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9|回覆: 0

[文獻考古] 西藏發掘6萬葉千年貝葉經 圖畫歷經千年鮮艷如初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9-25 18: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京日報 

西藏博物館珍藏的吐蕃時期的貝葉經【婆羅門行記】

西藏博物館珍藏的吐蕃時期的貝葉經【婆羅門行記】

西藏博物館珍藏的吐蕃時期的貝葉經【婆羅門行記】

布達拉宮管理處文物專家平措次旦(中)打開經盒(截屏圖)

布達拉宮管理處文物專家平措次旦(中)打開經盒(截屏圖)

布達拉宮管理處文物專家平措次旦(中)打開經盒(截屏圖)。


  西藏自治區政府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貝葉經保護和研究工作成果:歷經6年確定6萬葉梵文貝葉經寫本,這批貝葉經的文物價值堪稱打開第二個敦煌經洞。素有『佛教熊貓』之稱的貝葉經源於古代印度,是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多為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文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專家估計,世界現存貝葉經總量不過千部,而西藏存量占到六至八成左右。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貝葉經古寫本,其中有不少屬孤本、善本、珍本類品。

  普查
  歷時6年行程1.7萬公里


  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次旺俊美說, 自2006年初啟動貝葉經保護和研究工作以來,圓滿完成了『加強保護,編出目錄』兩大任務,初步確定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貝葉經寫本(包括部分紙質梵文、藏文轉寫本)共一千多個函(種),近6萬葉。形成了【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總目錄】、【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簡目】、【關於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方案與實施辦法】、【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紀實】等重大階段性成果。
  這6年中,相關工作人員行程17000多公里、投入600餘人次,根據藏、漢、英多種文獻中有關貝葉經流傳、梵藏譯經活動及譯師足跡的記載,對西藏全區41個縣的65個單位、寺廟和3處遺址、部分群眾家庭開展實地調研,對西藏現存的梵文貝葉經寫本資源進行了全方位、全覆蓋的普查登錄。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大範圍複查驗收編目影印工作,按照『登門驗收、就地影印』原則,不放過每一片貝葉甚至殘片,逐一進行原件影印、整理編目和建檔,基本摸清了西藏全區現存貝葉經的底數,使幾乎所有貝葉經得到了及時搶救和有效保護。

  探秘
  歷經千年鮮艷如初


  布達拉宮紅宮是珍藏貝葉經的宮殿。打開貝葉經宮殿的門,需要三位以上工作人員在場,這是貝葉經保護的一個原則。通過兩道門,進入藏經庫,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藏式柜子,由24個小柜子組成。過去,布達拉宮裡的貝葉經都存放在古老的藏式箱子裡,經過整理,現在幾百部貝葉經已全部放置在最好的樺木經盒,存放在柜子里。平措次旦是布達拉宮管理處文物專家,已在布達拉宮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告訴記者,像這樣整理、保護、歸類貝葉經還是第一次。『這些經盒和古老的經盒一模一樣,完全是按照以前的規格和樣式做的,就像量身定做一樣。』
  戴上手套,平措次旦輕輕打開樺木經盒,取出夾板,再打開紅黃花三層包經布、繩子和藏紙,一套工序下來,足足花了十分鐘。平措次旦翻開的這部經書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重342克,一共200多葉,每葉厚度不到一毫米,每葉的正面都有鮮艷的圖畫,兩邊還畫有金剛杵,象徵着堅不可摧和永不磨滅,內容是藏傳佛教經典經文。與普通經卷不同,這部貝葉經細長、狹窄,每片葉子的中間有兩個小孔,是用來穿繩子裝訂的。平措次旦說,這部貝葉經的畫風是尼泊爾的風格,周邊還批註有藏文、藏藥配方以及西藏古時候高僧的傳記。由於貝葉經上的圖畫是用天然礦物質繪出來的,千年的時光並沒有磨去色澤,圖畫鮮艷如初。
  貝葉經分為長條經、中條經、短條經,最短的約為11厘米,最長的為69厘米。最重的貝葉經有3公斤左右。頁碼最多的有400多葉,最少的僅有幾葉。平措次旦翻開了一本西元四世紀到五世紀的經書,經書的穿經繩不是牛皮繩而是舊棉線,經夾板是由多重棕櫚樹葉加厚製成,上面還有梵文書寫的目錄,內容是印度詩歌。
  布達拉宮貝葉經的整理保護花了幾年的時間,每一本經書都是從老經庫里取出來,通過測量長度、寬度,稱重,清理葉數,再進行登錄、編目和影印,完成後放回到新的藏經庫,而影印件可作為學術資料引用,這樣,原來的貝葉經就不用頻繁搬動了。

  前景
  建設貝葉經學術重鎮


  西藏自治區昨日舉行儀式,對自2006年開始的貝葉經保護工作進行總結。西藏自治區常務副書記郝鵬表示,西藏將逐步建立和發展以西藏為學術重鎮的中國貝葉經學。
  郝鵬說,貝葉經的保護研究,是保護人類文明成果、搶救傳統文化遺產、推進特色文化發展的重大工程,對這些文物資源進行深入保護整理和研究利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是西藏社會科學、藏學研究者的歷史使命。
  他表示,將進一步推進貝葉經研究利用,加強貝葉經保護管理和學術研究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完善相關學科建設,並推進貝葉經研究中外學術交流,適時推出西藏貝葉經研究叢書,爭取將貝葉經研究納入國家規劃,逐步建立和發展以西藏為學術重鎮的中國貝葉經學。
  青藏高原的獨特氣候和藏傳佛教的人文環境,為保存貝葉經創造了條件。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拉巴平措說,西藏貝葉經的內容對包括藏傳佛教在內的佛學研究、南亞研究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和學術價值。
  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尼瑪丹增說,貝葉經是布達拉宮館藏文物的珍品、稀品,為確保萬無一失,布達拉宮妥善選擇了貝葉經庫房,安裝監控設備,專櫃存放。擁有浩渺經書、素有『第二敦煌』之稱的薩迦寺也是貝葉經的重要藏地。該寺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洛卓嘉措說,已經順利完成貝葉經的普查、整理、登錄、編目和影印等保護工作。

  背景 
  從梵文貝葉經看梵學研究


  歷史上,梵文貝葉經寫本保存最多、直接翻譯成藏文的原始資料最多、梵學研究成果最多的,都是我國西藏。因此,有關專家學者說,西藏是梵文的第二故鄉。作為非常重要的古代文獻典籍,梵文貝葉經是國內外學術界都很關注的世界級學術資源。據了解,西藏保存的貝葉經多系8世紀至14世紀從印度引進的、多為佛教經典,還有一部分為古印度梵文文獻。在經書內容上,與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的關係密不可分,基本涵蓋了西藏傳統的『大小十明』文化,是研究佛教史、佛教翻譯史、科技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貝葉經的發源地印度,由於宗教之爭、戰亂和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炎熱潮濕等種種原因,早期的貝葉經寫本幾乎失傳。而我國西藏,由於氣候寒冷、乾燥,加之佛教徒的虔誠,貝葉經則保存較為完好。現今仍保存着近千種原始貝葉經手抄本,大多是最初從印度、尼泊爾和于闐等地由梵藏譯師帶入的,其中也有一些是藏族學者自己手抄流傳的。

  記者 高玉 拉薩晚報記者 陳方方

        來源:北京日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