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 人民網
走私與古墓詛咒
一個國際市場的存在,給作為供應方的中國的古墓盜掘與文物交易提供了全球化土壤。值得注意的變化是,中國正在從一個純粹的古文物供給國變成一個重要的文物消費國
流失與回流的真相
按照西安『金泉錢幣』副總經理王保國的說法,『文物交易的最大特點就是「神秘性」』。金泉錢幣公司是國內重量級文物商王剛的私人作品,據說,全國市面流通70%的古錢幣都來自他的個人收藏。儘管古錢幣交易是國家已經較為放開的一塊文物市場,但對於『金泉錢幣』中價值超過千萬的五件絕世珍品:武陽三孔布、天盛元寶、大清一百、金代銅鈔版和明代金錠,王剛並不願意向人過多提及它們的來路和故事。王保國解釋說,『這是「行規」』。
依據文物學會統計,文物收藏量在10000單位以上的文物商在全球有3000人左右,正是這些不同國家的重量級古董商在全球控制着一個複雜而緊密的文物交易網絡。『大量文物從不同國家的地下挖出,經過四到五道文物販子倒手,最後到達境外重量級交易商的手中,也只有通過他們才能進入合法化的商業渠道,拍賣、轉手、升值,過去循環流通一次一般要耗時三到四年。』許地山說。
每次流通循環的完成就意味着文物的一次大幅度升值,『經營文物是個只輸時間不輸錢』的生意。以保利集團2002年用2600多萬元的價格從海外拍回了圓明園文物牛首、虎首和猴首為例,有圈內人士透露,6年前,這三件文物第一次出現在倫敦一場文物拍賣會上的時候,三個標的底價總和僅為1.5萬英鎊。而許還山說:『文物作為非法盜墓的歷史卻在這一次次交易中消失。』
今年1月初,記者向美國索斯比拍賣行索要了一份去年一年的文物拍品目錄。其中中國文物拍賣品多達102件,在目錄第24頁上,是6個西漢裸體陶俑的圖片,旁邊用文字註明:『此系中國漢代文物,出土地為西安,拍賣底價為每件6000美元~8000美元,拍賣時間是美國時間2002年3月20日。』西安警方告訴記者,2001年底西安白鹿原上一漢代諸侯墓被盜,盜墓者們盜空墓室外層後又侵入寢殿,共盜出271件彩色裸體陶俑,據估計,絕大部分陶俑被盜墓者以每件600元的低價售出。據警方描述的陶俑特徵,可以確認,在索斯比拍賣行3月20日將拍賣的6個中國陶俑正是出自於這批『被盜品』。從中國出土到美國『上市』,這6個陶俑只花了不到兩個月。
許接着告訴記者,在許多國家,非法出土文物交易都被政府禁止,而對流入境內的他國文物交易卻持允許態度,『這等於給盜墓文物創造了一個可供「漂白」的全球性市場』。雖然業界重新提出聯合國1970年公約『由起源地保護文化財產』的原則,希冀杜絕文物『異國買賣,境外交易』的傳統,但『「秘密」幾乎成為文物與生俱來的附加值,誰會願意說出它的來歷?』
從2001年開始,世界文物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動:國際市場上的中國文物重新流回國內的數量驟然劇增。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振生做過統計:『在去年一共成交的8796件文物藝術品中,海外回流占了3000多件,裡頭拍得價格最高的25件文物,總價值達12105.2萬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收藏界知名人士對這種『高價購買自己東西』的勢頭不以為然,他認為,回流旺盛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近幾年國外普遍經濟蕭條,海外文物市場暫時趨於飽和,一些國際文物交易商在保證足夠利潤空間情況下,進行選擇性地適量放貨,『貨源就是貯放在他們庫房中,那些從各國盜出的地上地下文物』。
流失與回流的真相其實是市場槓桿下盜墓經濟的表現。『有一個全球性市場存在,文物交易的鏈條就永遠不會斷裂,這就是任何行業都會出現蕭條期,而盜墓現象經年不衰歸根結底的原因。』許還山說。
來源:人民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