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3|回覆: 0

[政治史學] 華商報評論曹旭剛:在歷史深處重溫苦難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12-1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民國18年,即公元1929年,在有『金周至』之稱的關中沃野之地——陝西周至縣,一個被人稱作王胖子的鄉鎮公務員,受命去鄉間賑災,不承想,被飢腸轆轆的災民一擁而上,分而食之。這段讓人不忍卒讀的故事,並非小說
家言,而是【周至縣誌】中的真實訴說,史家於不動聲色中,用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命運,深刻揭示了大饑荒中的人性之殤。

  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樣的椎心之痛,已然在歷史的縫隙中漸行漸遠、搖曳消散;然而,最近上映的電影【一九四二】,又一次將這種人性中最為慘痛的記憶,重新呈現了出來。1942年的河南與1929年的陝西相比,僅有地域與受災人數多寡的不同,但饑荒中苦難的大地、卑微的人命,並無不同。

  看完【一九四二】的所有人,幾乎都是在一片灰暗的情緒中走出影院的,即便車水馬龍的街道上陽光燦爛,也難以消解這段歷史帶來的沉重;與之相似的是,陝西地區的老人,每每提及民國18年年饉,也總是一聲嘆息,難以言說。1942年的河南饑荒,使得河南300萬人不幸殞身;同樣,1929年的陝西年饉,亦有300萬人因之殞命,流離失所者多達600萬人,而彼時陝西全省人口數量為1300萬。

  其實,不管是河南還是陝西,不管是1942還是1929,都只是我們這個民族無數飢餓記憶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初則食樹皮,繼則賣兒鬻女,終則烈啖死屍,易食生人』,於浩渺的歷史長河中,從來就不曾遠離過這個民族的記憶——只不過,饑荒過後,倖存下來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將這份殘酷深埋心底,不敢輕易觸碰。

  但是,不敢觸碰的原因,並非僅是因為其中的昏暗及慘痛;更是因為,與天災交織在一起的往往是人禍。1942年的河南,日寇入侵,兵禍四起,政府挾制輿論、消極救災,大小官員藉機斂財;而1929年的陝西,亦是兵禍四起,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土地兼併日益嚴重,鴉片種植蔚然大觀。也就是說,無論是1942還是1929,抑或其他的大饑荒,都生動地詮釋了『天災人禍』這一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組。

  大概,在所有由天災和人禍而交織的災難中,沒有哪種災難可以像大饑荒這樣,徹底而深刻地瓦解一切美好。人命,宛如草芥;信仰,轟然倒塌;尊嚴,消散於泥濘;甚至連家國概念,也可以頃刻不見……逃荒,其實逃的不是荒,而是命。

  餓殍千里的路上,糧食無疑是最為強大的存在,孩童也罷,青壯年也罷,學生也罷,都只在這裡幻化成幾升不等的糧食。對於大饑荒的人來說,最為殘酷的無疑是,所有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都對苦難與死亡產生了極度的麻木,饑荒中,除了食物,一切都是浮雲,一切都可拋棄,一切都可出賣。

  對於電影【一九四二】來說,在上映之後,評價同其他影片一樣,有人贊有人批。但某種意義上,電影的最大貢獻並不僅僅在藝術手法上,相反,馮小剛能夠用電影的方式,翻開歷史的深層帷幕,重新讓每個人溫習饑荒、檢閱人性,便已價值無限。想想看,在電影之前,又有幾人還曾知道,1942的河南,有這麼一段人間慘事?現在,又有幾人知道,1929年的陝西年饉,其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河南1942?

  都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換個角度來看,歷史更應該是一面鏡子。雖然,在中國人的心裡,歷來都有喜愛團圓、拒絕瘡疤的潛意識,但是,冰冷而堅硬的歷史,卻常常透過歷史的夾縫促使我們直面各種瘡疤。畢竟,只有敢於直面曾經的苦難,只有敢於反省過往,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重複苦難。

  事實上,人類歷史上包括1942與1929在內的所有大災難,從來都不是單獨的某一項災難。1942河南大旱,蝗蟲之災亦是鋪天蓋地;1929年的陝西,九十餘縣,縣縣三年大旱、六料絕收,蝗蟲鋪天蓋地,而後瘟疫流行,冬日天氣極寒,鼠災肆虐……而百姓的避災能力,早已在苛捐雜稅、土地兼併、頻繁的戰事中,被消耗得乾乾淨淨。如此,無論倏忽到來的是何種天災,百姓脆弱得如紙糊一般,沒有絲毫的抵禦能力。

  鄧拓的一部【中國救荒史】,從學術的角度清楚地詮釋了災荒在中國這個古老國度是何其頻繁。雖然在這部巨著中,僅有宏觀層面的冰冷敘述,未及小人物的命運起伏;但是,透過那一組組受災年份、受災面積及人數的統計,每個後來者都能於文字中,讀到深沉的苦難及家國之殤。

  今天,一部【一九四二】,重新讓人們將目光投射到了過往的哀慟之中。每個人都試圖通過電影尋覓歷史,都試圖通過逃荒路上的種種圖景,銘記歷史的深沉與冰冷。不過,在回望的時候,所有人務必要明白,災荒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對個體生命及尊嚴的漠視。正常的社會中,可以讓百姓擁有強大的備災、救災能力,從而無懼任何災害;反之,則只能用人命與血淚,譜寫出一曲家國輓歌。

  【一九四二】是一部電影,但又決不止步於一部電影。河南1942,陝西1929,類似這樣的每一個年份的背後,都是先人用悲慘生活鑄就的慘痛教訓;今日,我們理當銘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