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揚子晚報 『蛇』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shé和yí。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委蛇(wēiyí)中蛇讀作yí。近日,有讀者向本報提問:為什麼虛與委蛇中的『蛇』讀作yí而不是shé?記者採訪及查找資料後發現,關於『蛇』的讀音,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個。
通訊員 米雁 揚子晚報記者 朱威
觀點一:『委蛇』是聯綿詞,只記音不表義
現代漢語中,『委蛇』連用的時候是個聯綿詞,『蛇』不讀shé,也不指爬行動物。聯綿詞就是兩個音節聯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組成詞的兩個字只表音,不表義,如葡萄、伶俐、駱駝等。因此,一個聯綿詞往往有多種寫法。比如『委蛇』還有『委它』、『逶迤』、『逶~』、『逶蛇』、『威夷』等詞形。都讀作wēiyí,含義也是綿延曲折的樣子。
古人用字沒有現代規範,加上不同地域的用字習慣、方言以及時代變遷,造成現在一字多音的情況。在不少漢語研究著作中,學者常常舉出『委蛇』這個例子,來說明聯綿詞只表音不表義,要解釋這樣的詞,只能『因聲求義』,不能看文字。
鏈接:宋代的洪邁在【容齋五筆】中,說『委蛇』這個詞有12種變化;明代的方以智在【通雅】中搜羅了『委蛇』的32種書寫形式;近人符定一更是在【聯綿字典】中,羅列了『委蛇』的84種不同寫法。『委蛇』真可以說是聯綿詞的『變體之王』!
觀點二:『yí』是繼承了古音的讀法
因為歷史和地域分割的原因,古籍中同一個事物往往有好幾個同音詞來記載。記者查找了許多文字學書籍發現,經過考證,『委蛇』最初的字形是『委它』。『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當中,就是『蛇』(shé,爬行動物)的初文。同時由於『它』、『也』二字上古時期的形體、讀音都很相近,古籍當中二者常常通用,故而以『也』『它』為聲符的『蛇』『迤』『~』等字上古音讀音一致或相仿。唐陸德明【釋文】中,『「F」,本又作「蛇」,同音「移」』。而『也』與『移』的上古音是相同的,都為余紐,歌部。在【字彙補】一書中,『委蛇』之『蛇』古音為『以遮切,音耶』。
而隨着歷史上語音的演變,上古音中原本讀音近似的『它』、『也』、『蛇』、『迤』、『~』讀音發生了改變,發展到當代,有些讀音的差距已經很遠了。『虛與委蛇』的『蛇』,因為凝結在一個詞中,沒有像其他詞彙里的『蛇』一樣發生很大改變,依然保留了古音讀法。
鏈接:古籍中幾個同音詞記錄同一個事物的類似例子還有伏羲、宓羲、包犧、疱犧、伏戲等,他們在上古讀音都一致,都是對『伏羲』名字的記錄。另外,書本上記載的『音』只能說是擬音,至於上古時代具體怎麼讀,現代人已經不能準確地讀出來了。
觀點三:表『曲折通過』時,『蛇』讀作『移』
『委蛇』中的『委』,是彎曲的意思。因為造字時取的是禾穀垂穗時彎曲的樣子,所以它的意義符號是『禾』,『委』字下面的『女』字也有柔順的意思。因此,『委蛇』的本義,也就是隨彎就彎的蛇。
隨着時代的發展,『委蛇』產生了不少引申義。比如『蛇』是細長形,『委蛇』可以表示『綿延不絕』;蛇性好曲,『委蛇』也可以表示『曲折婉轉』等。不管如何引申,都是從蟲蛇的特性而來的。記者發現,『委蛇』最早見於【詩經】(『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用的就是引申義。
宋朝陳彭年等人編著的【廣韻】中,有這樣的說法:當『蛇』表示『曲折通過』時,其讀為『弋支切,音移』。
鏈接:在【莊子・達生】中,『委蛇』被形容成『其大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的模樣。這裡的『委蛇』仍是本義,不少人因為這句話判定『委蛇』是鬼怪,鬼怪是虛幻的,『虛與委蛇』的意思就是懶得跟鬼怪打交道,假意敷衍。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虛與委蛇』這一成語的確是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但用的是『委蛇』的引申義,即隨便應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