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新聞網 早飯吞完,午餐打算吃點兒啥?――我說您這也太饞了吧?好歹也得先上半天班,再想吃中午飯的事啊。而且,今天上午去哪裡工作,也跟您的午飯地點和內容很有關係哦。簡單地說,只要您是九品以上的朝廷命官,那麼在工作日,中午這頓飯都是公家請客,您可以,而且必須跟同僚們一起公款腐敗。不過對於京城的官員來說,這頓工作餐有『朝參日廊下食』和『非朝參日公廚堂食』的區別。
朝參日,也就是要進宮上朝參見皇帝的日子,大家都理解吧?唐朝規定三品以下的官員(不含三品)每個月逢一、五日朝參,也就是如果您穿越上身的這位是個七品官,那麼每個月的初一、初五、十一、十五、二十一、二十五要上朝。
好啦,今天是您的朝參日。您呢,最好半夜三點就起床穿衣服。為啥?因為按照規定,您早晨五點半就得進入皇宮大門,否則算遲到喲。上朝遲到,後果會很嚴重喲。您知道長安城有多大吧!如果您家裡有錢有勢,在離皇宮不太遠的坊里買了房子,那還好一點兒,三四點鐘起床,穿衣服,吃東西出門,等晨鼓敲響,坊門一開,趕緊往皇宮跑。如果沒下雨,沒下雪,天也不太黑,大概能順利按時跑到宮門,報名驗魚符,打卡上班。
在朝殿裡站一上午,聽各級各部門領導絮絮嘮嘮說事兒,好不容易等到日中散朝,您肯定已經又累又餓兼頭暈腦漲,只想躺倒了。
唐朝的制度這時候顯示出比較人性化的一面,從太宗貞觀年間開始,每次朝會結束以後,公家都會讓上朝的官員們在宮殿飛檐下、廊廡 上坐地吃頓飯,這頓飯就叫『廊下食』。『廊下食』都有什麼東西可吃呢?也就四菜一湯這種標準吧,不會簡陋寒磣到丟皇帝老兒的臉,但也別奢望山珍海味。反正常參官們的肉食定量是每天三頭羊,分到每個人嘴裡的羊肉應該不會太多。
不過在日常供應以外,夏季還有防暑降溫餐,冬季有烤火餐,各個節日也有加餐。比如寒食節,會給甜米粥喝;正月初七(人日)和三月初三加賜煎餅;正月十五、三十賜糜糕;五月端午賜粽子;七月七賜斫餅;九九重陽節加糕;十月一日加黃米羹……這些都是在日常餐點之外另加的,算是額外福利,您老老實實地跟着同僚們一起叩謝皇恩吧。像這種吃環境的工作餐,食物好不好倒在其次。有人比較看重其中的榮譽和政治意義,覺得能在皇帝眼皮底下吃頓飯光榮得不行。
客人您可千萬別亂跑,不要這麼激動嘛。這頓工作餐真不是容易吃的,因為吃飯的禮儀要求特別嚴格,坐錯了位置,走錯了方向,遇上熟人開個玩笑,都有可能被御史彈劾,犯一次錯要罰沒一個月工資。
以上說的是朝參日的『廊下食』情況,那不上朝,到辦公室辦公的日子,公家管飯嗎?當然管啊,我們這就一起去瞅瞅唐朝政府的公務員食堂。
按照我國從古至今奉行不悖的規矩,公家管飯,灶大灶小,菜多菜少,那是要按行政級別來供應的。您要是想吃到最高級的食堂飯,那請您努力工作,迅速升官,儘早做到宰相這個位極人臣的級別,就可以進『政事堂』去吃飯了――這乃是大多數唐朝人的終生夢想。
您說我騙您?您翻遍了唐朝官員的等級名冊,就沒有一個官職叫『宰相』?唐朝確實是沒有宰相這個官職,但是上至皇帝,下至農夫,大家都經常說起宰相,而且也都知道這個官就是輔佐皇帝處理國家大事的最高級最大的官。唐朝實行的是群相制,也就是三省里不止一位高級官員,可以通過被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官銜,被承認為等同於宰相,進入政事堂參議國家大事,以及吃到最精緻、最高級的小灶飯。
政事堂在哪裡呢?基本上這是一間專供宰相們一起使用的辦公大廳,位置在皇宮裡面,靠近上朝大殿和皇帝辦公室的地方。您呢,熬到五六十歲的時候,可能有一天會拜相進入政事堂。跟着其他宰相一起,各自坐到自己的書案後,就一些政事議題聊啊,商量啊,工作到午時,外面有雜役稟報:『列位相公,天子賜食至。』
這時,就有御廚的雜役挑着食盒進來了。您這新晉的宰相還怪興奮的,可是一看同僚們都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當然謝恩還是必需的。原來皇帝隔三岔五地把自己御膳房做出來的食物賞給宰相們的『堂廚』,這都算是一種制度了,也是大領導努力搞好與下屬關係的一種手段,意思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於是大家開飯吧!不用換房間,就在政事堂大廳里,自有下人布置食案,放坐席,抬水來伺候各位宰相洗手,『堂廚』里的廚役也會把一道道菜餚和餐具抬進來在食案上放妥。
一切布置完畢,大家按心照不宣的次序入席坐定,舉筷開餐,邊吃邊聊。這頓在辦公室吃的午飯,氣氛要比『廊下食』輕鬆融洽很多。朝廷不僅允許,而且鼓勵宰相們邊吃邊談工作。 就算不談政務,各位相公在吃飯時聊聊家鄉的風土人情、奇聞逸事,也有助於增長見識、促進感情。此外,聊天內容豐富、氣氛輕鬆,可不代表禮儀要求不嚴格,最基本的禮儀要求:首先,您不能隨隨便便地進政事堂蹭飯吃,必須有了宰相資格以後才能上桌;其次,您還不能隨便退席,如果有人中途退席出門,別的宰相必須停筷等着,人齊全以後再繼續吃。(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森林鹿 著)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