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45|回覆: 0

[道學研究] 洛陽老子學會:行道之德(二)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5-31 00: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出戶知天下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第四十七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第四十八章】

很多人對於事物的把握,不能從『道』的角度把握,因此,不能從根本出發認識事物,常常事事親力親為,非身陷險境而不能得知,其實,真正的聖人對於這個世界,不必出門面面俱到地去了解,就能知曉天下事物的基本道理;不必頻頻觀望窗外,就能知其自然的普遍法則。

在老子看來,『無為』,事物則能按照自身的規律順利發展,人身、社會更是如此。如果人為地干涉人的發育成長和生活,按照某種主觀願望來干擾和改變社會的自然狀態,其結果只會是揠苗助長,自取其敗。所以,只有在『無為』的自然狀況下,人才能健康的生活,社會才能正常的發展。因此,明智的人應該採取『無為』之道來養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從老子養生的『無為』原則進一步延伸,就必然可以得到其養生的第二個原則:『虛靜』原則。因為人之『有為』皆因慾念而起,慾念一起則心動,心動則意動,意動則神動,神動則氣動,氣動則形動,形氣神動則必然神馳於外,氣散於中,精耗於內,健康為之受傷。要防止這種局面的發生唯有一法,這就是『虛其心,靜其神』。心虛則欲望不起,神靜則念頭不生,心清神靜,根本堅固,形神相親,則能長生久視。

明深邃之道德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第十章】

在多數情況下,精神和肉體是分離的,有時甚至是對立的,養生也就不能成功。魂魄是無形的,人體中精、氣、神三者之中,最為無形的就是『氣』了。『氣』是最柔軟的,如果人們把自己的『氣』養好,就能使我們的身心柔軟,無論從精神和身體上都能達到柔軟,好像嬰兒一樣,而嬰兒的生命力是最旺盛的。

『氣』,在我國古代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認識,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所以,在【公羊解話】中說:『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在醫學領域中,認為氣是比精更微小的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而且以氣的運動變化來說明人體的各種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

氣的概念,在中醫學最早的經典醫籍【黃帝內經】中使用極廣,有人認為它是【內經】中哲學和醫學理論的基石。應該說,【內經】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的精氣說,從而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氣的理論。從人體生命的產生、形體的構成到各種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精神活動等,無不用氣的理論加以闡述。

   

  

精和氣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醫學認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氣在生命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氣的盛衰、運動變化有關。【難經?八難】中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摶氣致柔』,指身體要柔弱,要徹底放鬆,身體要像嬰兒一樣放鬆。老子認為,要健康還必須經常放鬆身體,勞逸結合。當人體肌肉處於鬆弛狀態中,經脈就不易被肌肉所壓迫,就會比較通暢,精氣運行的阻力就小。

當然,這种放松不光是形體的放鬆,還應有心理的放鬆。心理過度緊張,也會引起肌肉僵硬,阻礙氣血循環。身心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形體的放鬆,有益於緩解緊張的心情;心情輕鬆愉快,也可避免肌肉緊張僵硬。身體和心理都徹底鬆弛,才是老子放鬆觀的核心。

藥者兵也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老子第三十一章】

老子認為:有道者是儘量不使用兵器的。一個治理國家很得法的人是不會隨意進行戰爭的,戰爭總是被迫的,而且也是最後的選擇。對於身體來說,國家的兵器意味着對身體的保護,我們的身體一旦產生了疾病,就好像一個國家發生戰爭,藥物則成為我們保衛身體的重要武器。現代社會恐怕沒有沒吃過藥的人,人們因此產生了對藥物的依賴性,按老子的觀點,藥物如同兵器,對於身體來說也不是一個吉祥的事物。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常用藥物的人,也不是一個養生得法的人,所以,對於如何正確地使用藥物,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

有些人天生就有使用這些藥物的傾向。濫用的藥物分三階段作用於大腦。第一階段作用於前腦,影響感知;然後,這種刺激會連向大腦各重要部位的神經纖維——我們和爬蟲類一樣都有這些部位;最後,它們會把興奮的信息送到大腦的其他部位,通常是影響多巴胺系統。

多巴胺是下丘腦和腦垂體腺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中樞神經系統中多巴胺的濃度受精神因素的影響,中腦的神經原物質多巴胺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從理論上來看,增加這種物質,就能讓人興奮,但是它會令人上癮,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癮行為,都是因多巴胺而引起的。

人的腦中存在着數千億個神經細胞,人之所以有七情六慾,控制四肢軀體的靈活運動,都是由於腦部信息在它們之間傳遞無阻的結果。然而,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存在間隙,就像兩道山崖中的一道縫,信息要跳過這道縫才能傳遞過去。

這些神經細胞上突出的小山崖名叫『突觸』,當信息來到突觸,它就會釋放出能越過間隙的化學物質,把信息傳遞開去,這種化學物質名叫『遞質』,多巴胺就是其中的一種遞質。

多巴胺的作用是傳遞亢奮和歡愉的信息,人們對一些事物『上癮』主要是由於它的作用。煙民、酒鬼和隱君子統統與體內多巴胺的數量有關,受多巴胺控制。這就是為什麼上癮者對濫用藥物的需求量會漸漸增加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人們停止依賴藥物後,在漸漸復原時會感到無力、陰沉和憂鬱。

由此可見,藥物確實不是祥和的器物,不是一個善於養生的人應該使用的,只有迫不得已而用之時,最好以恬淡的態度處之,不要迷信藥物,儘量減少對藥物的依賴,防患於未然是應有的態度。老子說:『戰勝了也不以為榮耀,而以為榮耀者,是樂於殺人。樂於殺人者,將不能得志於天下。……爭戰死亡眾多,要以悲痛哀傷的心情對待。戰勝了,用居喪的禮節處置。』

死而不亡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諸葛亮是個有智慧的人,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歷史上記載:亮少有逸群之才,王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異人焉。但是,儘管諸葛亮有超人的才智和身軀,壽命僅僅54歲,比他的老對手司馬懿(73歲),少活近二十年。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劉備去世的時候,託孤給諸葛亮,從此,他鞠躬盡瘁,殫精竭慮,為國事操勞,事無巨細,每每過問,他的部下勸他要注意身體,不要事必躬親,可是諸葛亮不聽。一次,司馬懿接待蜀國的使者,不問國事,卻詢問起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來使說道:『我們軍師清晨起身,深夜方睡,軍中大事小事,無不操心,每天忙得連飯都吃得很少。』司馬懿暗忖:這諸葛亮大概命不久矣!果然,在一次兩軍對陣的時候,諸葛亮竟死於軍中,復興漢室的偉業終未能實現。關羽是三國名將,卻跟他的兒子一道被敵軍擒獲殺害,時年58歲,劉備從來擁有匡復漢室之大志,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62歲。他們三個人可謂千古傳頌的英雄豪傑,可是他們的壽命都不長,從養生的角度看,他們無疑是失敗者。

他們是如何在養生方面失敗的呢?以老子的觀點分析,就是他們都沒有做到『不失其所』。因此,他們的生命是難以長久的。諸葛亮本是一個『躬耕於南陽』的隱士,關羽本出身於書香門第,而劉備與母親販鞋織草蓆平安度日。隱士、文人和販夫,原是他們三個安身立命之所,可是他們偏不安貧樂道,而依靠智慧、武力和志向出於亂世,把自己暴露在危險的境地之中。如果我們本打算成為三國英雄中的人物,就不要論什麼養生之道了,那就應該像諸葛亮一樣,任由劉備的『驅馳』。試想,是什麼才用『驅馳』二字?無非是牲畜。諸葛亮自從追隨劉備出山,就把自己看成了劉家的牲畜『死而後已』了。老子說:不失自己本位的人才能長久。這不正好說明老子的先見之明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