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李某,男,28歲,1968年4月16日初診。患者右下腹疼痛,高熱不退4天。4天前,在工地勞累,飲食不周,加受涼,引起右下腹疼痛,伴有發冷,發熱,噁心嘔吐,納減,口苦。當地醫院診為急性闌尾炎,輸液抗感染治療,未見效。患者拒絕手術治療。邀筆者診治。
症見;發熱微寒,痛苦面容,噁心欲吐,納谷不振,腹脹,右下腹痛,拒按,局部發板發硬,有包塊形成,伴右側腰腿痛,4天未大便,小便黃少,口渴思飲。體溫38.9℃,舌質淡紅,苔黃躁,脈弦滑數。
西醫診斷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並腹膜炎。中醫診斷為腸癰,證為邪入少陽,陽明熱結而致。治宜和解少陽,內瀉陽明。方擬大柴胡湯加味。
柴胡60克,黃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枳實15克,大黃10克(後放),金銀花30克,連翹30克,敗醬草30克,板藍根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丹參15克,甘草6克。每日2劑,水煎服,溫分4次,每6小時1次。
4月19日複診,上方連服3天,第2天,連續大便2次,量多,味酸臭,體溫下降到37.2℃,右下腹痛明顯減輕,腹脹,噁心嘔吐緩解,食慾漸增,飲食增加,腰腿痛好轉,右下腹變軟,仍有壓痛。舌質淡紅,苔薄白,右關尺弦滑轉緩。
上方去大黃。柴胡減至15克,加夏枯草20克,生牡蠣15克,王不留行30克,薏仁30克,以軟堅散結,祛痰利濕。水煎服,日1劑,溫分兩次。
4月24日診,上方續服5劑,諸症續減,體溫36.8℃,右下腹疼痛偶有發生,腰腿痛消失,飲食繼增,右下腹壓痛程度又減,包塊面積縮小。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緩。上方加黃芪3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益氣養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吸收。續服5劑,並取3劑加工粉劑,每次4克,一日3次,沸水沖調,待溫度適宜時飲服。以善其後。
隨訪3年,一直未復發。
按: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多由飲食不節,損傷腸胃;或勞傷過度,傷及腸絡;或情志所傷,腸胃運化失調;或寒溫不適,外邪內侵等因素所致。其發病不外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濕熱內蘊,痰濕阻遏,三焦不通。重者闌尾肉腐成膿,屬於中醫的『腸癰』範疇。
大柴胡湯為【金匱要略】名方。『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其功用為和解少陽,內瀉陽明熱結。用於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噁心嘔吐,口苦,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弦滑有力。本案右下腹痛,腹脹,伴有發冷發熱,噁心嘔吐,四天未大便,為邪入少陽,陽明熱結而成。治宜和解表里,清瀉陽明。用大柴胡湯加味獲愈。
其中柴胡專入少陽,疏邪透表為君藥,黃芩味苦性寒,善清少陽之鬱熱,與柴胡合用,能和解少陽,是為少陽病未解,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而設。用大黃泄熱通腑,枳實行氣破積,二者配伍,可內瀉熱結,是為陽明熱結之心下痞滿硬痛,大便不解,嘔不止,心微煩而設,以上共用為臣。
芍藥緩急止痛,配伍大黃可治腹中實痛,配枳實能調和氣血,協柴胡,黃芩可清肝膽之熱,以防木乘中土。半夏和胃降逆,重用生薑,止嘔之功更著,以治嘔逆不止。大棗和中益氣,合芍藥酸甘化陰,即可防邪熱入里傷陰之虞,又能緩和枳實,大黃瀉下傷陰之弊。
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敗醬草、薏仁清熱解毒,化痰利濕,以增退熱之力。加赤芍、丹皮、桃仁、丹參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共為佐藥。生薑、大棗、甘草調和營衛,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為使藥。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內瀉陽明,選藥組方,切合病機,故退熱效果滿意。
值得提出的是,為提高療效,縮短退熱時間,中藥煎劑,一日2劑,每6小時服1次。柴胡加大劑量,每劑60克,臨床觀察,退熱效果顯著,無劫陰之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