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0|回覆: 0

甘肅武威出土800年前佛龕造像 專家稱國內罕見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3-7-4 0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蘭州晚報
 

7月2日,在武威市北城區一建築工地上,建築工人們挖出一件佛龕造像。經西夏文化研究專家驗證,該佛龕造像為西夏時覆缽式喇嘛塔石造像。此次發現的覆缽式喇嘛塔石造像不僅為武威地區首次發現,目前在國內也罕見。
當日上午,記者在西夏文化研究所見到了該佛龕造像,只見塔高89厘米,塔基高22厘米,卷草雲紋圖案清晰可見;塔座高10厘米,飾蓮花瓣圖案栩栩如生;塔身為覆缽形,高28厘米,正中開佛龕,龕高19厘米,寬16厘米,深7厘米。內刻佛造像三尊,中間為佛祖說法像,兩邊各站一弟子,均高7厘米。塔相高22厘米,有5層疊澀相輪;塔頂園形,高7厘米,直徑13厘米,相輪粗壯,給人以莊嚴穩固的感覺。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我國著名西夏學者、西夏文泥活字專家孫壽齡介紹,之所以說該佛龕造像是喇嘛塔,是因為覆缽式塔亦叫喇嘛塔,源於印度,後傳入吐蕃。安史之亂後,西涼府(今武威)被吐蕃占據,隨着藏傳佛教的傳入,覆缽式喇嘛塔也傳入西涼廣大地區。西夏時的覆缽式喇嘛塔不論在繪畫資料與地面建築中都占主要地位,因此遺存下來的也不少。而且在藏傳佛教的聖地西涼府,西夏塔式繁雜多樣,有漢傳佛教的多層樓閣式塔、多層密檐式塔、單層亭榭式塔、樓閣式與覆缽式複合形塔、疊澀層方塔等等。但遺存下來的絕大多數還是以覆缽式喇嘛塔為主。就拿這座喇嘛塔來說,材料為石質沙岩,但塔體的裝飾花紋都是密教流行的紋飾,體現了藏傳佛教獨特的密宗藝術。
記者自西夏文化研究所了解到,此次發現的覆缽式喇嘛塔石造像,正是西夏『一佛二弟子』的代表作。根據孫壽齡等專家考證,這座覆缽形喇嘛塔,從塔的造型與龕形來看,時間應在西夏仁宗皇帝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該覆缽式喇嘛塔石造像的發現,對研究西夏佛教文化藝術和佛龕造像特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來源:蘭州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