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日報
彩繪雁魚銅燈
文、圖/記者 金葉
資料/董理 提供
彩繪雁魚銅燈為西漢時期文物,1985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店塔村西漢墓,通高54厘米,長33厘米,寬17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該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兩片燈罩及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雁身為兩范合鑄,兩腿分鑄後焊接。通體彩繪紅、白二色。在漢代,鴻雁是傳遞思念和祝福的吉祥鳥,魚是『余』的諧音,寓意生活富足有餘。鴻雁銜魚的造型體現了漢人的美好願望,遍施的華彩則反映了漢代的審美時尚。
雁魚銅燈的製作非常精妙。兩燈罩可自由轉動,能調節燈光照射方向和防禦來風。更為難得的是,它還暗藏一個防治污染的巧妙『機關』――古人照明採用的油和蠟點燃後會產生黑煙, 煙中帶有煙炱,不但會帶來難聞的異味,還會污染環境,時間長了會熏黑房屋以及屋中的物品。為了減少燈火煙塵的污染,雁魚銅燈設置了一個過濾煙塵的裝置:整隻鴻雁都是中空而相通的,雁腹內可盛清水,燈煙經雁頸最終溶入水中,由此減少油煙污染。人類最早的環保意識,居然就這樣舉重若輕地體現在了小小的燈具身上。
漢代是中國歷史無比光輝燦爛的時代。具體到漢代藝術而言,既有對前代藝術的總結,也有對後代藝術的開啟,在藝術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凝聚華夏先人智慧結晶的眾多發明創造中,燈具的發展在漢代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構思精巧別致的雁魚銅燈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它與著名的西漢長信宮燈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將實用功能、優美造型、科學的環保理念有機融合,不僅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他們高雅的生活情趣。特別是聯想到西方世界一直到15世紀才由意大利的達・芬奇發明出鐵皮導煙燈罩這一點,漢人在銅燈身上迸發的智慧光彩更是讓今天的我們感覺欽佩和驕傲。漢代青銅燈具設計上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是世界燈具史上無法忽略的華彩篇章。而它在彩繪、造型和裝飾上的設計,又散發出一種漢代社會所特有的大氣與大無畏的民族精神,使之在具有科學性的同時也體現了漢代的審美風尚。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