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北宋的范仲淹不僅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對醫學也很有見地,曾說過『不為良相,願為名醫』的名言。范仲淹在當時的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任職期間,曾經奏請皇帝,在翰林院裡舉辦中醫講習班。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他除了對國事提出誠懇而實用的建議(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重視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徭役等)外,還非常關注當時社會上良醫太少、醫療事故多的現實,認為這是國家對醫學不夠重視而導致的後果。因此,范仲淹就上奏皇帝,他說:『【周禮】有醫師掌醫之政令,歲終考其醫事以制其祿,是先王以醫事為大,著於典冊』。指出了周代就很重視醫學。
范仲淹在上奏中還特別提到當時京城汴梁的醫學狀況令人擔憂的實際情況:『今京師生人百萬,醫者干數,率多道聽,不經師授,其誤傷人命者,日日有之』,因此,范仲淹懇切建議朝廷:『選能講說醫書三五人為醫師,於武成廟講說【素問】、【難經】等文字,召京城習醫生徒聽學,並教脈候及修合藥鉺。其針灸亦別立科教授,經三年後方可選試,高等者入翰林院充學生祗應。』范仲淹的意思是讓朝廷選拔一些學術精純的醫師,在京城的武成廟講解【素問】和【難經】這些中醫經典,讓京城裡學醫的人來聽講,然後讓這些醫師再教這些學醫的人診脈和藥物方面的知識,針灸一科要另請專門的醫師來教,學習3年後經過考試,合格者可以進入翰林院做專職的醫學翰林,為國家的醫學事業出力。
其實,范仲淹懇請實施的這種做法,就相當於現在由國家在首都舉辦的中醫講習班,這種中醫講習班既要設置醫學基本理論、醫療、針灸、藥學等必修課程,還規定學習年限與選試辦法,這對於提高習醫者的醫學知識和診療技能,以及選用高水平的醫生,都很有好處。
范仲淹覺得,如果朝廷能夠設立這樣的中醫講習班,則『……不致枉人性命,所濟甚廣,為聖人美利之一也』。意思是說,有了這樣的中醫講習班,就可以救活很多人,實在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好事。范仲淹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當時北宋朝廷的同意。
於是,從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開始,北宋的國子監在翰林院選派任職尚藥局的名醫孫用和、趙從古等人,到京城汴梁的武成廟為那些學醫的學生講授【素問】、【難經】及其他醫學著作,使北宋的醫學教育獲得了空前的振興和繁榮,參加聽講的習醫者的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在北宋朝廷開辦中醫講習班的時候,范仲淹遭到了朝廷里那些保守派的攻擊和排擠,不久,范仲淹的參知政事職務被罷免,於是,他力主舉辦的中醫講習班也在汴梁城隨之解散了。(王吳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