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6|回覆: 0

國家考古專家組論證: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真墓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3-11-18 1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揚州11月16日電 (記者 崔佳明 盧輝)2013年11月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組織召開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成果論證會,中國考古界權威專家黃景略、徐光翼、王巍、趙輝、劉慶柱、信立祥、焦南峰、付清遠、王學榮等10餘人參加了論證會,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11月16日下午,中國考古學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這一成果。 
  會前,與會專家實地考察了考古工地,察看了出土文物;會上,考古發掘領隊、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匯報了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情況。與會專家充分討論,分別對墓葬形制、文物特點、墓主身份、考古工作、發現的意義和價值、保護和展示等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大家一致認為: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印證了歷史文獻的記載;曹莊隋唐墓葬的考古,思路正確、方法科學;隋煬帝與大運河、揚州城有着密切的關係,隋煬帝墓的發掘,豐富了揚州城遺址的內涵,對於揚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大運河申遺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們建議,應進一步提高對隋煬帝墓發現重要意義的認識,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地開展隋煬帝墓的保護、規劃、展示、利用等工作。
  今年3月,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中星海上紫郡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申報了考古發掘執照,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4月中旬,揚州曹莊隋唐墓葬一號墓出土了一合墓誌,志文中有『S故帝墓I』等文字。揚州市文物局隨即向揚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作了匯報,根據國家文物局有關文件批覆精神,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按帝陵發掘要求編制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方案,繼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國家文物局對這一墓葬的考古發掘十分重視,今年4月致函江蘇省政府,提出加強墓葬保護工作意見。考古發掘期間,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勵小捷局長、童明康副局長先後專程來揚州,視察指導考古發掘工作。江蘇省文物局協調省內精幹考古力量,支持這一重要墓葬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揚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協調會,貫徹落實國家、省相關要求,部署安全保衛、文物保護、規劃調整等工作。
  截止目前,聯合考古隊完成勘探面積109000平方米,勘探出墓葬跡象136座、夯土2處、溝2條、磚基1處、井5口、坑(塘)29個。其中一號墓為方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墓室用磚與隋代江都宮城用磚一致。採用最新技術手段解讀墓誌,墓誌上已識讀出的志文為:『S故帝墓I惟S大I十四年太q……一日帝崩於P州江都h……T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G棘……永n悟……^元年……朔……葬……Y也方……』。除墓誌外,墓中還出土了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100餘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四件銅鋪首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厘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墓內兩顆牙齒鑑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根據出土的『S故帝墓I』、十三環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騎馬俑等高規格隨葬品,結合文獻的記載,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
  二號墓為腰鼓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12.64米,寬5.9米,殘高1.6米。墓室東、西、北壁各有3個小壁龕;甬道兩側各有1小耳室。出土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餘件(套)。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質地瑩潤;銅器有編鐘、編磬、銅燈、銅豆等,成套的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填補了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陶器有罐、爐、缽、燈、幾、磨等,陶俑有牛、馬、豬、羊、駱駝、雙人首蛇身俑、文官俑、執盾武士俑等,部分陶器有彩繪;瓷器有青釉辟雍硯1件,造型精美;一套女性用冠飾,工藝精巧,國內罕見。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鑑定為大於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二號墓雖無文字信息,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鑑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是隋煬帝蕭後。
  據悉,墓葬所在區域至今尚未發現陵園遺蹟,目前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