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日報 寫真人生記錄 在寫真的文字裡,英雄的選擇和一個普通鄉民沒有任何區別:逃荒,無助,『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m蹌』,早晚奔波,朝着有炊煙的地方跋涉,向着有鐘聲的寺廟行進,沒有任何豪情壯志,人生的理想,除了求生還是求生。此時的朱元璋,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會成為彼時的明太祖,
朱元璋對少年歲月的回顧,純粹是寫真的筆法,而到了他兒子朱棣的筆下,少年朱元璋卻已與彼時的明太祖畫等號,在明成祖所撰寫的【御製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裡,一戶普通農家,成了『句容大族』,刪減了饑荒和困苦,朱元璋只剩下神的形象:『威儀天表,望之如神』。
看到後者,真是出一身冷汗,感謝朱元璋在此前留下了一個最寫真的人生記錄,否則,後人只能看到坐在神壇上的朱元璋,而神壇上的,就是失真的。
寫真心路:
人生曾失去方向
心靈曾幾度軟弱
在朱棣寫的【御製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裡,父親朱元璋的人生理想從來就是確定的,與朱元璋相匹配的平台,就是『天下』,和朱元璋相匹配的對應物,就是『豪傑』――『及天下亂,豪傑相率來歸。乃焚香祝天,為民請命。』
曾經『心驚若狂』
而在朱元璋的寫真文字裡,其心路則大相徑庭,他首先是一個不自信的孩子,『我何作為,百無所長。』我能做什麼呢?我什麼特長都沒有,投靠親戚,在世態炎涼的氛圍下,只能自取其辱;孤身走天下,只有影子才是最忠實的伴侶。
這個孩子,對自己能否生存下去,都沒有足夠的信心,『我何作為,百無所長』,完全是一個沒有作任何準備就被拋入社會的孩子,他連像樣的謀生特長都沒有,遑論率天下豪傑,扭轉乾坤?
其次,他是一個充滿着惶恐感的孩子,生存物質的匱乏,讓他『心驚若狂』;一路奔波,無依無靠,他哪裡有心思讓天下豪傑來投奔,無非就是充滿了對已故父母的依戀和哀思――『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只是悲情地呼喚着:我父,我母,你們在哪裡?
對於飄零的身世,對於不確定的前程,他充滿了焦慮感和不確定感,如同沸騰的熱水――『身如飄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更真實的是,他一度曾是一個不敢擁有理想的孩子。對於人生中第一次主動踏出來的一步,他也充滿了猶豫,甚至懦弱得不敢做出人生的選擇。朋友寫信勸他參加郭子興的起義軍,他的第一感覺是憂慮、恐懼,嚇得不行,不知如何籌劃――『既憂目懼,無可籌詳。』
這個孩子的成長,更多是被生存逼出來的,他對人生前景的規劃,更多的是在痛苦地猶豫中做出來的。
在這些袒露心跡的寫真文字裡,沒有豪情壯語,只有對親情的眷眷不舍,當朱元璋能自己創業,帶領一支隊伍時,他的姐夫和外甥來投奔,他深情地寫到了外甥見到他這個舅舅,就好像見到死去的娘親,重聚的親人扯着他的衣服傾訴――『駙馬(姐夫)引兒來我棲,外甥見舅如見娘………一時會聚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 』
朱元璋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在歷史大事之外,給我們留下了這麼些人性的細節,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孩子和他真實的心靈,更看到一代英雄的真實成長過程。也為明史的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