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脈上辨內外傷於人迎氣口。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此辨固是,但其說有所未盡耳。外感風寒,皆有餘之證,是從前客邪來也,其病必見於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陽二十五度。內傷飲食及飲食不節,勞役所傷,皆不足之病,必見於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陰二十五度。
【素問•陰陽別論】有:『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李東垣首先以脈分別陰陽,即分辨內傷、外感。
關於『人迎』、『氣口』,【內經】中記載,人迎在喉結兩旁,屬足陽明胃經所過之脈。氣口即後世脈診之寸關尺三部,屬太陰肺經之動脈。人迎診六腑之陽,氣口診五臟之陰。
至【難經】『獨取寸口』,寸口即氣口,寸口可『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
而至【脈經】則提出:『關前一分,人命之立。左為人迎,右為氣口。』『左手寸口人迎』、『右手寸口氣口』。
託名王叔和所著的【脈訣•七表八里脈總論】有: 『表脈參見於左,而客隨主變;里脈多見於右,而主隨客變。左手三部所主,溫風寒也,溫風寒病得於外; 右手三部所主,燥濕暑也,燥濕暑病生於內。』
顯然,【內經】中的人迎、氣口和【脈經】中的人迎、氣口概念不同。
從陰陽屬性推導,【內經】中的人迎屬陽,氣口屬陰;人迎候陽,氣口候陰;人迎主表,氣口主里。自然,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
但李東垣此處所用人迎、氣口並不是【內經】中所說的人迎、氣口,而是【脈經】中的人迎、氣口,即上文所說的『左寸人迎』、『右寸氣口』。
【景岳全書•脈神章】認為: 『詳人迎本足陽明之經脈,在結喉兩傍。氣口乃手太陰之經脈,在兩手寸口。人迎為腑脈,所以候表;氣口為髒脈,所以候里,故曰氣口獨為五臟主,此【內經】之旨也。所以後世但診氣口不診人迎,蓋以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故寸口為脈之大會,可決死生。而凡在表在里之病,但於寸口諸部皆可察也。自叔和誤以左手為人迎,右手為氣口,且雲左以候表,右以候里,豈左無里而右無表乎! 訛傳至今,其誤甚矣。』 同時指出:『六脈俱有表里,左右各有陰陽。外感者,兩手俱緊數,但當以有力無力分陽證陰證;內傷者,左右俱緩大,又必以有神無神辨虛邪實邪。然必察左右之常體,以參久暫之病因,斯可得脈證之真。』
東垣、景岳之說,各有可取,可互參。
筆者在臨床上,遇到左右手脈不等大,如左手脈大於右手脈,首先考慮是否外感;右手脈大於左手脈,首先考慮是否內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