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835|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王選傑先生談拳術風格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7-6-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薌齋先生不但是一個拳學家,而且更可以說是一個優秀的拳術教育家,他能夠完美地傳承內部核心的東西,並加以提煉,創立了,大成拳可以說對老傳形意經揚棄後進行了延續性的發展。揚棄本身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所以在大成拳里找不到陰陽、五行、十二形、雜式連環錘、六合、七疾、丹田論、周天練氣說,舊三體式樁功等等,然而大成拳的一切理法皆合形意經典【九要論】之說,現在有些人把現代性的東西雜入傳統,並被認為是在的傳統的基礎上繼承了、發揚了,這不對。

如何結合每個人的特質把東西傳播出去,這就是心法;心法就是催化劑,拳術和人本身只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而個體本身又存在共性,異性和特殊性,不同個體的有機結合能產生新的生命,新的生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演繹闡釋自己的存在。能夠通過自身對大成拳形成正確的理解,將理法通過身體在技擊對抗中表現出來?這就是拳術中所謂的風格,標誌着一個家拳術生命的成熟。所以嚴格來講郭雲深教給王先生不但是拳法技術上的東西,更深一層來說郭雲深完成了拳學心法薪傳的使命,郭雲深性情剛烈好勝,王薌齋氣質平和,謙虛而與人為善,所以郭雲深並沒有一昧地將自己打遍天下的半步崩拳機械地複製給患有先天哮喘的王先生,就象郭先生沒有讓自己去走一條與他相同的一條道路一樣,王先生在授拳的過程中也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所以大成拳沒有出現棋譜式的千人一面。

先生常因每個人的稟賦、性格、喜好皆有不同,身體條件也大不一樣,王先生根據每個人對大成拳的理解進行輔導,所以從學於王先生的每個弟子即使做相同的動作,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應,我想這就是風格,如果有些傳人以自身的風格迥異於他人而自立門戶,我不認為這是一種超越的行為,因為至今為止,仍未有人能真正打破樊籬。

拳術如同人一樣,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不但要有在空間的形架,而且要通過形架來抒發個性,風度,思想和情感,作拳不但要具備骨、肉、筋、血、髓,而且要求通過表現拳術運動的間架外形在揮灑間流露出一種個性化的風彩,神韻和意境,獨特風格是每一個習拳者終生為之奮鬥和追求的拳道理想,只有具備了獨特的風格,才能在自己先人之遺韻的基礎上,發揚光大一門技藝,保持個人拳術生涯中旺盛的生命力。

每個學拳者雖然都有自己的體型和面目,但不一定認為人在空間的隨意運動或個人的片面見解,都稱之為具備風格,外形表現的軌跡是膚淺的,表面現象,而一種拳術的風格體現應當是內和外的統一、形和意的統一、理和法的統一,這種統一一旦完成後,就是郭雲深所說『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始見奇』,到了這種境界拳術家的技藝已是精熟於胸,功力相當深厚,在與人技擊對抗中能將自己的拳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風格的形成應具備以下前提: 首先拳術的勁力總是以練拳者的身軀作為載體來表現的一種藝術,離開這個基礎,就談不上拳法的風格。

人體亦是多樣性的,從形質而言就有高矮胖瘦之分,而五官各具特色,骨質亦多不相同,形架之間的不同搭配使人體在空間運動的模式呈現多姿多彩的畫面,或飄逸輕靈,或渾樸敦實,在拳斗對壘中也有游擊與陣地,先發制人與後發先至之分。其次一種新風格拳種的創立必須具備拳道技藝的共性,拳斗斷手在形式雖也具備豐富性,但在本質上卻仍有規律上的共同性。拳術的本質離不開鬆緊、虛實、動靜、剛柔等兩個對立面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所謂『陰陽既生,形勢出焉』寓多樣性於統一是拳學的基本法則,『含髓色質』的間架,才能表現出技擊的本質站樁一道,靜止不動的外形內部會產生一種和諧的動感,由些可見拳技中共性的因素,同樣要遵循拳學中的『理』和『法』,但『理』又必須依賴『法』去達到, 所謂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無法不容』。

風格的形成雖說是複雜的,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它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有主觀的、客觀的;有先天的、後天的;但總的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性格原因;二、師承關係。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來談一談王先生當年授拳的一些情況。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經歷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後,中國文化受到了海洋文明強烈的衝擊,然而西學東進,只是導致了儒家思想的現代化,源自愛琴海的西洋文明並沒有對中國人的人格產生徹底的變革。

中國專統文化對人格二重性一直有着深刻的認識。『性近習遠』的區分、苟子『性惡習偽』 的區分,朱熹『天理』與『人慾』、『人心』與『道心』、『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的區分,都涉及入格的二重性,這些認識導致了『致中和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格思想,然而正是這種過多地強調『致中和』、『無過無不及的高明哲理限制了心理對立面的發展,從而限制了更高層次的人格整合,限制了個性的充分發展,研究拳術也一樣,只一昧標榜自己能高明地站在剛與柔、動和靜、虛和實的界點上,沒有兩個對立面的互動,拳術的生命也就喪失了。

王先生授拳之時大多採用禪宗喝悟的方法,點醒夢中人。依循每個人的狀況幫助其發展固有的個性化的一面,反過來從學者能清晰地分辨出自己不是的一面,運用人的自我調整功能籍此來提高拳技,所以悟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人而異,各人都有自己的悟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世界,姚宗勛、趙道新、張恩桐、李永琮等都是這種方法的受益者。

接下來,來談形成風格的性格原因,性格原因並不單純地表現為不同性格的衝突,對於拳術實踐者來說,它首先表現為思想上的分歧。一個人的性格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他的人生態度和對世界的看法,而這些態度和看法又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他的基本思想傾向,在此意義上我們認一個獨立性很強的人是絕不會亦步亦趨的永遠跟從任何人;自立門戶,另起爐灶是必然的,追循自已的某些想法一直到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思想,而這種所謂另闢蹊徑則不可避免地會被視為『背叛』致師生或朋友關係的破裂。

師承關係是風格形成的另一個因素,很多人在入大成門之前,已是各大名拳的傳人,在技擊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定風格,他們入門之後等於是一種回爐再造。王先生也只是根據他們不同的情況,在教同樣一個動作時,卻給予了不同的指導,他們經過長期艱苦的站樁、摸勁、搭手、斷手的鍛煉中,始終堅持了持之以恆的積累式訓練,根本無捷徑可走,總之理和法是風格形成的重要前提。

最後我認為呼吸時代的氣息,把握理性,闖出樊籬,自出新意,才能發展出具有自己獨特的拳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