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0|回覆: 1

[氣功] 自發五禽戲動功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5-12-20 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禽戲』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時期名醫的『五禽之戲』,之後繁衍的流派甚多。功法的側重點有着眼於『內氣』、『內』、『外』、『動』、『靜』、『剛柔』、『柔勁』、『導引按摩』等等不同,風格各異。

自發五禽戲動功屬於五禽戲派生功法,但在練法上與傳統功法有很大的差別,它屬於一種『自發運動』(有認為是誘發運動),是經入靜、放鬆、意守丹田等程序後,出現自發動作,如拍打、按摩、點穴,或近似虎、鹿、熊、猿、鳥等五禽的動作。功法具有動靜兼備、內外雙修的特點.其意守、內視的方法都頗有特色。

一、練功準備

練功前首先要把思想安靜下來,消除一切煩惱或未解決的問題干擾,還要排除大、小便,寬衣解帶,取掉身上各種硬物,如手錶、眠鏡、鋼筆、硬幣等,以免思想分散不能入靜以及在『外動』時毀壞或碰壓受傷。

二、練功姿勢

以自然站式為主,但如身體病弱或不能久站者,應採取平坐或仰臥式,或三者交替輪換,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產生頭暈現象。

1、自然站式:兩腳開立,腳外側與肩同寬,腳尖平行向前,上體自然伸直,微向前傾。兩手下垂,置於體前側,稍離開大腿.頭頸稍向前低,使鼻尖在意念上對着自己肚臍(圖1)。

2、平坐式:在高低適當的椅子上正坐,臀部坐於椅前1/3,並使會陰部貼於椅面前緣處,兩腳平放觸地,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均成90度角。再下肢相距與肩同寬,平行向前,兩手垂於大腿兩側.小腿垂直於地面。頭頸端正,沉肩松肘(圖2)。

3、仰臥式,自然仰臥。

在站、坐、臥三種練功姿勢中,採用站式較易放鬆,因而也較易發動,所以練本功提倡以站式為主。如用坐式則較難發動,臥式更難發動。但選擇哪一種姿勢,均應以適合練功者的身體狀況和習慣為準,如因病情需要,或自己素來已習慣於某種姿勢,可隨意採用各種適合自己的姿式,如以站式練了一段時間後就感到疲勞,可改為坐式繼續練功,即站坐結合,亦可坐臥結合。



三、練功方法

(一)開功程式

1、按壓肚臍:擺好姿勢後,兩目輕閉。用一隻手的中指(男左女右)按壓肚臍四十九下。按壓的力量要適中,以使肚臍有明顯的按壓感覺為度,但不要按壓太重以致壓痛了肚臍。按壓一下就數一下。按壓的速度大約一秒鐘一下,按壓時要意守和內視着肚臍內一寸的『丹田穴』(圈3),意守即是用意識守住某個穴位或部位。內視即是用眼在裡面看着某個穴位或部位,只是想象着好象看見,而實際上是看不見的。同時要想象着氣血都集中到內視的部位。以下凡作『內視』均同上述要求。

2、默念口訣(只是心想,不要念出聲音):『我心情舒暢,神態從容;我飄飄若仙,如入雲中;我氣血運行,經絡暢通;我意守丹田,靜極生動。』此時就好象自己的思想意境已經達到了口訣的要求一樣,覺得心情舒楊,精神愉快,身心爽適,神態從容自若,舒松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有象神仙在藍天白雲上騰雲駕霧,飄飄然蕩來蕩去的自我感覺。氣血在全身運行,所有的經絡、血管、神經都暢通無阻,意守着丹田部位,守到靜下來.靜到極點就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上述口訣只念一遍就不再念,但練功的整個過程,不管動或不動都要貫徹口訣的意境。當練到能產生外動之後,下次以後的練功就可以省去『按壓臍肚』和『默念口訣』這兩個程式。當擺好姿勢開始練功時,只存思想達到了口訣的意境要求即可,但要注意,下面八個程式則必須做,不能省去,做完下面八個程式才可以任其發動,否則就容易發生偏差。

3、降氣放鬆(三次):意想氣血自頭頂百會穴(見圖4)開始,由前後左右、四面八方、里里外外逐漸向下降至腳底,就好象用一桶水從頭頂淋下去。水從頭頂向四面八方及滲透到裡面往下慢慢傾瀉下去一樣。隨氣血下行時,內視氣血下降經過身體內外每一部位,包括毛髮、皮膚、肌肉、骨骼,關節、經絡、血管、神經、五官、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身體所有部位,都被氣血流注經過,意想氣血每到一個部位,這部位就好象棉花一樣的輕鬆,好象海棉一樣的鬆軟,象白雲一樣的鬆散,象雞蛋糕一樣的松脹起來,達到了非常放鬆的思想意境。就這樣地反覆進行降氣血放鬆三次。但經絡敏感而容易產生外動的人,或是練功練到能夠產生外動之後,以後練功則只要放鬆降氣一次便可。

4、意守湧泉:上述程式做完後,氣血已降至腳底,就想象着氣血集注在腳底的『湧泉穴』(圖5)上,內視着湧泉,男的默數七下,女的默數六下,稍停。

5、意守祖竅:內視兩眼之間鼻梁上的『祖竅穴』(圖4)。男的默數三下,女的默數二下,稍停。(注意,意守此穴時不能數多幾下,惹數多了,意守時間過長,這就容易引起氣血上逆的『走火』出偏差,輕者會頭暈頭脹,重者會內氣亂竄,大動不已,切不可擅自更改默數的次數。) 在做完上述第四個程式接做第五程式時,只是把意守部位直接轉換為守上祖竅穴,切忌守完湧泉後就把氣血提升上祖竅。在練整套功任何一個程式或收功等過程中,氣血只能讓它下降,不能讓它提升上沖,氣血上沖就容易出偏差。所謂『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菏疾不起,是謂得道。』總之,在任何情況下,若有氣血上逆的感覺時就要用意念引導其下降到丹田或湧泉,不使其直線上沖。那些平時容易頭暈頭脹,或是患有高血壓旨,或是經絡敏感容易外動者,在意守祖竅穴時尤其要注意不能提升氣血或是數多了數,男的只數一下,女的一閃而過就做下面的程式。

 樓主| 文強 發表於 2015-12-20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自發五禽戲動功

6、意守肚臍:內視祖竅穴的氣血向下降至肚臍(圖3),停在臍內意守着它,男的默數七下,女的六下,稍停。

7、肚臍吸氣:內視肚臍,然後意想肚臍向後吸氣——不是口鼻吸氣,而是意想肚臍在吸氣。男的分五段(每段數一下,共數五下),女的分六段(數六下),吸到肚臍好象貼住脊骨上的『命門穴』(圖6)。以上只是意想肚臍吸氣,實際上肚臍並沒有吸氣或向後收縮,不要在吸氣時故意把肚臍向後收,做收腹動作:也不要用口鼻吸氣故意配合肚臍的呼吸。初練者不會感到肚臍在吸氣,只着重在意想。練功日久,就會覺得肚臍真的有氣吸入,五下五段就貼住了命門。練此式時,若肚臍吸氣時肚臍不自覺地有點向後收而不是故意收縮肚臍的話,就聽其自然。稍停。

8、意守命門:內視肚臍貼住命門不動,氣血集注於命門,男的默數七下,女的默數六下,稍停。

9、肚臍呼氣:與第七程式相反。意想肚臍向前呼氣,男的分五段(數五下),女的分六段,把肚臍呼出來,復回原位。

10、三元歸一: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肚臍內,默念與意想着:眼內視肚臍(丹田),耳內聽肚臍,腦內想肚臍,使眼、耳、腦這『三元』都歸到一個丹田的地方,故稱『三元歸一』。在『三元歸一』的基礎上,做到了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精神集中在肚臍內(丹田),對於來自外界的聲音、光線、氣味等干擾一點也不去理會它。眼、耳、鼻、口這四道『門戶』都好象封閉起來內向着肚臍(丹田)一樣,這叫做『四門緊閉』。就這樣反反覆覆地默念、意守,意識始終貫注於肚臍,久久守候,一直練至十五分鐘至半小時,如果沒有產生『外動』則練至一小時也可以,這時就可作收功法進行收功。若是外動起束,就讓其自然地動、初次動起來若是不劇烈,可以動半個小時。練習日久若仍是輕微的動、可視體力而定,體質好而不疲勞者可動至最長的時間(二小時)就要收功,體質一般者則不要練得時間太長,若是劇烈大動者的則應控制,初練劇烈者十五至三十分鐘甚或五至十分鐘就要收功。以上是指每天只練一次而言,若練兩次則要減少每次練功的時間。動的時聞多長,劇烈程度多長,都應根據各人年齡、體質或病情不同而定,總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運動量由小到大,不能過度疲勞,同時做到能控制,能收好功才算正確。

(二)收功程式

1、意想收功:練功練到動起束一段時間而想收功的時候,首先在思想上想着要收功,心想:『讓我的動作慢下來吧,我停下來吧,我要收功了。』反覆這樣默想,動作就會慢下來,甚至停下來。

2、降氣湧泉,意想着氣血下降至湧泉穴,意守着它,配合上述意想收功,這樣就會使動作停止。

3、繞臍轉圈:做完下述程式後,務必等動作完全停了下來,才作本程式:意想着肚臍內有氣,用意想象氣自臍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繞圈成逆時針方向繞着肚臍邊轉圈,由小圈轉到大圈,轉三十六圈,繞到最大圈時的範圍上不超過肋弓,下不超過骼骨和恥骨,即是限制在腹部的軟組織範圍內繞圈(圖7),繞完三十走圈就反過來轉圈,由大到小,順時針方向轉三十六圈,使氣歸於原左上角部位,然後把氣收入肚臍內。以上是男性做的。女性做的則與男性相反,先從右上角起,由小圈到大圈順時針方向繞三十六圈,反過來由大到小逆時針方向繞三十六圈,最後把氣收入臍內(圖8)。初練者大多數沒有氣感,練久了便會產生氣感,覺得真正有氣在繞圈,甚到會感到氣動時會推動腸胃在蠕動。初學者若意念很難想象或跟不上氣上繞圈,可以用手掌或手指幫助按上述順序規定繞臍劃圈,使意念跟上繞圈方向和大小。待意念能跟上後就不要用手幫助了。

4、氣散全身;當氣已收入臍內丹田部位時,就想象着把氣由臍內向全身慢慢擴散開來,使氣達於頭面手足,四肢百骸,覺得手指尖和腳趾尖都有麻脹的氣感。

5、搓手擦臉:張開眼睛,搓熱兩手掌、手背,以手掌從下巴起經面部向頭頂至後枕繞環,不停地連續擦三十六次,擦時要整個手掌貼於面、頭、後枕各部,不要離開,連耳朵及整個頭面都要經過,擦到。

做完上述五個收功程式,如果是站式練功,時間長感到腿部疲勞,可緩緩徐步放鬆。

本功的『收功』並非是可有可無的一種形式,而是全套的重要組成部分。收與不收,收的正確與否對練功的效果或防治偏差均有影響。如果不按上述方法而草草收功,或中途而止,不作收功,或收功不對,不但會削弱練功的效果,而且還會產生頭暈、噁心、胸腹脹悶、氣堵翳滿、手掌腫脹,以及寒顫、手足發冷,余動不止,或大動不已,或內氣亂竄等偏差弊病,這是練功者必須注意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