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水液代謝平衡,人體生命活動才能正常,一旦代謝失衡,就易導致『水』病。
【水液在體內運行的方式】
我們喝進去的水是如何在體內代謝運行的呢?正常的水液在體內運行必須以『氣』的形式,也就是液態的水必須轉變成氣態的『氣』才能運行到全身,而要將水變化為氣,就需一種動力——火,生理的火就是人的陽氣,陽氣的溫煦、蒸化作用促使水轉變成氣,這就像一鍋涼水變成水蒸氣就必須加火一樣,這個過程中醫稱之為『氣化』。
如果陽氣不足,就會使體內水液不能轉換成氣,停聚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停聚在鬆軟的皮膚組織下導致水腫,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導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內臟,形成五臟水病。故水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陽氣或者說『火』的不足,因此在治療水腫這些疾病時,往往加些溫陽的藥物,以促使水儘快轉為氣運轉全身。正如張仲景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水液代謝失常的病症】
若人體的水液代謝失常,會表現出許多病症,包括水、濕、痰、飲引起的諸多病症,可導致各個系統出現問題。如有個老太太,從東北來,患眩暈症,診為『梅里埃病』,已得病半個月。發作時天旋地轉,站立不穩,噁心嘔吐,吐出物儘是白白的、黏黏的涎沫,躺在床上連眼睛也不敢睜。就診時須由兩人攙扶,否則必坐立不穩倒地,問話時兩目緊閉,不敢出聲作答,否則嘔吐。舌苔白滑而膩。這在中醫看來,多屬痰飲上犯清竅,屬水液代謝失常的疾病。
水、濕、痰、飲等的滋生,統稱為水液代謝失常病症,一般認為,濕聚為水,水聚為飲,飲聚為痰。稀者為飲,稠者為痰。但臨床上有時難以截然劃分,所以有『水濕』、『水飲』、『痰飲』、『痰濕』等不同名稱,突出顯示中醫的整體觀念特色。
【【傷寒論】是如何治水液病的】
【傷寒論】治水病可謂層次分明,基本上分為三個層次:化水(飲)、利水、逐水。
當水濕不甚,可採用溫陽化氣的方法治療,就是通過用溫陽藥或芳香藥將水濕或水飲蒸化掉,猶如天下小雨,剛濕地皮或地之小凹處積水,太陽一照,則即刻蒸發一樣,這叫做化濕法、化飲法,【傷寒論】中的茯苓甘草湯、苓桂甘棗湯基本屬於這類方劑。
當水停漸多,比如有一小坑水,只靠溫化難以速去、盡去,這時便要燥濕、滲濕,燥濕就是用乾燥的藥物祛濕。滲濕就是用土填坑,使水滲到土內的過程,所以滲濕就是用補土的藥,脾屬於土,補脾就是補土,就是使用健脾的藥去達到滲濕的目的,甚至有的藥就是要用黃土來炒,如土炒白朮等,【傷寒論】中的苓桂術甘湯、理中湯等屬於這類方劑。但通常情況下是化濕、燥濕、滲濕聯合使用,也不可太絕對劃分。
如果體內水濕較多,用上述方法難以祛除,比如有一大坑水,用土滲的方法就有些費時、費事了,這時最好是疏通排泄,也就是挖溝排水,這就是利水的方法,【傷寒論》裡的五苓散、真武湯、豬苓湯屬於這類方劑。
但如果水濕太重,甚至泛濫成洪水,或排泄道路堵塞嚴重,那就要強力疏導泄洪了,這就是中醫的逐水方法了,具有逐水作用的藥物有強烈的瀉下作用,服用後不僅小便明顯增多,而且大便也往往一泄如注,使用時應特別小心,中病即止。【傷寒論】中的十棗湯、大陷胸湯、牡蠣澤瀉散屬於這類方劑。
【苓桂術甘湯的組成及功效】
苓桂術甘湯就是由茯苓、桂枝、白朮、甘草這四味藥組成,是化濕、滲濕、利水的結合。
茯苓是菌類的一種,味淡性平,具有滲濕、利水的效果,它的利水作用可通過增加小便量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它的滲濕作用將水液的殘留物、人體組織的滲出物吸收掉;同時,茯苓還有健脾寧心的作用。
桂枝是辛甘溫的藥物,具有溫陽化氣的作用,它屬於樟科植物,有特異的芳香味道,能夠開胃健脾,擴張血管,從而將多餘的水分『化』掉,比如陽光一照,水分即蒸發。
白朮是一個苦溫的藥物,能夠補益脾氣,乾燥濕邪,與茯苓配合吸收組織滲出的水分。
甘草,一方面補益脾氣,能夠修補組織,另一方面調和其他藥物,使各個藥物更加協調工作。
【苓桂術甘湯治眩暈】
上述那個梅里埃病眩暈病例就適合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簡稱為苓桂術甘湯)治療,此方是【傷寒論》裡的重要方劑,張仲景用它來治療因脾虛導致的水飲內停。中醫所講的『脾』,是一個功能單位,包括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人出生後,即賴攝取飲食消化成氣血以生存,故中醫把脾叫做『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我們的飲食,先經過胃的初步消化,其中的營養成分由脾運轉到全身,中醫稱為『脾運化水濕』,相當於西醫所講的小腸的吸收功能。如果由於疲勞過度,或作息不規律,起居失宜,或思慮過度傷脾,或飲食不節等,都會導致脾氣虛弱,脾氣虛就不能很好地運化體內的水濕,於是水濕就會停聚下來,形成水飲、痰濕等,就會導致很多疾病,這時就用苓桂術甘湯治療。
【傷寒論】苓桂術甘湯條下講脾虛水停可導致許多種病症,如『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身為振振搖』,包括有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如『心下逆滿』,就是講的消化系統的疾病,胃在心臟的下面,古人常稱胃為『心下』,意思是胃脘脹滿、噁心、嘔吐、呃逆等。『氣上沖胸』,胸是心臟的位置,脾虛所生水飲可以上行沖於心胸,往往導致心悸、胸悶、氣短的心臟病,苓桂術甘湯是治療水氣上沖型心臟病不可多得的方劑。『起則頭眩……身為振振搖』就是站立時頭目眩暈,使之身體搖動,站立不穩,這種眩暈發作多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梅里埃病,中醫認為由中焦水飲上泛於清竅所致,可以說苓桂術甘湯是治療這種疾病的王牌藥物。前面說的梅里埃病的病例就屬於張仲景講的『起則頭眩……身為振振搖』的情況,即開苓桂術甘湯,合上張仲景【金匱要略》裡的另一個方子澤瀉湯(澤瀉、白朮),只服一周,就基本上痊癒了。
【苓桂術甘湯治『水心病』】
我的老師、已故著名傷寒學家劉渡舟先生把這個方子用得非常神奇,根據『氣上沖胸』的記載,治癒了許多水氣凌心的心臟病,劉老把這一型心臟病命名為『水心病』。
望色:多見面色黧黑,此為『水色』。病重者,在顴、頰、鼻柱、唇圍、下頦等處,或皮里肉外出現類似色素之黑斑,名為『水斑』。
察舌:舌質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脈:或弦,或沉,或沉弦並見,病重者見結代或沉弦不起。
辨證:(1)有水氣上沖之候。病人自覺有一股氣從心下上沖胸咽;(2)胸痛胸悶,夜間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曾有個50歲男性病人,經常咽喉哽咽,一直按慢性咽炎治療,過一段時間,臉頰出現黑斑。突然有一天,發生心絞痛,送醫院治療,冠狀動脈堵塞,放了三個支架。(3)心悸,多發於晨起、夜臥、飲食之後,或伴有左側頸部血脈脹痛;(4)短氣。表現為動則胸悶發憋,呼吸不利,甚則冷汗自出。
他曾治一個40多歲男性病人,形體肥胖,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救治兩月有餘,功效不顯。來診時見心胸疼痛,心悸氣短,多在夜晚發作。每當發作之時,自覺有氣上沖咽喉,頓感氣息窒塞,有時憋氣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來臨之感,頸部的血脈也隨氣上沖而脹痛不休。舌苔水滑欲滴,脈沉弦,偶見有結象。辨證為水氣凌心之『水心病』,由心陽不足,血脈不利所致。用苓桂術甘湯原方,服3劑,氣沖得平,心神得安,諸症明顯減輕。但脈仍有結象,猶顯露出畏寒怕冷的陽虛見症。於上方中加附子、肉桂,以復心腎陽氣。又服3劑後,手足轉溫,不再惡寒,但仍時有心悸、氣短,再於上方中加入黨參、五味子,以補心肺脈絡之氣,連服6劑,諸症皆愈。
【苓桂術甘湯治水氣痰飲】
水氣、痰飲是中醫認為的一個致病廣泛的邪氣,因這些邪氣具有流動不定的特點,所以能在體內引起許多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五官科疾病等,苓桂術甘湯是化水氣、痰飲的良方,所以用途非常廣泛。
心血管『怪病』:再舉一個導師劉渡舟用苓桂術甘湯治療的『怪病』病例。
一冠心病患者,發病為奇,除了有心悸、胸悶、胸痛的心臟病症狀外,還有一個頗為奇怪的症狀,就是不時地口中嘶嘶作響,作響時從咽喉氣門向上噴吐白沫,能噴出一米之遠,甚為痛苦,就診時恐怕白沫噴到大夫,特將頭扭向一邊。伴有噁心,咽喉哽噎,頭沉,手顫。舌紅,脈沉弦而滑。劉渡舟診斷為水氣凌心證。處以苓桂術甘加澤瀉、半夏、生薑汁。14劑而愈。
消化疾病:除了上述心血管疾病外,像消化系統疾病,胃脘脹滿,沒有食慾,噁心想吐,打嗝,或一吃飯就腹脹、想解大便,用苓桂術甘湯也很靈光。本方補中氣的作用很強,經常服用可增加免疫力,防止感冒。
呼吸疾病:呼吸系統方面,如痰飲所導致的咳嗽、氣喘,吐痰量多,用苓桂術甘湯較好。支氣管哮喘發作期用宣肺平喘藥得到控制後,為根除痰飲,經常用苓桂術甘湯善後處理,因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用苓桂術甘湯健脾,以絕生痰之源,則哮喘就不容易反覆。
五官疾病:上述所說的梅尼埃病,是苓桂術甘湯運用於五官科的典例,五官科許多疾病都可使用苓桂術甘湯,如用於眼科之視神經乳頭水腫病就很好,我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2000年患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下降很快,原來雙目都1.5的視力,一年內下降為0.4和0.5。形體偏胖,但素來脾虛,大便不成形,經常頭暈,舌體胖大有齒痕,脈細。用苓桂術甘湯加人參、菊花、枸杞子、車前子,服用三個月,雙目視力恢復到1.0。眼科疾患像青光眼之眼壓高,也可用本方治療,可加車前子、牛膝。
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或鼻涕倒流於口腔、咽喉,用苓桂術甘湯都有很好療效。曾治一女性病人,30歲,鼻炎病史,生孩子三個月後,鼻炎又發,鼻涕流入口腔,感覺清稀寒涼,不時吐唾沫,外出時隨身攜帶小塑料袋,就診幾分鐘,吐十數口。怕冷,大便稀散,舌淡嫩,有齒痕,脈細無力。因為吐物清稀、怕冷,陽虛現象,用苓桂術甘湯合上理中湯,服用3周,治癒。
【苓桂術甘湯加減】
苓桂術甘湯用於臨床時,可以隨證加減。如痰多脈滑的,可與二陳湯配合使用;如頭眩較重的,可加澤瀉;若頭面有烘熱之象的,可加白薇;若血壓偏高的,可加紅花、茜草、益母草、牛膝;若脈見結代,則減去白朮而加五味子;若濕痰作咳,則減去白朮而加苡米;若見驚悸不安的,可加龍骨、牡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