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5|回覆: 0

[論史] 明皇陵特例景泰帝死因不明 僅被草葬為哪般?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4-15 1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明皇陵特例景泰帝死因不明 僅被草葬為哪般?

明皇陵特例景泰帝死因不明 僅被草葬為哪般?

明皇陵特例景泰帝死因不明 僅被草葬為哪般?

明皇陵特例景泰帝死因不明 僅被草葬為哪般?

景泰陵的外牆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後蜀花蕊夫人在【宮詞】中的一首詩,描述了封建王朝宮廷里的鬥爭,明朝景泰帝朱祁鈺的坎坷經歷是這首詩最悲情的註腳之一。因為時局的變化,本無意於皇位的朱祁鈺被推上歷史的舞台,接替了他兄長朱祁鎮的皇位。同樣因為宮廷鬥爭,身患重病的他又被兄長趕下台。景泰去世後,受到了諸多壓制,就連他生前在昌平營造的陵寢也被搗毀,景泰帝被葬於海淀的金山陵園。如今,景泰陵成為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的組成部分,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得重病後被英宗奪位 死後諡戾

和兄長比起來,朱祁鈺頗具治國才能。但是,在處置帝王家事時,他卻處理得不太周全。明朝的第一家庭本來是達成這樣的利益平衡:英宗安居南宮,衣食無憂,不預朝政,景泰帝居帝位,但不易儲君,百年後仍傳位給侄子皇太子朱見深,使帝位的傳承重回英宗一系。但景泰帝認為父有天下必傳於子,在帝位鞏固後便開始打破這一平衡。他先是禁錮英宗,不得與外界接觸,時刻監視,在生活上也缺乏關照,使英宗過得有些窘迫。然後又不顧朝臣的反對,改易儲君,廢皇太子朱見深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見濟為皇太子,在見濟夭亡後仍拒絕復立見深為太子,失去了緩和矛盾的最後機會,為自己種下了苦果。

後人無法推測出景泰帝心中的真實想法,不少歷史學家對景泰帝的做法持批評態度。但是,會不會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在景泰帝內心裡,對這位差點葬送了祖宗基業的兄長極度不滿,這才連兄長的生活都缺乏關照呢?當然,景泰帝還是比較厚道的,給事中徐正為了討好景泰帝,曾密奏把英宗和故太子朱見深遷到山東沂州軟禁起來,景泰帝聽後很是憤怒,立刻將其貶謫雲南,他想用嚴懲來警告那些奸佞小人,做到了讒間之言罔入。

景泰七年的年底,景泰帝得了重病,朝中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奸佞為首的一股暗流在涌動。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他們聚眾打破南宮的宮牆,擁英宗奪東華門而入紫禁城,政變成功,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據說,景泰帝聽聞英宗復辟後,連說好,好,精明的他,對自己的悲劇結局已經很清楚了。英宗復位後,在奸佞們的挑唆下,開始了一系列的倒行逆施,殺害了忠正剛直的大臣于謙、王文,為王振平反,廢景泰帝仍為郕王,移居西內永安宮。英宗還指斥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往彰聞,神人共憤。二月十七日,景泰帝去世,死因不明,據【病逸漫記】說: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

景泰帝的皇后汪氏,順天府人,正統十年為郕王妃。景泰帝即位後被冊封為皇后。汪皇后為人善良,念及死於戰爭中的軍人和平民暴骨荒野甚是可憫,特令官校予以安葬。景泰三年,景泰帝欲改易儲君,汪皇后力執不可,汪皇后觸怒了景泰帝,後位隨即被廢。景泰帝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又立太子的母親杭氏為皇后。景泰帝去世後,英宗令景泰帝的貴妃唐氏等妃嬪殉葬,還打算讓被廢的汪皇后殉葬,幸得大臣李賢勸解才作罷。

不久,英宗令汪皇后遷回郕王府,降為郕王妃。恢復了皇太子地位的朱見深知道汪皇后因為反對改易儲君而丟掉了皇后的位置,非常感激她,對她十分恭敬。汪皇后遷居郕王府時,朱見深又在英宗面前為汪皇后說好話,允許她把在宮中的所有用品帶出宮去。

汪皇后和朱見深的母親周氏相處得很好,常常入宮探望周太后,得以敘家人之禮。某次,英宗問太監劉桓:我記得我曾經有一個玉玲瓏的腰帶,怎麼找不到了?劉桓說,被汪氏拿走了。英宗派人去索要,汪皇后將玉玲瓏腰帶扔到井裡,對來索要的人說,腰帶沒有了,找不到了。然後,她又對旁邊的人說,我夫君當了七年天子,難道不能擁有這區區幾片玉麼?可見,汪皇后雖被景泰帝廢黜,但還是很維護已故夫君的尊嚴的。不過,明英宗後來就藉故罰沒了汪皇后的全部財產。

正德元年(1506),汪皇后去世。當時的明武宗召集大臣商議祭葬的禮儀,大學士王鏊建議說,按照王妃的規格安葬,但是按照皇后的規格進行祭祀。武宗表示同意,於是,汪皇后終以嫡妻的身份與景泰帝合葬景泰陵,被諡為貞惠安和景皇后。皇后在皇帝生前就被廢,去世後卻仍以嫡妻的身份與皇帝合葬,不要說在明朝歷史上是僅有的,就是在中國這五千年歷史上也是獨此一人。

景泰帝不僅被降為郕王,去世後還被加惡諡戾,是終身為惡,死不悔改的意思,稱郕戾王。成化年間雖被恢復帝號,諡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比起明朝皇帝普遍十七個字的諡號差得很多,且沒有廟號,在禮儀上無疑是被貶抑的。直到南明弘光元年(1645),景泰帝才有了廟號:代宗,同時被追加十七個字的全諡: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壽陵被毀草草葬於金山陵園

早在景泰七年二月,肅孝皇后杭氏去世,景泰帝即命在昌平營造壽陵,又為壽陵設五十守陵戶,並改武成中衛為壽陵衛。六月,葬杭氏於壽陵。壽陵建築雄偉,明樓高聳,可與長陵、獻陵媲美。英宗復位後,於天順元年(1457)五月,派工部尚書趙榮率長陵等三衛官兵五千人,將壽陵搗毀,僅餘空蕩蕩的玄宮(地宮),留下了景泰窪的地名。直到一百多年後,生前沒來得及營造陵寢的光宗朱常洛(在位僅29天)被葬入壽陵所遺的玄宮,景泰窪才被慶陵這個新地名取代。而杭氏靈柩的去向,文獻缺乏記載。

景泰帝去世後,以親王禮被草草葬入金山陵園,與許悼王及懷獻世子園寢共處。起初的景泰陵非常簡陋,它能有後來的規模,與當時朝廷官員的努力有關。景泰帝身後淒涼,朝野上下為其平反昭雪的呼聲不斷。身為未入流小官的荊門州訓導高瑤冒死上書朝廷,要求追復景泰帝諡號,為其恢復名譽。憲宗朱見深終於在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詔恢復景泰帝號,並下令按帝陵的規格修飾陵寢。但實際上僅對陵寢略加增飾,陵宮建築仍按王陵的級別覆以綠瓦,陵碑也是按王陵之制立於陵宮門外偏東的位置,徒具帝陵之名,實際上仍是王陵。

嘉靖十五年(1536)三月,明世宗拜謁景泰陵。同樣是以藩王身份繼承帝位的世宗自然對景泰帝多了一分同情,他認為景泰陵全然不符合帝陵體制,命改易黃瓦。又認為陵碑偏置門左且無覆蓋,也不是帝陵的體制,十一月,命在陵門之外、大門之內的正中位置建陵寢碑亭,移陵碑於亭中,使之略具帝陵之制。直至明亡,景泰陵再未改建增飾,成為明代陵墓中的一個特例,故而後人乃有景皇帝陵在帝與王之間也,成為最獨特的帝陵。

景泰陵在盛時是什麼樣子呢?結合梁份的【帝陵圖說】和顧炎武的【昌平山水記】等文獻和現存的建築遺蹟,可對陵寢面貌做如下合理推想:景泰陵陵宮朝南向,後以金山為來龍,前以玉泉山為朝案,略具風水吉壤格局。陵門外參天松柏夾道,陵門兩側左右分列宰牲亭、祠祭署、內官房。陵寢內分為三進院落,整個陵寢呈前方後圓狀。景泰陵未砌寶城,未建明樓,加上地勢偏側,規制狹小,氣脈不佳。終明一代,景泰陵的規制都在帝與王之間,而且始終未上陵號,名雖稱陵,卻遠未達到帝陵的標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