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湯顯祖,很多人就會想到【牡丹亭】,想到出現在崑曲舞台上的【遊園驚夢】一折,想到令人心醉的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然而,真實的湯顯祖,遠不止一部【牡丹亭】可以概括,他有一個複雜而本真的靈魂。 湯顯祖(1550-1616)於明萬曆四十四年丙辰(1616)六月十六日(公曆7月29日)逝世,迄今恰為四百周年。更巧的是,英國的莎士比亞與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也於同一年逝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醒世界,要緬懷這三大文豪。 對於中國人來說,湯顯祖熱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然而,為什麼經過了四百年的沉寂,我們才像發現了桃花源一樣,在華夏大地各個角落,湧現出對湯顯祖無限的景仰?他的作品為什麼有如此能量,經過時間的打磨,愈發顯示出蘊藏的光華? 我們必須進入到湯顯祖的生命中去。
四百年後 我們為什麼景仰湯顯祖?
四百年後,我們為什麼景仰湯顯祖? 紀念湯顯祖,連帶紀念莎士比亞與塞萬提斯,我們應該知道紀念什麼,為什麼要紀念四百年前的古人,四百年前創作的文學戲曲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雖說是文學藝術無國界,我們應該以世界公民的心態,同等對待屈原與荷馬,同樣崇拜莎士比亞與塞萬提斯,但對中國人來說,湯顯祖是江西撫州臨川人,是中華民族的鄉賢,是家族的驕傲,與我們的文化背景與思想感情最為接近,也就最應當知道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對中國文化前途發展的啟示。 白先勇導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拋開爭議不論,它的確加深了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湯顯祖最大貢獻便是【牡丹亭】,在歷史文化上成為經典。 平心靜氣地想想,一般中國人對莎士比亞的認識,是遠遠超過湯顯祖的。近百年來我們學習西方文化,是敞開胸懷地熱情擁抱,卻缺乏對自己文化傳統的憐惜與認識,只會蠻橫批判傳統,不曾從中汲取資源與教訓。對湯顯祖的文化求索精神及其思想的開放與前瞻,一無所知,僅僅知道他是明代著名戲曲家,寫過可以媲美莎翁【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牡丹亭】愛情劇。其實,湯顯祖的偉大,遠遠超過一出精彩的愛情戲,而【牡丹亭】的文化意義也不止於探討男女之情。 固守窮節,道德君子的一生 湯顯祖是歷史人物,同時也和四百年後的我們一樣,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一生剛正不阿,狷守初心,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無論遭遇什麼困厄,都不改其志,值得敬佩。 孟子講大丈夫的標準,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回顧湯顯祖的一生,他的確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雖然沒能躋登尊位,甚至因嚴厲批評權臣貪贓枉法,而遭到打擊與貶斥,卻不改初心,終其身是個固守窮節的道德君子。 他十四歲(虛歲)就考上秀才,十八歲因病沒能參加鄉試,到二十一歲考上舉人,以文章博學而聲名鵲起。當時人鄒迪光寫湯顯祖傳,就說:庚午(1570)舉於鄉,年猶弱冠耳。見者益復嘖嘖曰,此兒汗血,可致千里,非僅僅蹀躞康莊者也。彼其時於古文詞而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卜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矣。公雖一孝廉,而名播天壤,海內人以得見湯義仍為幸。讚譽考取舉人的湯顯祖是汗血寶馬,可有千里之行。 稱讚他的學問文章,詩詞歌賦無一不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許有點誇張,但應該與實情不遠,這可從湯顯祖自己在三十七歲生日所寫的詩中,回憶青少年風華正茂,得到呼應:童子諸生中,俊氣萬人一。弱冠精華開,上路風雲出。真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雖然沒能連捷成為進士,已經在家鄉刊印了他的第一本詩集【紅泉逸草】,聲名遠播。之後受到首相張居正的青睞,想把他與同學好友沈懋學納入自己門下,卻沒想到遭遇顯祖的拒絕,這顯示了他強烈的自我主體意識,明白自己作出抗拒的決定,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四百年後 我們為什麼景仰湯顯祖?
萬曆臧氏刊本【紫釵記】(上)、【牡丹亭】(下左)、 【南柯記】(下中)、【邯鄲記】(下右)。 之後六年蹉跎的經驗教訓,並未改變湯顯祖耿直狷介的個性,反倒加強了他對官場蠅營狗苟的厭惡,再次抗拒繼任首相申時行與張四維的拉攏,遠離權力中心的漩渦,隱身南京的閒差,專心寫作詩歌與戲曲。 天機泠如,為人處世以仁 湯顯祖出身於江西臨川的書香門第,從小接受的教育,既有儒家的先憂後樂、經世濟民的入世精神,也有家庭信仰道家明哲葆真、不為人先的超脫心態。他一生思想理念的發展,最受泰州學派大師羅汝芳的影響,承繼陽明學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信念,又具有泰州學派特有的開放精神,肯定自我的主體性,順性開發自我的赤子良心,希望能夠解纜放帆,追求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聖賢境界。 湯顯祖承認他不是最聽話的學生,沒能按照老師羅汝芳的教導,全心全意探索陽明心性之學,不但讀非聖之書,還遊歷四方,輒交其氣義之士,蹈厲靡衍,後來甚至受到李贄叛逆思想的影響,顯然有點任性,在文學藝術的想象道路上遊走馳騁,飛揚跋扈。不過,羅汝芳的教導對顯祖的影響是深刻的,使他畢生都奉為行事的基本準則。藝術想象可以海闊天空,但是為人處世卻要遵循天機泠如之道,才能冰清玉潔,發散君子的芝蘭芳馨。
四百年後 我們為什麼景仰湯顯祖?
湯顯祖自稱:如明德先生者,時在吾心眼中矣。見以可上人之雄,聽以李百泉之傑。尋其吐屬,如獲美劍。明德師,即指羅汝芳;李百泉,即李贄;可上人,即紫柏和尚。圖為明代思想家李贄(1527-1602),曾批點【西廂記】。 他為好友鄒元標【太平山房集選】寫序,認為言語者,仁之文也;行事者,仁之施也。行莫大乎節行,而言莫大乎文章。二者皆所以顯仁而藏其用,於世固非以成名也,而名不厭成。湯顯祖表示,君子的行為,表現在行事的節操;而言語的境界,則顯示於大塊文章。湯顯祖在文學創作上的堅持,有其顯仁而藏其用的理論基礎,絕對不為了成名而譁眾取寵,是為信念而寫作,不計世間的榮辱,也就合乎自己相信的仁之文。 因此,我們讀湯顯祖的詩文與戲曲,會發現無論是描寫杜麗娘大家閨秀的風範,還是諷刺盧生享受榮華富貴的縱情聲色,讀來刻畫入微,同時也引人深思,要考慮生命的意義,要面對人生處境,要作出選擇,要承擔後果。 驚天動地,求索生命意義 湯顯祖與莎士比亞一樣,經過了四百年的歷史動盪與播遷,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經典,是值得深思的文化現象。湯顯祖最著名的作品是【臨川四夢】,包括【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其中尤以【牡丹亭】最受矚目。【牡丹亭】寫杜麗娘為夢中之情而死,又為追夢而返魂回生,生生死死,追求理想中的幸福,百折不回,反映了他在【牡丹亭題詞】中說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四百年後 我們為什麼景仰湯顯祖?
清乾隆版【臨川四夢】全譜 湯顯祖在劇中明確展現,他筆下的杜麗娘雖然具備所有大家閨秀的高貴品質,但絕不是個普通的閨閣弱女子,絕不聽從命運的擺布,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她認識自己的蘭芳麗質,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即使是一場夢,也值得拼上身家性命,把夢中的理想化作生命的現實。因此,只要用心思考,就知道這齣戲不是單純的才子佳人愛情戲,而是通過杜麗娘的生命追求,揭示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的肯定與追求。 湯顯祖的生花妙筆,通過全劇的展現,特別在【驚夢】與【尋夢】二折中,讓我們看到這位以生命血書的杜麗娘,是可愛又偉大的女性,從個人生命的如夢似幻,追索到人類生存的意義。從遊園時感懷春光的消逝,想到生命中青春年華的虛擲,到杜麗娘花園尋夢,只見荒涼一片,唱出【江兒水】: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湯顯祖以辭藻之美著稱,被人稱許為崇辭派的始祖,但他辭藻之美可以動人心魄,是因為思想內容之深刻,而非只有華麗。這也是為什麼別人擅改他的曲辭,雲便吳歌,會引起他如此激烈的批評,因為改動了詞句,牽一髮而動全身,破壞了他創作的意趣神色。李漁曾說這二折戲辭藻一般人聽不懂,止可作文字觀,不得作傳奇觀,所以不適合舞台演出。但歷史狠狠打了李漁一個嘴巴,因為【驚夢】與【尋夢】正是四百年來崑曲舞台最受歡迎的劇目,歷演不衰,直至今日。 【牡丹亭】雖只是嘗鼎一臠,卻已經顯示湯顯祖的超前思想意識,遠邁群倫。他寫的愛情婚姻劇,完全不同於當時流行的才子佳人大團圓,其中可以發現諸多具有前瞻性的主題意旨,如婦女解放、愛情至上、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情慾合一、主體肯定、自我選擇、心靈自由、個體解放等等,把陽明學說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偏重道德性抽象思辨的概念(理),賦予生命感情的實存體驗(情),轉化為文化超越的文學傑作。 湯顯祖是中國文化的先知。全面的湯顯祖,還有待我們繼續理解與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