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7|回覆: 0

[成語典故] 剛愎自用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1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剛愎自用】相關人物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荀林父(?-前593年),姓不詳,晉國中軍將。因曾任中行之將,故以中行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號,故多稱荀林父。

【剛愎自用】涵義

愎:任性;剛愎:強硬回執;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剛愎自用】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剛愎自用】辨析

【剛愎自用】讀音:gāng bì zì yòng

【剛愎自用】近義詞:一意孤行、固執己見、我行我素、獨斷專行、自以為是

【剛愎自用】反義詞:虛懷若谷、怙惡不悛、從諫如流、從善如流

【剛愎自用】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剛愎自用】造句

1、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曾國藩

2、由於剛愎自用、偏聽偏信而誤大事者,歷史不乏其例,我們可以以古為鑑,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訓。

3、由於馬謖剛愎自用,街亭一役西蜀全軍覆沒。

4、他驕傲自滿,剛愎自用,遭到了很大的失敗。

5、你如此不聽人勸告,剛愎自用,後果不可想象的。

6、老王這個人太剛愎自用,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7、楚霸王項羽雖有拔山蓋世之勇,由於剛愎自用,最後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8、楚霸王項羽雖有拔山蓋世之勇,由於剛愎自用,只落得個兵敗自刎的下場。

9、劉叔叔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任何意見。

10、這種剛愎自用的人,你勸他是費力不討好。

【剛愎自用】成語典故: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時期),楚國打進鄭國,鄭襄公裸體牽羊迎接楚莊王,並苦苦求饒,取得了楚王的同情。當年夏,晉國派軍隊救援鄭國。晉軍南下,兵臨黃河時,聽說鄭國已經同楚國媾和,晉軍中軍主帥荀林父想退兵,並提出等楚國軍隊回國後,再出兵攻打鄭國,討伐背叛者。

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對,認為這樣“不行”,並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勇敢、文臣武將盡力的關係。現在失去了諸侯(指鄭國背叛晉國親向楚國),不奮勇當先,不能說是盡了力。有敵人不去攻打,不能說是勇敢。要是由於我們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還說道:“率軍出征,遇到強敵而退卻,這不是大丈夫的氣概;擔任軍隊統帥,而終非大丈夫,唯有你們能做得出,我辦不到”於是他率領所屬部隊渡過黃河,繼續前進。荀林父的部將根據這一形勢,分析進和退的得失利害關係,最後一致勸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國軍隊想北上,到飲馬黃河時再回國。聽說晉軍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國。其寵臣伍參想戰,而令尹(官名)孫叔敖則不想戰,並說:“去年打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爭。戰而不勝,您伍參的肉夠吃的嗎?”伍參說:“如果這次打勝了,就足見您孫叔敖沒有謀略了;不能戰勝,我的肉將在晉軍之手,還能吃得上嗎?”令尹轉車反旗,伍參對楚王說:“晉國現在從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執行命令;其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帥(指中軍、上軍、下軍之首領)想統一行事也難以辦到,就是想聽從命令,也沒有統一的上級,大家聽誰的?這一仗,晉軍必敗。”楚莊王無奈只好命令令尹調轉戰車向北,駐紮於管地以待晉軍。

【剛愎自用】成語接龍:

剛愎自用→用武之地→地利人和→和氣致祥→祥麟威鳳→鳳皇來儀→儀表不凡→凡胎濁體→體物緣情→情投誼合→合眼摸象→象齒焚身→身心交病→病民蠱國→國士無雙→雙管齊下→下愚不移→移風易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車羸馬→馬壯人強→強得易貧→貧病交迫→迫不可待→待字閨中→中流砥柱→柱小傾大→大夢初醒→醒聵震聾→聾者之歌→歌鶯舞燕→燕石妄珍→珍饈美饌→饌玉炊金→金相玉質→質而不野→野人奏曝→曝書見竹→竹馬之交→交臂相失→失魂喪魄→魄散魂消→消息盈虛→虛張聲勢→勢傾天下→下里巴人→人中之龍→龍舉雲屬→屬人耳目→目瞪舌撟→撟抂過正→正中下懷→懷珠抱玉→玉石俱焚→焚琴鬻鶴→鶴長鳧短→短吁長嘆→嘆老嗟卑→卑辭厚幣→幣重言甘→甘言美語→語近指遠→遠年近日→日落千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種薄收→收離糾散→散言碎語→語妙天下→下車泣罪→罪有應得→得馬失馬→馬如游龍→龍戰虎爭→爭長競短→短刀直入

【剛愎自用】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人不要過分自信到完全不聽別人的意見。在有自己的意見後還要聆聽別人的意見,總歸有好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