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相關人物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無可奈何】涵義
奈何:如何,怎麼辦。指感到沒有辦法,只有這樣了。
【無可奈何】出處
【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史記·周本紀】:“禍成矣,載可奈何。”
【無可奈何】辨析
【無可奈何】讀音:wú kě nài hé
【無可奈何】近義詞:迫不得已、無能為力、仰天長嘆、望洋興嘆
【無可奈何】反義詞:誠心誠意
【無可奈何】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無可奈何】造句
1、他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說:“哎,這件事情還真不好辦!”
2、爸爸讓我交出考試卷,我無可奈何地遞過去。
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無可奈何的事,但都要坦然面對。
4、小明的媽媽無可奈何的對小明說:“好吧你去玩吧!”
5、面對朋友的誤會,他百口莫辯,只好無可奈何的搖搖頭。
6、她爭執一番後,無可奈何地繳納了罰金。
7、老百姓在官吏強奪面前惜之不得又無可奈何,還要強作歡顏的可悲境況。
8、貓無可奈何地坐在鳥籠前,眼看着鳥兒近在咫尺,可怎麼也夠不着。
9、夕陽西下,我和朋友走在似曾相識的落葉小道上;紅陽徘徊在天邊,我們無可奈何的任它而去,仿佛在宣布生命的終結……
10、春季漸過,花兒漸落,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無可奈何】成語典故:
漢武帝時,由於統治階級對內以嚴酷的手段進行治理,對外又不斷地進行擴張,對百姓強征暴斂,使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尤其是廣大農民,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他們紛紛舉行起義,起義隊伍大的數千人,小的幾百人,自立旗號,攻打城池,奪取武庫,釋放死囚,殺官員,在鄉里搶劫富豪,救濟貧民,響應者不計其數。
起義震驚了當時的皇帝和朝中大臣,他們都很害怕,急忙調兵遣將,派重兵前去武力鎮壓。然而,起義的隊伍卻越戰越勇,有不可阻擋之勢。
皇帝和大臣們恐慌了,只得調集了更多的軍隊,執行殘酷的殺戮政策,一下子殺了一萬多人,還殺了給起義軍運送糧食的幾千人,這樣,幾年後才捕獲了一些起義軍首領。但是那些被打散的起義者和沒被殺死的人,又重新聚集起來,占領山嶺和水鄉,使水陸交通阻塞,他們往往成幫結夥地襲擊官軍,鬧得聲勢很大,統治者心中既恨又怕,但又對起義軍毫無辦法。
於是朝廷又制定了【沈命法】規定:對於成伙的盜賊沒有發覺的,或者已經發覺應捕獲而沒有能夠捕獲的,凡年俸祿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主要責任者,一律處死。打這以後,小官吏怕殺頭,雖有農民起義者也不敢揭發,怕揭發了抓不住人,自己觸法並牽連郡太守,而郡大守也不願意他們揭發,所以,農民起義軍隊伍越來越壯大。“無可奈何”這句成語,在這個故事中是用來形容統治者對農民起義恨之入骨,干方百計想消滅他們,但起義軍卻越戰越勇,聲勢越來越大,統治者對此只能懷恨在心中,卻毫無辦法。
【無可奈何】成語接龍:
無可奈何→何德堪之→之死靡二→二缶鐘惑→惑世誣民→民心不壹→壹倡三嘆→嘆老嗟卑→卑禮厚幣→幣重言甘→甘之若素→素不相識→識時達變→變態百出→出以公心→心滿原足→足趼舌敝→敝鼓喪豚→豚蹄穰田→田翁野老→老謀深算→算無遺策→策無遺算→算盡錙銖→銖量寸度→度德量力→力透紙背→背曲腰彎→彎弓飲羽→羽翼既成→成仁取義→義正詞嚴→嚴於律己→己溺己飢→飢焰中燒→燒犀觀火→火上澆油→油煎火燎→燎原烈火→火急火燎→燎如觀火→火傘高張→張皇其事→事過景遷→遷思回慮→慮周藻密→密密層層→層出迭見→見錢眼開→開來繼往→往返徒勞→勞民動眾→眾喣山動→動魄驚心→心腹重患→患得患失→失諸交臂→臂有四肘→肘脅之患→患至呼天→天花亂墜→墜溷飄茵→茵席之臣→臣門如市→市道之交→交臂歷指→指不勝屈→屈艷班香→香消玉殞→殞身不恤→恤老憐貧→貧賤之交→交詈聚唾→唾壺敲缺→缺吃少穿→穿花納錦→錦囊妙計→計出無聊→聊以塞責→責有攸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