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歷史,就是捍衛良知 近日,備受關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雲案一審宣判,二被告被判決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消息傳來,人們都說『痛快』。 『快』中有『痛』。現實中,總有一些人出於各種目的,或借解構歷史的由頭、或假學術研究之名義,罔顧歷史事實,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實、編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們眼中,歷史似乎是個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全然不顧相關言行會混淆視聽,給社會信息流注入雜質。 不僅以己度人,更以當下的條件『度』彼時的環境,這是歷史虛無主義者的一個突出病症。對紅軍長征的前因後果、具體情境認識模糊,卻絞盡腦汁提出相關行程不及二萬五千里,妄稱晝夜奔襲120公里的『飛奪瀘定橋』被神化;對抗日戰爭的歷史全貌、文獻史料梳理不精,卻惡意貶低平型關大捷的戰場功績,肆意質疑小學課文【狼牙山五壯士】『多處細節失實』;對抗美援朝的時代背景、戰爭史實一知半解,卻臆斷黃繼光無法以血肉之軀阻擋地堡槍眼,詆毀邱少雲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一寸山河一寸血,穿過歷史的風煙,類似的貶損何以對得起先烈先賢? 一些人塗抹事實、曲解史料,雖然表面上打着『解密歷史』『還原真相』等幌子,根本上還是難逃名、利二字。仔細推究,他們在價值觀上一味利己,為沽名釣譽而不惜歪曲真實、為追逐私利而不惜擾亂視聽,於利己主義的死胡同兜兜轉轉;在認識論上主觀先行,人為割斷實踐與認識的聯繫、混淆真理與謬誤的邊界,於主觀主義的淵藪中不見天日;在方法論上輕率武斷,只顧一點不及其餘、流於表象疏於本質,於形而上學的陷阱里漏洞百出。最終,也必然會遭人厭棄。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上世紀80年代,蘇聯國內受所謂『新思維』以及國外敵對勢力等影響,放任歷史虛無主義橫行流布,結果以卓婭、馬特洛索夫、奧列格等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被污名化,進而出現黨史國史也被否定顛覆,最終導致國家走向分崩離析。蘇聯殷鑑不遠,其中的歷史教訓值得深思。歷史集體記憶堪稱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往往『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一個人如果失去對過去的理性判斷,註定是可悲的;一個民族如果失去對歷史的敬意,則更加難以直面未來。 葆有足夠的溫情與必要的敬畏,無疑是對待歷史應有的一種姿態。對個體而言,儘管大多數人都沒有歪曲歷史事件、醜化英雄人物的惡意,但隨着社會價值日益多元、傳播技術日新月異,也應注意對極少數處心積慮者保持警惕,並自覺抵制披着多種外衣的歷史虛無主義現象。因為無論在歷史事實、人類良知面前,還是在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面前,總有一些底線不能被擊穿,總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映照着人們認知過去、對待自我的態度,也照見了喧囂背後的世道與人心。今天,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發出來去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尤其需要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動能。尊重事實、心存敬畏,珍視歲月長河中凝結的『精神珍珠』,向歷史虛無主義大聲說『不』,每個人才能成為負責任的現代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