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相關人物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
【大逆不道】涵義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大逆不道】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大逆不道】辨析
【大逆不道】讀音:dà nì bù dào
【大逆不道】近義詞:犯上作亂、罪大惡極、死有餘辜、離經叛道
【大逆不道】反義詞:忠心耿耿、安分守己、循規蹈矩
【大逆不道】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指叛逆。
【大逆不道】造句
1、所有偉大的真理,最初都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謬論。
2、你忘掉自己是什麼身份,竟然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3、這幅聽上去好像大逆不道的標語立刻使中國網民群情激憤,其蔓延速度如瘟疫一般迅速。
4、像這種惡意中傷罔顧道義的作為,真是大逆不道!
5、他竟然棄父母於不顧,真是大逆不道!
6、大逆不道的奸賊,總是在混亂中完成罪惡的傑作。
7、這種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行為,我做不出來。
8、在房間裡翻騰了一陣後,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做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一件死有餘罪的事。
9、你這樣已經嚴重違反了卡瑪利拉的戒條,這樣大逆不道,屢次犯戒,罪無可恕!
10、我們這一次來行刺皇帝,那是大逆不道之事,事若不成,身敗名裂,夷滅九族。
【大逆不道】成語典故:
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有—天項羽在陣前向劉邦喊話,要與他決一雌雄。劉邦回答說:“我開始與你都受命於楚懷王,約定先定關中的為王。但是我先定關中後你卻負約,讓我到巴蜀去當漢王。這是你第一條罪狀。你在去救援趙軍途中,殺死上將軍宋義,自稱上將軍,這是你第二條罪狀。你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諸侯的兵馬人員,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
接着,劉邦又揭露項羽燒毀秦宮、掘開秦皇墳墓,搜刮財物,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殺害義帝等罪狀。在講到第十條罪狀時,劉邦說:“你作為臣子而殺死君王,又殺害已經投降的人,為政不平,對訂立的約定不講信義,為天下所不容,屬於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我興仁義之兵來討你這個逆賊,你還有什麼面目向我挑戰!”
【大逆不道文言文】:
上以寬饒怨謗,終不改,下其書中二千石。時執金吾議以為寬饒大逆不道。諫大夫鄭昌愍傷寬饒忠直愛國,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詆挫。
【大逆不道白話文】:
漢宣帝以蓋寬饒一再怨恨非議朝廷,並終不肯悔改,大怒,把他的奏章下發給最高法司議。當時執金吾認為,蓋寬饒所為構成冒犯皇上罪,應以大逆不道論處。諫議大夫鄭昌愍對寬饒遭遇很是同情,深知他的忠直憂國之心,只因言詞不合上意而為文墨小吏所詆毀,而遭此大難。
【大逆不道】成語接龍:
大逆不道→道不相謀→謀聽計行→行合趨同→同盤而食→食不暇飽→飽練世故→故劍情深→深文周內→內柔外剛→剛克消亡→亡魂喪魄→魄散魂飛→飛文染翰→翰林子墨→墨子泣絲→絲紛櫛比→比物假事→事不過三→三步兩腳→腳不沾地→地丑力敵→敵惠敵怨→怨聲載道→道旁苦李→李下瓜田→田畯野老→老熊當道→道盡途窮→窮日之力→力排眾議→議論英發→發憤忘食→食指大動→動如參商→商彝夏鼎→鼎足三分→分工合作→作歹為非→非池中物→物腐蟲生→生吞活奪→奪門而出→出聖入神→神清骨秀→秀水明山→山止川行→行若狗彘→彘肩斗酒→酒醉飯飽→飽經憂患→患至呼天→天不絕人→人云亦云→雲霧迷濛→矇混過關→關山迢遞→遞勝遞負→負俗之累→累屋重架→架肩擊轂→轂擊肩摩→摩口膏舌→舌橋不下→下車作威→威鳳祥麟→麟趾呈祥→祥風時雨→雨沐風餐→餐風飲露→露面拋頭→頭上着頭→頭足異處→處實效功→功敗垂成→成群集黨→黨惡佑奸→奸擄燒殺→殺人如蒿→蒿目時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