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有自身的邏輯。氣血的運行很難只用力來解釋,也與現代針灸醫學出現的用神經介質解釋截然不同。
•以神經-體液為基礎的現代針灸醫學並沒有代替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的經典針灸醫學。現代針灸醫學的實踐者們也需要用神經-體液網絡和經絡學說的混合模式來解釋針灸的臨床實踐。同樣以筋膜纖維網狀結構為基礎的針灸醫學也不能替代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的經典針灸醫學。
新年伊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針灸科關玲醫生於2016年1月7日在【中國中醫藥報·學術與臨床版】發表署名文章【從結構整合看中醫療法的道與術】(以下簡稱為【從】文)。【從】文認為,『經絡學說其實並非針灸學所必需的理論』,『中醫描述的「氣帥血行」指的就是力』,『中醫針灸中很多有效方法是經驗的積累,在原理上並沒有說得十分明確,而從纖維力網、結構整合方面,往往能夠得到很好的解釋』,『針灸醫生只有走出針灸圈,才能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能發現和發展出新的療法』。讀完【從】文,很容易讓別人解讀為經絡學說不合針灸,『力』成了針灸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幾千年來的針灸沒有講出自己的工作原理,針灸醫生應該另尋門路。【從】文的探索精神值得稱讚,但是【從】文中這些觀點值得商榷。
我們知道以經絡學說為核心的經典針灸醫學模式已經指導針灸臨床幾千年和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為基礎的現代針灸醫學模式也被醫學針灸使用了幾十年。這是針灸醫學比較公認的兩種理論模式。前者根植於中國傳統哲學文化里,後者則是從現代人體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神經科學等科學分支實驗出來的。【從】文在傳統的經絡學說和現代的神經-體液理論之外,提出了以筋膜纖維網狀結構為基礎的理論模式來解釋針灸的作用。我不否定,甚至可以肯定,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理論出來解釋針灸醫學。讀完【從】文,我們不禁要問:經典的經絡學說沒有作用了嗎?筋膜理論能代替傳統的經絡學說嗎?
身體的一個系統要想成為解釋針灸作用和機理的理論基礎,需要具備五個條件:第一是必須找到一個遍布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第二是這個網絡系統有通路對針刺有傳導作用;第三是在這個網絡系統中有傳導的載體;第四是這個網絡系統有生理功能也有病理反應;第五是針灸對這個網絡系統的刺激和傳導經過反覆實踐有確鑿的治病防病作用。下面我們以此為標準來考察以下三個不同的理論系統。
【經絡理論是經典針灸醫學的核心】
從古代針灸經典著作到現代針灸教科書,經絡學說是針灸醫學的核心。在這個核心裡,構成經絡學說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是針灸醫學的理論基礎。 經絡這個網絡系統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刺激、傳導信息;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經絡學說中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內藏於臟腑,外絡於支節。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它們具有獨特的生理功能。經絡在人體中的廣泛聯繫使這些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氣血是周流於經絡系統里的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通過經絡輸布周身,溫養濡潤臟腑組織器官。在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會沿着經絡傳到人體相關臟腑或者體表相關部位。經絡系統有相應的生理功能或病理變化。針刺中的『得氣』就是針灸的刺激引起的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當人體的某一臟器或者某一組織功能異常時,針刺治療可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正常。
正是在這一經典理論的指導下,針灸治療的【標幽賦】【百症賦】【肘後歌】【玉龍歌】及五腧穴、俞募穴、原絡穴、八脈交會穴、八會穴、郄穴、下合穴被應用到了各種痛症、婦科病、內科病、兒科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系統疾病、癌症等相關疾病。循經取穴,同名經取穴,補母瀉子取穴,表里經配穴,前後配穴,左右配穴是經過多少代人反覆實踐的一套選穴配穴體系。這些針灸歌訣並不是簡單的兒歌,它們是幾千年來用經驗鑄造出來的經典針灸醫學的針典。
經絡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有自身的邏輯。氣血的運行很難只用力來解釋,也與現代針灸醫學出現的用神經介質解釋截然不同。在經典針灸理論指導下,使用經典的針灸刺法,仍然可以處理大量的臨床疾病。正是對經絡的全面把握,對穴位的創造性使用, 對疾病的充分認識,對針刺技術的嫻熟運用過去創造出了,現在仍然創造着一批一批的針灸醫生。我們知道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力學的一部分,它適用於大到星系之間,小到蘋果落地的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牛頓力學一點也沒有回答出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放棄牛頓物理學了嗎,沒有。它的價值仍在。經典針灸醫學對針灸的作用原理有完全清楚的解釋,這種解釋只是建立在經典經絡學說的基礎上,並不是用現代醫學科學的語言罷了。經絡學說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正是它的獨特思維和獨立於現代醫學之外的一個醫學體系。用現代醫學科學的語言來對針灸做出某些解釋,正是下面要討論的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為基礎的現代針灸醫學所做的工作。
【神經-內分泌-免疫是現代針灸醫學的基礎】
如果說經典針灸的經絡學說還沒有找到對應現代人體解剖中的已知結構,那麼神經-內分泌-免疫(或神經-體液)為基礎的現代針灸醫學則試圖建立在已知解剖結構上。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分布廣泛、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神經系統有以突觸為中介的結構連續性,並藉助其分支支配各種組織和器官。內分泌和免疫系統被視為反射弧的傳出環節。神經系統把神經衝動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神經遞質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而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信息傳遞則主要是由體液運輸完成的,而免疫系統還依賴於免疫細胞的循環而行使其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已有研究表明: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神經肽及激素影響免疫系統的各環節;免疫細胞內有多種神經遞質、神經肽或激素的受體的表達;免疫細胞可合成某些神經肽或激素;神經細胞及內分泌細胞又可合成及分泌免疫分子;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間存在雙嚮往返的反饋聯繫。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經絡上分布的針灸穴位有很高的比例靠近神經主幹,絕大部分穴位與神經有關或有神經分布。實驗研究也已經找到了傳入針刺信號的外周神經通路和外周神經纖維的類別,針刺信號在中樞神經內的傳導通路和作用過程,以及針刺對中樞神經內的乙酰膽鹼,單胺類遞質,肽類遞質等介質的影響。研究也表明針灸通過對胰腺、甲狀腺、性腺、腎上腺的影響實現對內分泌功能的調節。針灸通過對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分子和白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的調節來實現免疫功能的提高。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在整體條件下是以較完整的環路為單位,構成複雜的網絡進行調節的。研究已經表明針灸對垂體-甲狀腺,迷走神經-胰島,垂體-腎上腺皮質,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垂體-性腺,下丘腦-垂體等機能產生影響。針灸正是通過神經節段性效應和整體性效應經過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神經遞質,激素水平和免疫細胞來實現治療作用的。(陳少宗、鞏昌鎮:【現代針灸學】,鄭州大學出版社)
如同經絡學說一樣,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滿足成為解釋針灸作用和機理的五個條件。正是這些研究科學地解釋了針灸為什麼止痛,針灸為什麼對戒毒發生作用,針灸為什麼對不孕症等婦科病有效。微針、電針成為神經-內分泌-免疫為基礎的現代針灸醫學的標準手段。也正是這些研究成果變成了中醫和西醫之間的橋梁,讓針灸成為世界關注的醫學。美國有八千西醫大夫學習過醫學針灸,德國和法國各有四萬多西醫大夫學過醫學針灸,即使這些醫學針灸的踐行者們也普遍承認他們採用一種混合模式解釋針灸,也就是神經-體液的現代醫學模式和經絡學說的經典醫學模式。
【以筋膜纖維網狀結構為基礎的針灸理論有待檢驗】
近幾年,針刀醫學、經筋療法等成了針灸發展的新領域。眾多非毫針的針具也出現了。有些新針療法的實踐者聲稱他們脫離了經絡理論,並與傳統針灸學有着根本的差別。這些新針法的發展,新針具的應用,呼喚着新針灸理論的出現,以筋膜為核心的筋膜纖維網狀結構應運而來到針灸醫學中。
作為一種結締組織,筋膜存在於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和組織,連為一體。筋膜保護着皮下組織、肌肉與器官,支持着軟骨、骨骼。淺筋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存在於皮下組織,含有脂肪、淺靜脈、皮神經以及淺淋巴結和淋巴管等;深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包裹着肌群、腺體、血管和神經;內臟筋膜包繞着內臟,具有固定內臟位置的作用。結締組織細胞表現為液狀、膠狀、結晶狀等不同物質形態。這些不同形態結構以鬆散或緊密,排列規則或不規則的靈活形式來滿足人體內部結構的剛性和彈性的需要。具有彈性的肌肉周圍的筋膜則有可塑性。具有密實纖維的筋膜保護着骨骼、軟骨、肌腱、韌帶。這些筋膜包含着緊密規則排列的膠原纖維,膠原纖維的方向是順着拉力的方向,所以筋膜具有很強的單向抗拉性能。力在筋膜纖維網狀結構中得到傳導。力使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平衡狀態,讓人體的組織器官功能正常運行。打破這種力的平衡就會帶來軟組織損傷,組織器官的功能失調,發生病變。眾多因素都會導致筋肉的條索狀、纖維化、營養缺乏、硬塊組織,這是筋膜的病理現象。網狀筋膜結構似乎提供了一個針灸作用的網絡系統,但是在作用通路上出現了疑問。
關文引用美國托馬斯·邁爾斯的【解剖列車】一書里的功能解剖結構作為針灸醫學的理論基礎。托馬斯在書後增加了三個附錄,第三個附錄的題目是【肌筋膜經絡和亞洲醫學】。托馬斯寫到,【解剖列車】是完全從西方解剖傳統上演變過來的,作者開始完全有意避免把解剖列車和亞洲的針灸經絡作比較。但是解剖列車的肌筋膜經絡和針灸經絡的相似性是不能避免的。托馬斯描繪了三十幅肌筋膜經絡和針灸經絡循行圖,兩個經絡系統表現出了驚人的相似。托馬斯承認,因為我們研究同一個人體,因此兩個經絡系統的重疊就沒有什麼驚奇的了。從這裡可以看出,連托馬斯本人也對他所發現的功能解剖,特別是肌筋膜經絡的獨立性發出了疑問。新針灸理論需要獨立的針灸作用通路,需要科學研究的支持,臨床效果需要臨床實踐者來檢驗。
【探索新的針灸理論】
以上呈現出來的三個針灸理論讓我想講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從杭州到北京,我們有多種途徑來完成。我們可以坐高鐵、乘飛機,也可以沿運河乘船北上南下。三條從杭州通往北京的經脈可以同時工作,並且各自有各的功能,滿足不同人們的需求。三條旅行路線儘管很不相同,但是它們都達到了同樣的目標,它們讓旅行者有着不同的體驗,沿途看到不同的風景。從歷史發展說來,先有運河,後有航線,再後高鐵。運河和高鐵線看得見,摸得着,有結構,有功能。飛機航線沒有看得見的結構,但有服務於飛行的功能。沒有因為有了航線就把運河廢了,即使它的運輸功能少了甚至沒有了,但它的沿途景點變得繁榮興旺,並且成了世界文化遺產。高鐵線沒有代替航線。人類還會發明更多的從杭州到北京的旅行途徑。我們知道物理學有三大內容: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正如二十世紀出現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沒有代替了十七世紀的牛頓力學,牛頓力學仍然是物理學的基石,牛頓力學仍然在發展,牛頓力學仍然是解釋我們周圍物理現象的重要定律。反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和發展更讓我們知道牛頓力學的價值和意義,以及牛頓力學的應用範圍。物理學還會出現更多的理論板塊。
以神經-體液為基礎的現代針灸醫學並沒有代替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的經典針灸醫學。現代針灸醫學的實踐者們也需要用神經-體液網絡和經絡學說的混合模式來解釋針灸的臨床實踐。同樣以筋膜纖維網狀結構為基礎的針灸醫學也不能替代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的經典針灸醫學。就連筋膜經絡的發現者也認為肌膜經絡和針灸醫學的經典經絡有高度的重合性。再者我們還要問,神經理論和筋膜理論如何來解釋艾灸至陰穴來治療胎位不正呢?怎麼解釋針刺合谷穴來治療口眼歪斜呢?如何說明指壓內關穴來治療妊娠嘔吐呢?怎麼說明針刺太沖穴來治療血壓升高呢?對訓練有素的針灸醫生來講,這個清單可以無限延長。近年來,特別是在西方,雖然疼痛症患者仍然是針灸醫學適應症的主體,但是大量的精神類疾患的病人,心理疾患的病人,不孕症病人湧向針灸診所。他們或者是得到西醫大夫的推薦,或者是自己找到針灸大夫。他們不但是對針灸療效滿意,而且大量的臨床研究提供證據來支持針灸療法。
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關文的一些結論確實值得商榷。以經絡學說為基礎的經典針灸仍然被世界上幾十萬針灸醫生在年復一年地臨床應用着,以神經體液理論和經絡學說的混合模式為基礎的現代針灸也被數以萬計的西醫大夫和中醫大夫日復一日地臨床實踐着。我們期望針灸醫學出現更加豐富的理論,只是近年來正在崛起的以筋膜纖維網狀結構為基礎的針灸醫學還有待於更多理論研究的支持和臨床實踐的檢驗。
【相關鏈接】
【從結構整合看中醫療法的道與術】http://www.cntcm.com.cn/xueshu/2016-01/07/content_1021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