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1|回覆: 1

[儒家學說] 【論語】繹義·塑造理想人格·【衛靈公】詮解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8-11 1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衛靈公】篇一共42章,各段文字簡短精悍,宏旨深遠,是孔子有關君子人格闡說的又一重點篇章。在篇中,孔子就如何教養培育君子人格,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概括地說,『依於仁』是孔子心目中君子人格養成的關鍵之所在,『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是理想人格的最鮮明表徵。

在孔子看來,理想人格的造就,首先在於自身修養的堅持,自身境界的提升,而自身修養的完善,前提是對自己的優劣短長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足,勤能補拙,孜孜不倦地學習。對此,孔子曾拿自己作現身說法:『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理由很簡單,一個人之所以能超越平庸,完善人格,不能依賴於外力,而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努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用今天的哲學概念來表述,就是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然而內因並非一成不變的凝固之物,它是動態的,是嬗變的,而要促成這種動態性的嬗變,學習積累,改造自己的素質,提升自己的境界,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勤奮學習,鍥而不捨是君子人格養成的重要基礎,從基礎做起,從根底夯實,則君子人格的養成就有了充分的保證,用孔子自己的話說,這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理想人格的養成,其次在於一言一行之中都要貫徹和踐行儒家學說所提倡的基本原則,將儒學的精義要旨真正地加以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自覺意識與行為準則。這在人生態度上,就是要做到淡泊名利,虛懷若谷,超越世俗的羈縻,拒絕各式的誘惑,『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孔子他儘管也曾說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也』,但是,很顯然,這裡的『名』,乃是『仁』之『名』,並非世俗所理解、所熱衷的名譽地位。在面對自身的不足與過錯時,要勇於改正,襟懷坦白,而切忌文過飾非,我行我素,『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就是要做到開誠布公,不黨不私,據直道而行,虛心謙讓,避免犯結黨營私,黨同伐異的過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強調指出『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在孔子看來,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則普天之下人們就都是自己的朋友,反之,則所有的人都會成為敵人。在對待他人時,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評價他人要防止片面性,情緒化,做到兼聽則明,『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實事求是,擇善而從,客觀公正,不受自己的主觀好惡所左右,即所謂『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同時能夠包容寬恕,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不以自己的標準來苛求他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面臨困難,遭遇挫折的時候,能夠做到堅定自若,毫不動搖,堅持原則,守住底線,不隨波逐流,不首鼠兩端,『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一以貫之』。

這在踐行君子理想過程中,就是要追求簡潔明快,善於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把握要義,『言忠信,行篤敬』,防止出現枝蔓無緒,不得要領的情況,『辭達而已矣』。具體地說,就是強調『義、禮、孫、信』四個基本綱目:『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在面對與解決複雜問題的時候,要擁有智慧,明察秋毫,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去蕪存精,燭隱發微,恰到好處,進退裕如,『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能夠具有前瞻的意識,見微知著,未雨綢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而做到『貞而不諒』。

『仁』是孔子的核心價值觀。孔子在提倡理想人格養成時,『仁』德的培育與弘揚,自然也居於非常關鍵的地位。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理想人格的養成,不外乎是對『仁』的完全認同與不懈堅持。他遺憾當時人們見仁而不知進,見德而不知修,『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總而言之,是『知德者鮮矣』。然而,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無法企及這個高度,君子理想人格的養成中才有必要對『仁』的堅守予以特別的強調,加以最大的鼓勵,列為最終的目標,『當仁,不讓於師』。在孔子看來,『仁』的至高無上乃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意義要超越生死,超越時空,遠遠重於個人的生命,即所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很顯然只有達到了這樣的生命境界,君子的理想人格才算是真正得以養成,而有了這樣完美人格的『儒之大者』,儒家的精神才有希望得以真正的弘揚,儒學的精義才有希望得以真正的貫徹。

毫無疑義,孔子他有關養成君子理想人格的思想,對後世志士仁人的成長,曾產生過極其深遠而廣泛的影響。這在司馬遷的身上,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在杜甫的身上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在文天祥的身上,就是『孔子求仁,孟子取義,唯有仁至,方可義盡。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從今至後,座幾無愧』;在陸游的身上,就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在范仲淹的身上,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顧炎武的身上,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於有責焉』;在林則徐的身上,就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的遭遇或許有所不同,他們的言辭或許各有側重,但其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其靈魂是息息相通的,而這中間,支撐他們『當仁,不讓於師』的基礎,就是孔子所倡導的君子理想人格。具備了這樣的人格,自然能視榮華富貴如敝履,視威脅恐嚇如無物,志存高遠,行標高潔,真正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在當下,物慾橫流、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問題似乎依然存在;精神侏儒、文化異化、斯文掃地的現象似乎相當嚴重。在這樣的環境下,重溫孔子有關君子理想人格的論述尤其顯得必要與迫切,重振士風,激揚清濁,是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認為,在今天重振國學,傳承文化,克紹箕裘,重點就在於尋找和再鑄中國文化中所汲汲倡導的君子理想人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否則,重振國學,只會導致【二十四孝】等書中所浸潤的封建意識的沉渣泛起,有可能會造成【三十六計】【厚黑學】等低俗文化的風靡天下。因此,以當代的意識解讀經典,以辯證的態度對待傳統,才是正確的選擇,才是永恆的命題!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11-8 22:2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個高尚的人格,必然成就千古的作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