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6|回覆: 0

文化脈動·戲曲進鄉村,如何紮下根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7-8-11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807_011

20170807_011

烈日下,花鼓戲演員正在略顯簡陋的舞台車上表演。本報記者 鄭海鷗攝

 

20170807_012

20170807_012

在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花鼓戲排練廳,學生們正在訓練。本報記者 鄭海鷗攝

近日,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實現戲曲進鄉村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近年來,在送戲下鄉過程中,基層院團積累了哪些有益經驗?還有怎樣的困難?帶着這些問題,記者跟隨院團下鄉,傾聽了村民、演員、院團管理者、文化主管部門的真實感受和期待。

『摸爬滾打』,『苦』也『不苦』

7月下旬,湖南持續高溫。24日,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的39名演職人員顛簸3個多小時來到株洲市炎陵縣,接下來的3天,他們馬不停蹄,送戲到縣裡的5個村。

25日上午,炎陵縣策源鄉竹園村,當天是村里趕集的日子。送戲下鄉的舞台車趕了一個多小時山路,早早停在了村集貿市場入口。隨着略顯簡陋的舞台車打開、音響響起,村民們很快圍攏過來,不一會兒便聚集了幾百人。前排自帶板凳,後排踮起腳尖,笑聲、唏噓聲、喝彩聲、掌聲隨劇情跌宕起伏。

孟仁秀是梁橋村村民,聽說有花鼓戲來到竹園村,她專程騎摩托車,趕了20里山路過來。『花鼓戲寓教於樂,我從小就特別喜歡。3個月前,縣裡劇團到了我們村,我也去看了,現場看戲的感覺非常好。』她激動地說,『政府出錢,我們看戲,希望還要多下來!』

『這麼熱的天,老百姓熱情還如此高,我們很受鼓舞,也深感幸福。』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副主任、花鼓戲團團長唐農家指着熱情的觀眾,回憶說,『送戲下鄉中的感人場面實在太多了。前兩年到炎陵時,因為觀眾太多,演出場地太小,當地老百姓為了騰演出場地,竟然毫不猶豫地推倒自家圍牆;在馬家河中學演出時,因為進入校園的鄉間小路太狹窄,村民們自發填路,為我們的演出車臨時開闢一條道路……』

『還有很多地方,農民們鞭炮接、鞭炮送,跟過年一樣,』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主任肖鴻斌說,戲曲藝術的價值在這裡體現得既直接又充分。

老百姓的熱情,演員們不敢辜負。『一名文藝工作者的價值,不僅在大舞台,還在於走進貧困山區給老百姓帶來歡樂。』90後花鼓戲演員陳施羽演出後發了這條朋友圈,贏得同事們一致點讚。

送戲曲進鄉村,趕路之外就是搭台、演出,『摸爬滾打』的苦累自不必說。此行伴隨近40攝氏度的高溫,光行程將近1000公里。記者隨隊感受到了其中的艱辛。不久前的6月21日,在株洲縣龍潭村,花鼓戲演員匡曉玲因為連續幾天帶病堅持送戲下鄉,加之天氣悶熱,暈倒在舞台上,她甦醒後第一句話卻是:戲還沒演完,今天拼了命也要撐下去……

『實際上,進鄉村真沒那麼苦。』唐農家的一句話出乎意料,他講得很實在,『戲曲原本就是從鄉土中來,回歸鄉村也是道理之中。更重要的是,戲曲演員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學戲多苦多累啊,不能吃苦的人,首先就當不了戲曲演員!』

『所以,對我們來講,下鄉演出不僅是帶來一場場好戲,更是錘鍊隊伍的好機會,還讓演職人員在基層一線獲取了靈感、吸收了營養,』肖鴻斌說,『以進鄉村為契機,花鼓戲團採集了許多鮮活的故事,創排了【五朵村花】【鵝匠】【好人張八一】等系列新作,非但老百姓喜歡,還獲得了很多獎項。所以啊,我們進鄉村更有積極性了。』

數據顯示,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每年送戲下鄉都達到280場左右,今年已過百場。近年來,株洲將戲曲進鄉村和文化扶貧相結合,全市5個劇團每年送戲達到800餘場。

功夫也在演出外

有人擔心,戲曲進鄉村容易成為對鄉村的戲曲『傾銷』,而且演幾場就走了的話,『不解渴』。那麼,怎樣保證送下去的戲是鄉村群眾真喜歡的?除了送幾台戲,如何種下更多文化種子?戲曲進鄉村要做出實效、發揮長效,還要在演出之外下更多功夫。

一份【送戲下鄉演出節目單】,一份【送戲下鄉調查問卷】,是株洲市探索讓『戲』對味和受歡迎的舉措。『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會和院團溝通,制定【送戲下鄉演出節目單】下發到村里。村民從30多個節目裡選出最喜歡的5個,我們匯總需求後反饋給院團,他們以此安排接下來的演出。』炎陵縣旅遊和文體廣電局副局長鍾定軍拿着一份調查『菜單』說,『去年縣裡做了3次調查,下發3000多份調查表,收回1200餘份。調查結果是青年更喜歡現代歌舞,而中老年觀眾更喜歡花鼓戲,尤其是貼近農村生活的戲。』

於是,針對不同年齡段觀眾的不同需求,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此次帶來的演出不僅有花鼓戲,還有流行歌曲、現代舞和樂器演奏。『既然觀眾需求有差異,我們就不能一成不變,所以大家花心思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唐農家說,『觀眾流失可以說是傳統戲曲普遍面臨的困局,但困局不是無解的。我們發現許多人不是「不喜歡」戲曲,而是「沒看過」。我們以現代戲吸引年輕觀眾來現場,再演幾齣經典的、有趣的花鼓小戲,事實上,一些人就被花鼓戲「圈粉」了。』

演出結束後,【送戲下鄉調查問卷】下發到村民手中,讓村民給本場演出打分的同時,再次徵求對節目、送戲下鄉時間和場次的意見。問卷也的確顯示,好幾個年輕人表示『花鼓戲還不錯』。

總之,一前一後的兩張表格,讓節目和觀眾實現了交流,演出擺脫了『不對味』的尷尬。

院團除了在送戲下鄉時做好戲曲在農村的普及工作,還將觸角伸向中小學。從2015年開始,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便在全市農村多所中小學開啟了巡演、講座。表演後,老師讓男女學生分組上台扮演【劉海砍樵】等傳統花鼓戲裡的角色,孩子們興致高漲。

『你們下次什麼時候來?』演員臨走時,學生和老師都在問。『什麼時候再來?那就需要有一批不走的老師。』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室主任程方說,文化和教育部門聯合,專門邀請戲曲專家和演員,對全市300多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現場培訓,『讓老師成為傳播戲曲的使者,在校園埋下戲曲的種子。』

明天誰唱戲、誰送戲

戲曲進鄉村,在滿足『看戲』之外,理應留下更多成果。『現在,院團送戲下鄉,常常是演完戲就走了,對本地文藝人才缺乏指導,這方面我們覺得應該加強,才能讓戲曲更好紮根鄉村、留在鄉土。』鍾定軍說。村民對此也有切身感受,竹園村村民周作凱說,『村裡的隊伍也會給大家唱幾段花鼓戲,但唱得一般,更不會表演,不精彩。』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巫志南表示,戲曲進鄉村從『送』到『種』、長效發展的工作抓手,是幫助農民組建自己的戲曲團隊。

『下一步,在為群眾演出之外,我們還將鼓勵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與農村戲曲團隊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對農村文藝人才進行傳幫帶,幫助他們提高創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同時,結合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培育戲曲志願者隊伍。』株洲市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楊小幼表示,以此讓農民『看戲』之外能『學戲』,增強農村戲曲傳承發展的內生力。

炎陵縣炎帝文化演藝有限公司由炎陵縣花鼓戲團轉企改制而來,每年送戲下鄉80場,公司總經理吳佳武談到,送戲進鄉村的前提是有一支穩定的戲曲隊伍,如果戲都沒人唱了,何談『送戲』?『我們團轉企改制,走向市場,但縣裡的市場就那麼大,導致演員的待遇難以保障。現在,人才流失、招不到人的問題已經很嚴重。』吳佳武說,當基層院團時刻都在為掙錢而發愁時,如何能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目前公司的發展已經舉步維艱。我們期待對基層院團的不同情況,能夠有區別對待的政策出台。』

『明天誰唱戲、誰送戲』的人才匱乏問題,也困擾着生存狀態還不錯的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為破解難題,院團正探索聯合學校合作招收人才。7月24日,株洲市戲劇傳承中心花鼓戲排練廳的溫度接近40攝氏度,15歲的楚舒婷和20多個同齡的孩子,還在這裡進行集中訓練。他們是戲劇傳承中心與株洲市幼兒師範學校聯合辦學,創辦的湖南省首家三年制中專建制戲曲表演班的第一期學生,他們大多來自農村。

『爺爺奶奶特別喜歡戲曲,爸爸媽媽也是戲曲業餘愛好者,所以我從小也特別喜歡。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花鼓戲演員。』經過近一年的學習,楚舒婷的一招一式已經頗有味道。聽說劇團要經常下農村演出、很辛苦,她不假思索地說,『我們本來都是農村裡的孩子,所以去鄉村演出就是回家,肯定不覺得辛苦。』

從鄉村挖掘和培養戲曲後備人才,再反哺鄉村,讓人看到了戲曲進鄉村得以持續的希望。(本報記者鄭海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