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6_004
『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在武漢大學展出。此次展出利用高保真數字技術,再現了敦煌藝術的神韻。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20170906_005
舞蹈劇【肥唐瘦宋】在北京演出。該劇以舞蹈語言為媒介,展示了中國傳統古典美學觀及詩詞中的唐宋文化。李偉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20170906_006
校園古典詩詞吟唱劇【思美人】劇照。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打開』傳統文化的新方式】
一批90後藝術生近日將【琵琶行】改編成流行歌曲,在Bilibili視頻彈幕網站火了。這首5分半鐘的歌曲,將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詩全編進去了,而且沒有堆砌之感,旋律親切、朗朗上口,副歌部分還用了戲劇唱腔。僅上傳兩天,該視頻就收穫1300多條彈幕,2萬多次點擊。網友紛紛點讚『終於找到了背古詩的正確姿勢』。然而,這首歌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助益中學生背誦古詩詞,它也為傳統文化開啟了一種新的『打開方式』。
壹 古風 將現代與古典統一起來
古風本來是一種詩體,是唐代形成的概念。作為網絡文化的古風,則代表了一種隨着網絡發展而崛起的新的文化。古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調,結合中國傳統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形成帶有中國古典風味的音樂、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
音樂視頻【琵琶行】是古風音樂作品,其創作者『墨明棋妙』則是知名的古風音樂社團。在網絡上,活躍着很多類似的古風音樂社團,它們致力於融合古典與現代詩詞的文字精華,創作富有現代氣息又不失古典韻味的音樂作品。
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的cosplay(角色扮演)中,古風也是題材之一。恰逢畢業季,一些畢業生選擇古風服飾拍攝畢業照,留下不一樣的校園回憶。實際上,cosplay已經成為一個很有影響的文化產業細分市場,在青少年中是一種聲勢頗大的亞文化。『cosplay文化與搖滾樂、朋克、粉絲文化一樣,都是青少年群體表現自我的渠道。』蘇州大學教授馬中紅認為,在尊重青少年文化選擇的同時,也應進一步加強引導,通過這種青少年喜愛的形式,更好增進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
貳 吟唱詩社 人與文化的水乳交融
由南山詩社表演的大型校園古典詩詞吟唱劇【思美人】近期在北京師範大學亮相。【思美人】是在線下傳播傳統文化的一個新探索。
成立十年的南山詩社,一直致力於古典詩詞吟唱。南山詩社指導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介紹,用吟唱劇的方式來展現古典詩詞魅力,是在傳統吟唱表演方式基礎上的大膽創新。早在兩年前,南山詩社就推出了國內首部古典詩詞吟唱劇【詩酒李白】。
這種以吟唱為核心,集民族器樂、東方古典舞、歷史事實等於一體的舞台藝術,受到青年人的喜歡。
『在南山詩社成立之初,傳統文化還沒有現在這麼熱。南山詩社就是一批熱愛古典詩詞的青年學生自發組織的,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漸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得力平台。』康震說。很多詩社的學生,畢業後到學校和其他文化單位,也把詩社的吟唱傳統帶了過去,成為普及傳統文化的星星之火,在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傳承傳統文化,要有與時俱進的方式,更要靠人與文化的水乳交融。』雲南民族大學教授趙士林認為,南山詩社這樣的文化傳承機制很好,『每個人在創造、傳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時,也深深打上傳統文化的烙印,文化要素已融入傳承者的深層潛意識中。』
叄 新媒體紀錄片 讓傳統文化傳播具有互聯網特質
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最近在網絡熱播,片中的蜀錦傳承人賀斌也因此成了『網紅』。他講述的蜀錦故事、展示的蜀錦絕活,成為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在網絡等媒介傳播日益發達的當下,用紀錄片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越來越多影視從業者的自覺選擇。講述美食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國】,訴說中草藥文化的【本草中國】,展現少林武術魅力的【功夫少林】,聚焦漢文化與當下生活關係的【我從漢朝來】,反映文物修復師故事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從各個角度生動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收穫了眾多網友的點讚。
在拍攝製作中自覺遵循新媒體傳播規律,是這些紀錄片的顯著特點。【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葉君表示:『我們是背着唐詩宋詞長大的,但用着手機、坐着地鐵。我們希望用現代眼光去看傳統,用現代人眼光去看故宮。』拍攝團隊深諳這一特點,片中通過許多小故事來表達團隊想要傳遞的價值觀念。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的熱播可以看出,互聯網時代,青年群體對精神領域的需求沒有減少,仍然渴望了解傳統文化。』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潔說。劉潔認為,新媒體紀錄片並非單純將互聯網當作播出的平台,在製作過程中必須使其具備互聯網特質,時間短、節奏快、線條清晰、淺顯易懂,內容更具交互性,符合互聯網用戶碎片化的接受習慣。
肆 自媒體 以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式講述傳統文化
『文傳榜·2016』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系列徵集發布大會日前在天津召開,大會揭曉了2016年度網絡『十大國學微視頻』『十大國學音樂』『十大國學文字作品』『十大國學公號』『十大國學網站/頻道』『十大創新團隊』六項榜單以及優秀組織獎。
入選『十大國學公號』的『章黃國學』,是由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師生創辦的,公號通過幽默故事和趣味漫畫、動畫,讓讀者進入古代生活場景。『章黃國學』主編孟琢說:『把傳統文化知識與當代社會緊密聯繫,才能深入人心。』
將傳統文化知識以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式講述出來,是『章黃國學』文章的一大特色。近期公號發表的一篇文章,將【牡丹亭】與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相比較,認為二者在深層結構上有一致性。將傳統文學經典與當下流行文化放在一起,歸納其中的文化人類學的普遍命題,對讀者很有吸引力。
與『章黃國學』一樣,很多致力於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公號,堅持用新形式講述傳統文化的魅力,都取得了可喜的傳播效果。
古風音樂、新媒體紀錄片、吟唱詩社、傳統文化自媒體……隨着媒介技術和傳播形態的不斷演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還會出現更多、更有影響力傳播力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打開方式』會越來越豐富。
(作者:本報記者 郭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