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0|回覆: 0

[文化觀點] 光明論壇·溫故·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

[複製鏈接]
樊良樹 發表於 2017-9-12 1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兩千多年前,管子就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有的城市規劃專家說,要本着同土地談戀愛的立場來做好規劃。這都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氣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出自【管子·乘馬】:『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其大意是說,凡是營建都城,不依山便傍水,高低須適宜,高不能至於缺水,低不能至於排水困難,要充分依託現有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城池不必方正規整,道路不必整齊筆直。

『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為民眾提供安身立命場所的城市,能以深遠持久的方式改變自然面貌,塑造社會環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為一方水土建設的集大成之作,城址選擇及市政建設舉足輕重,有章可循。【周禮·考工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這種形制被認為是古代中國城市『規矩』的典範。它包括四組相互聯繫的要素:城垣方正;中軸對稱;道路筆直;王宮及重要建築位居核心地帶且坐北朝南,其他建築各就各位,分布四周左右。『規生矩,矩生方,方生正』,主從有序、高低有別的城市格局,給人以宏偉端莊之氣勢,且在潤物無聲中烘托城市的威嚴。

然而,『地不辟則城不固』。城市建設力行『規矩』,有一基本條件,須以廣闊平地作為承載。位於華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北枕居庸關,西靠太行山,俯視中原,沃野千里。紫禁城雄踞中心,以紫禁城中軸線向南、向北延伸,這條被梁思成稱為『全世界最大,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激盪起北京特有的帝都氣象。坐落『天府之國』腹心的四川成都,市政建設和北京有異曲同工之妙。學者劉大傑說,『成都這城市,有一點京派的風味』。像北京、成都這樣城垣規整的平原城市在中國並不多見。中國為文明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形態、氣候類型、人文風俗、經濟結構豐富多彩,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北京、成都那樣得天獨厚的『平原基座』,不是每座城市都要成為包羅萬象、衢路平正的大城。

河湖密布的江南水鄉,崇山峻岭的雲貴高原,碧波萬頃的東南沿海,城市建設難以中規中矩,只能結合當地環境隨形就勢,努力彰顯特色風貌,而非千篇一律,機械追求整齊劃一。因地、因時、因勢、因材而動,儘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破壞,使城市成為『盛民』之處。秉此理念,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古代中國城市,植根於多姿多彩的地方環境,一邦有一邦之仰止,一邑有一邑之觀瞻,顯現多元共生的氣象萬千。

雲南麗江古城,西北聳立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北依象山、金虹山,西鄰獅子山,三山環抱圍合,水系蜿蜒複雜。在處理城市與水的關係上,納西族人順應自然地理之勢,『適形而止』,創造變化豐富的臨水模式,有的引水入院,有的跨河築橋,有的沿河立房,有的屋後水巷。城市、自然,相得益彰,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譽為『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迅猛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一些地方城鎮化過程中,大挖大填,大拆大建,簡單的『鋼筋水泥化』加重城市運行成本,帶來諸多新型環境風險,如霧霾、熱島效應、城市內澇等。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必須以人為本,處理好『山、水、林、田、湖、城』的關係,『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優化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整個世界的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

(作者:樊良樹,系華北電力大學副教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