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9|回覆: 0

[中醫理論] 中西匯通,博採眾長

[複製鏈接]
談博馬淑然 發表於 2017-1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錫純認為【神農本草經】【內經】為中醫之基,中藥與西藥相助為理,誠能相得益彰,能匯通中西藥品,即漸能匯通中西病理。

張錫純提出溫病之治法詳於傷寒論,提出新三綱論,將太陽病初病分中風、傷寒和溫病,此觀點的提出突破了自清代以來寒溫對立的局面。

張錫純強調,用藥需知其藥性,明其用途,精研藥性,配伍得當,臨床用藥注重調養,主張食療扶正固本。

張錫純在繼承內經學術思想的基礎上創『大氣理論』,認為大氣組成有元氣,清氣,谷氣。

張錫純,字壽甫(1860-1933),河北鹽山人,近代醫學史上著名的醫學家,醫學教育家,中西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張錫純在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他以務求實效的精神,本着發揚中醫學術的原則,志在創新,在中醫理論和臨證上成就頗多。1918年赴瀋陽,創立達中醫院,為我國中醫建院之肇始。晚年遷居天津,建國醫函授學校,培養很多中醫後繼人才,張錫純為近代中醫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善用經典,活用經方,師古不泥古

張錫純十分重視經典的研究,尤其推崇【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認為這才是醫家之本。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的自序中寫到:『【本經】、【內經】之包括醫理至精至奧,神妙無窮,亦猶【易經】之包括萬事萬物之理也。』據統計,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方中載方175首(不計複方),幾乎每個方劑均有詳細論述,所論無不引經據典,每個方論或多或少體現【內經】思想,在175方論述當中,直接提到【內經】方名的就有25方。在治療中風病方面,張錫純根據【素問·調經論】『血之與氣,並走於上,此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反則生,氣不反則死』及【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怒則形氣絕,血宛於上,使人薄厥』,認為『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乃為腦充血之根本病因(中風即西醫所謂腦充血)。張錫純認為,中風非僅因外感風邪,亦有因於內者。根據【內經】病機十九條中『諸風掉眩,屬於肝』而認為本病乃肝膽火盛,木火生風,加以肺氣不降,腎氣不攝,沖氣胃氣又復上逆,臟腑氣化皆上升太過,而血上注於腦也過多,而致充塞血管,至出血而累及神經,其昏厥不省人事。由以上病機,張錫純獨創引血下行法治療腦充血證。張錫純提出:『欲治此證,清火、平肝、引血下行』,創立了腦充血的治療大法。且自擬建瓴湯,服後能使腦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充血之證自愈。在建瓴湯基礎上加減,創立鎮肝熄風湯,此兩方來治療腦充血證。

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張錫純以沖脈為綱並根據【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之旨,提出沖脈『在女子則上承諸經之血,下應一月之信』『人之血海,其名曰沖,在血室之兩旁,與血室相通。』張錫純論沖脈的病變有虛有實,其表現形式則有『沖氣上逆』『沖脈虛寒』『沖脈滑脫』『沖脈痕阻』等等。治療結合有關臟腑,針對病機,『郁者理之,虛者補之,風襲者祛之,濕盛者滲之,氣化不固者固攝之,陰陽偏盛者調理之。』並且根據治法創立理沖、安沖、固沖、溫沖等方劑。

西學東漸,兼容並蓄,參西不背中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西醫學在我國流傳甚快。當時,醫學界有些人崇尚西學,輕視中醫;有些中醫則一味排斥西醫,因循守舊。張錫純則力主衷中參西,擇善而從,並從理論上、實踐上,進行深入探討。

張錫純在津期間,常自學西醫的生理學、病理學、藥物學等,還常寫信給張山雷先生互相切磋。臨證中張錫純主張中西匯通,其門診稱為『中西匯通醫社』。張錫純創辦中醫學校、編撰授課教材,並將西醫學思想融入中醫教學中,成為中西醫結合教育模式的先行者。其開設的【處方學】、【藥物學講義】(中藥70味,西藥45種)、【病理學講義】、【傷寒講義】、【解剖學講義】等10餘科目,突出了中西匯通、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在治法上,張錫純也中西藥並用。例如石膏阿司匹林湯,治周身壯熱,心中熱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黃,其脈洪滑。或頭猶覺疼,周身猶有拘束之意者,用生石膏二兩,阿斯匹林一瓦。先用白蔗糖沖水,送服阿司匹林。再將石膏煎湯一大碗,待周身正出汗時,乘熱將石裔湯飲下三分之二,以助阿司匹林發表之力,又可清其內熱。張錫純在藥物石膏解中說:石膏之性,又最宜與西藥阿司匹林並用。蓋石膏清熱之力雖大,而發表之力稍輕。阿司匹林味酸性涼,最善達表,使內郁之熱由表解散,與石膏相助為理,實有相得益彰之妙也。

張錫純臨床上合用中西藥物,除了旨在取長補短、提高療效外,還有更深一層的目的,即把它看作是匯通整個中西醫藥理論的一條途徑。他認為:『中藥與西藥相助為理,誠能相得益彰,能匯通中西藥品,即漸能匯通中西病理』。儘管這是他個人的一種設想和推論,並沒有作進一步的闡述,但其中卻包含着積極意義,給我們以啟示。

詳審病機,切中要害,寒溫統一

張錫純提出『溫病之治法詳於傷寒論』,以反對【傷寒論】詳於寒略於溫,僅用於傷寒,不能治溫病的說法。自元明寒溫分立之後,大多數醫家認為【傷寒論】所涉及的僅限於感受風寒所致的外感病,而很多時行疾病多被歸屬於溫病。寒溫發病不同、傳變各異、治法有別,這些均成為溫病學家討論的重點。至葉、吳倡導衛氣營血、三焦辨證,主張用清涼薄劑、甘寒養陰等法。以前人經驗為基礎,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張錫純將太陽病初病分中風、傷寒和溫病,他指出【傷寒論】雖以傷寒為名,『而太陽篇之開端,實中風、傷寒、風溫並列』。

新三綱論的提出,也突破了自清代以來寒溫對立的局面,是其臨證以傷寒法統治所有外感病思想的主要來源。如張錫純指出小青龍湯治外感痰喘有奇效,不拘於傷寒,溫病也可用。小青龍湯治療溫病,此歷來傷寒學家所未闡發。在其【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錄這樣一病例:遼寧赫姓幼子,年五歲,得風溫兼喘促證。面紅身熱,喘息極迫促,痰聲漉漉,目似不瞬。脈象浮滑,重按有力。指有紫紋,上透氣關,啟口視其舌苔白而潤。問其二便,言大便兩日未行,小便微黃,然甚通利。觀此證狀況已危至極點,然脈象見滑,雖主有痰亦足征陰分充足。且視其身體胖壯,知猶可治,宜用【金匱】小青龍加石膏湯,再加杏仁、川貝以利其肺氣。處方:麻黃(一錢)、桂枝尖(一錢)、生杭芍(三錢)、清半夏(二錢)、杏仁(二錢去皮搗碎)、川貝母(二錢搗碎)、五味子(一錢搗碎)、乾薑(六分)、細辛(六分)、生石膏(一兩搗細)。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複診:痰猶壅盛,肌膚猶灼熱,大便猶未通下,脈象仍有力,擬再治以清熱利痰之品。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栝蔞仁(二兩炒搗)、生赭石(一兩軋細)。將藥分三次服完,火退痰消,大便通下,病遂全愈。傷寒、溫病之治法始異而終同,張錫純認為溫病之初亦始自太陽,但其性『化熱最速,不過數小時即侵入陽明』,因此,溫病初始的治法與傷寒不同,『傷寒初得宜用熱藥發其汗,麻黃、桂枝諸湯是也。風溫初得宜用涼藥發其汗,薄荷、連翹、蟬蛻諸藥是也』。至溫病已經發生傳變,形成陽明熱實之證,則治法一如傷寒。

精研藥性,注重調養,配伍精當

張錫純強調,用藥必先知其藥性,明其用途。張錫純在藥性上的驗證及諸多發明不局限於臨床,且多自身嘗試,親自服用藥物,如發現山萸肉救脫之力十倍於參芪,張錫純對於山萸肉的應用可謂獨具匠心,遇危急重證,每重用山萸肉救脫。張錫純在分析山萸肉時指出,『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因得木氣最厚,酸收之中,大具開通之力,以木性喜調達故也。又指出『山茱萸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其他酸斂之藥不同』。藥物多宜生用,以『存其本性』等等,對後學頗多啟發。

臨床用藥方面注重調養,主張食療。張錫純治病,多從扶正固本着手,尤其是治療虛勞雜症,主要從調養、食療為主。例如張錫純對『山藥粥』的應用,可謂得心應手,靈活多變。張錫純認為,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因其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平和,宜多服常服耳。如創立一味薯蕷飲療泄瀉、山藥雞子黃粥療久瀉、珠玉二寶粥療虛熱勞嗽、薯蕷半夏粥療嘔吐、三寶粥療赤痢。

張錫純善用單味藥或重用某味藥以治病,歷來被認為是其一大特色,當然這也是其精研藥性的又一明證。張錫純非常重視單味藥的應用,反對用藥龐雜,反對大法輕量,這在他對石膏的運用中可見一斑。他認為石膏為和平之品,用之非大量不能取效,所以在治療外感大熱時,輕者一兩,重者二至三兩,而且生石膏性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為清陽明胃腑之聖藥。無論內傷、外感用之皆效,及其他臟腑有實熱者,用之亦效。其寒涼之力遠遜於黃連,膽草、知母、黃柏等,而其退熱之力遠過於諸藥,石膏忌用煅者,煅之則宣散之性變為收斂。

在配伍方面,張錫純也有其獨特的學術觀點,張錫純指出用藥好比在下一盤圍棋,你要清楚你下的每一個棋子在整個棋局中的作用,更要知道你所要達到的目的,即朝什麼方向發展與布局。研讀張錫純著作發現他創立了許多用之有效的配伍範例,主要有:第一,補藥和破藥相伍,如白朮及雞內金同用,白朮健脾強胃,但壅滯,佐以雞內金,補益和宣通並用,為『消化症積之要藥,更為健補脾胃之妙品。』第二,寒藥和熱藥相伍,如秘紅丹便是寒涼之大黃、微涼的赭石與溫熱的肉桂配伍,以治療肝鬱多怒,胃鬱氣逆而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證屢服它藥不效者,無論因涼因熱,服之皆有捷效。第三,潤燥相濟,如半夏與柏子仁、黑芝麻合用治療腎虛伴痰涎壅塞之證,由於半夏過於燥熱,故配以柏仁、黑芝麻等滋潤藥物以制其燥烈之性,再如升陷湯中,以黃芪為主,惟其性稍燥熱,故以知母之涼潤者濟之。

引經據典,自成體系,創大氣理論

張錫純的『大氣理論』是在繼承內經學術思想的基礎上,總結前人經驗並且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來,彌補了【黃帝內經】胸中大氣不足。形成自己獨特『大氣理論』。

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裡面張錫純總結歷代有關『大氣』的論述,拋開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以前人之經驗作為基礎,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臨床探索,對大氣理論做了系統的論述。張錫純認為大氣組成有三:元氣,清氣,谷氣。三氣聚集於胸中,遂成為大氣。其功能有三:走息道以司呼吸;貫心脈以行血氣;主持全身氣化,為諸氣之綱領。張錫純指出大氣下陷的臨床表現: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其兼證,或寒熱往來,或咽干作渴,或滿悶怔忡,或神昏健忘,種種病狀,誠難悉數。其脈象沉遲微弱,關前尤甚。其劇者,或六脈不全,或參伍不調。張錫純還提出治療大氣下陷證的治法及方藥,張錫純對氣虛而大氣下陷者,以補氣升提之法,創升陷湯治療。針對不同證型還有回陽升陷湯、理郁升陷湯、醒脾升陷湯可供選用,張錫純系統完整的論述並且自創方藥對治療『大氣下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張錫純學術思想中有對中醫的繼承和發展,也有兼容並包,博採眾長後形成獨特中西匯通風格,對現代中醫的辨證論治,遣方用藥,提高中醫臨床治療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張錫純作為中西匯通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為中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醫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值得我們深入學習。(談博 馬淑然 北京中醫藥大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