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9|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氣·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複製鏈接]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2-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項羽被圍困於垓下,糧盡援絕,夜間聽到四面楚歌,自知敗局已定,慷慨悲歌一曲,也就是今天所見的【垓下歌】。開頭第一句『力拔山兮氣蓋世』,描繪了一個舉世無匹的英雄形象。史書記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氣蓋世,正是說自己有着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他的一生也不乏氣吞山河這般壯闊的經歷。

81590256a00c1e4812cd1bc3a223a932.png

  甲骨文中的『三』,是上中下三橫,甲骨文中的『氣』,也是上中下三橫。不過雖然同是三橫,卻略有不同。三的三橫長短相等,氣則中間一橫短於上下兩橫,好像雲氣流動的樣子,本義為雲氣,凡是從氣的字,也都與雲氣有關。金文基本沿襲了這種寫法,不過後來為了突出與『三』的區別,將氣上面的一橫略作彎曲,戰國時期更是將下面一橫再作彎曲,漸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氣字的雛形,隸變之後楷書即寫為『氣』。另外,在最初,氣與氣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字,後世典籍中常借氣來表示氣(氣本義為贈送別人的糧食,被借用表示雲氣之後,本義便寫作了餼。),簡化之後又復用『氣』。

083f5525926b2e4927f21ade4e39b5da.png

  元氣者,天地之始,萬物之祖。在古人看來,天地未分前是一團混沌之氣,稱之為元氣,這種氣是構成萬物的本原。雲氣漂浮於空中,變幻無定,生生不息,似原野上奔騰的野馬,內含着生命的意象。因此古人又將氣看作推動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一種力量,是宇宙萬物所蘊含的一種生命力。比如【莊子·知北游】中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47b3eb0577cd37d79903cdb651ee11e7.png

  氣是人的主觀精神,也是道德的外在表現。它固然源自天生,但更需要後天的培養。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種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強大、剛健,合乎義和道。如果用義和道來培養,那麼就會充滿天地,無所不在,但是一旦做了虧心事,這種氣就散了。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氣,就是在道德培養之下所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因此需要『養』。

7ac87d399875455c3f98064c744283b6.png

  筆落千山風雨,氣吞萬里江湖。中國的文學藝術之中,也不乏氣的存在,中國的文藝理論,也繞不過氣這個概念。曹丕認為『文以氣為主』,作家的個性對於文學的創作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氣』不同,文章風格也就有差異。文氣的不同來源於作家個性的不同,是作家的稟性、氣度、情感等等方面因素所構成的一種精神狀態在文章中的體現。如此一來,要寫出好文章,也需要『養氣』,氣不可不養,只有養氣於胸中,才能運氣於筆端。韓愈說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他認為對於作家來說,要養好氣,就要信守仁義道德,與孟子所言『浩然之氣』是一致的。可見文學中所論的大多數氣,其實也來源於道德、學識之『養』。同時,也正是這種氣,賦予了作品生命力,而有『氣』的文章,方才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氣韻和風格。

3b54a4067914a935ef5b998ae3b57ec6.jpg

  應該說,氣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所充斥的生命力,浸潤在天地萬物之中。無論是元氣、精氣還是浩然之氣、意氣、神氣、志氣、骨氣,這些由氣構成的充滿生氣的詞語,延伸到中國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從哲學,到文學,從書法,到繪畫,無所不在。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紛紛用自己的筆觸,落下對氣的思考和闡發,而從中折射的,正是他們關懷宇宙、俯仰天地、洞察人生的種種探索與追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