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2|回覆: 0

[中醫養生] 虛不受補,該如何冬季進補?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904391909605738c3ef76c33d489b978.jpg

『虛不受補』一詞最早見於清代陳士鐸著【本草新編】,其【十劑論】曰:『或疑需用補劑,是虛病宜於補也。然往往有愈補愈虛者,豈補劑之未可全恃乎。愈補愈虛者,乃虛不受補,非虛不可補也。故補之法亦宜變。補中而增消導之品,補內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補而補之,更佳也。』『虛不受補』狹義上是指脾胃虛弱不能消化補藥,廣義上則泛指補藥在被消化吸收後產生了各種不良反應。

『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a5d8cde8c3585d354b5e1d98c059d679.jpg

每種補品只適合特定的體質及對應的證型。如果不辨氣血陰陽、五臟虛實,一味地濫補,就會出現不適症狀。有些患者虛證的同時又夾有實證(如伴有痰飲、淤血、食積、外感),如果不清除邪證,一味補虛,必然會導致身體出現多種不適。

脾胃虧虛者,脾胃虛弱不受或失於健運,攝入的補虛藥物則容易造成奎滯,反而還會出現脾胃不適的新症狀。所謂『氣體有強弱、質性有陰陽、生長有南北、性情有剛柔、筋骨有堅脆、肢體有勞逸、年力有老少、奉養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憂勞和樂之別』,因此針對不同的個體的體質、證型差異,必須制定不同的不宜策略,否則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

進補當先護佑脾胃,否則無法吸收:

99c46678edaf8355e1798783173234bf.jpg

【素問·生氣通天論》裡有一句話:『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春夏及正午過用溫補藥物,秋冬及子夜若過用滋陰藥物,均已出現『虛不受補』現象。一年四季,春升、夏浮、秋收、冬藏,自然界陽氣之運動規律也,進補也應順應四季。若余邪未盡,不宜過早進補,以免閉邪留寇。

有句話叫『芒硝大黃治病無功,人參鹿茸殺人無過』。服用補品一定要『適度』,如超過這個度,就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如稍有體虛,就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不僅大材小用,而且可能適得其反。人參是大補元氣、補品中之上品。但若服用不當,或長期服用,則會出現興奮、失眠,甚至食欲不振、血壓升高等症狀。

進補一定要根據人的體質、年齡等具體情況調節用藥劑量,劑量過小,難以奏效,而劑量過大,又容易出現副作用。特別是對脾胃虛弱之人,劑量過大,易增加腸胃負擔,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狀。

冬季『虛不受補』者進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胃氣指脾胃之氣,乃後天生化的源泉。【內經】指出:『五臟者,皆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人以胃氣為本,故人們把胃氣稱之為『後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藥物亦經脾胃功能的運化方能輸布全身,發揮其療效。

不但脾胃有病會影響藥物的消化吸收,而某些藥物也會增加脾胃負擔,甚至損害脾胃的功能,加重脾胃的病變,所以在具體運用時應加注意。所以補虛一定要兼顧脾胃的功能,切記保護胃氣的重要性。

進補前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讓中醫明確自己是何種體質,是陰虛、陽虛,還是氣虛、血虛等等。若表現為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量少者則為血虛;如平日感到乏力、氣短者多為氣虛;若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酸背痛、四肢不溫、陽痿等則屬腎陽虛虧;若表現為津少口渴、潮熱盜汗、眩暈遺精等則為陰虛者。

中醫認為『一藥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種補益藥品,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治療一定的病症。一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不同,病證有別,季節有變,體質各異,所以進補必須對症,辨證量體科學進補。

對久病虛損者及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不易急補峻補,急於求成,只能平補、緩補,平調陰陽,流暢氣血,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藥物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

對脾胃虛弱患者,可先採用食療以調養脾胃。其飲食原則是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而易消化,飲食宜溫、宜軟,首選魚、瘦肉、雞、奶類、豆製品、蓮子、薏米、百合、山藥、大棗、核桃等,新鮮蔬菜與水果也應適當多吃些。最好採用『少食多餐』的辦法,每餐只吃七、八成飽。對年老體弱脾胃虛弱之人,要少吃生冷、油膩、煎炸、熏烤與容易脹氣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應少吃或不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