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9|回覆: 0

[文化反思] 那些年,羞辱過我們智商的心靈雞湯

[複製鏈接]
瞭望智庫 發表於 2018-3-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溫水煮青蛙,教你居安思危;鴕鳥心態,告訴你遇事不要逃避……其實這些都是赤裸裸的誤解!青蛙才不會任由自己被煮死,鴕鳥遇到危險也不會把頭埋進沙子裡。科普一出,雞湯盡毀……戳圖看『假雞湯』,信過的請默默轉起……

本文綜編自廉政瞭望(ID:lzlwzz)、人民網等。

1

溫水煮青蛙

水煮青蛙

水煮青蛙

你聽過的:

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游來游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

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着危險。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對你最具威脅。覺察到趨勢的小改變,就必須『停下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

事實是:青蛙又不是傻

青蛙又不是傻,怎麼會活活被煮死?不過還真有人做煮青蛙的殘忍實驗,做這個實驗的是美國動物學教授霍奇森。青蛙屬於兩棲類是冷血動物,體溫會隨着環境的溫度進行調整。霍奇森研究的就是兩棲類可以耐受的最高溫度是多少。

你看,科學家總是會給一些奇葩的實驗找點很科學的藉口。霍奇森選定的加熱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鐘1.1攝氏度。他發現到了一定溫度以後,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境,如果容器允許,青蛙還是會義不容辭地跳出來。所以,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

2

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

你聽過的:

當大漠中的鴕鳥遇到危險時,它總會把頭埋在沙堆里,以為自己看不見就安全了。於是,鴕鳥心態產生了。這個看似消極的詞語,卻被很多人不自覺地運用在婚姻關係中,以此求得穩定美滿的生活。

正所謂:婚前睜着眼睛找對象,婚後閉着眼睛過日子。鴕鳥的策略就是妥協,通過妥協而得到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非原則性的問題,採取鴕鳥策略有助於關係和諧,但在原則性的問題上,採取鴕鳥策略必須三思後行。

事實是:你當它是母雞啊?!

其實這是視覺上的誤差而已,鴕鳥體型巨大,但腦袋非常小。如果你從遠處看見它們在地上啄食,它們的腦袋看起來就好像埋進了地里似的,不過它們絕不會這麼做,除非它們活膩了。

但是它們確實會在土裡挖洞,給自己的蛋做個窩,偶爾探頭瞅兩眼窩裡的蛋。而真正遇到危險時,鴕鳥的第一反應是以70公里的時速跑路,如果逃不了,戰上三百個回合也無妨。別小看它的戰鬥力,發飆的鴕鳥可以弄死一隻成年雄獅。

3

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的記憶只有7秒
你聽過的:

早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一個故事: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都會興致勃勃,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

有時候,我多麼希望自己就是那隻魚,能夠在七秒後遺忘所有。但有時,將一切都遺忘,顯的是那麼的可怕畢竟身邊還有許多美好的人和事物,值得去珍惜。

事實是:不可以侮辱魚的智商!

事實上,如果把『魚的記憶有7秒』當成一個科學的結論,疑問就來了。記憶能力可以被精確到秒嗎?如果魚的平均記憶有7秒,那麼一些笨魚的記憶豈不是只有兩三秒?當這些笨魚咬了一口食物以後,會不會瞬間忘記嘴裡含着的東西是什麼?

幸運的是,這種狀況並不存在。幾乎所有關於魚類記憶的研究都表明,魚的記憶遠不止7秒。早在上世紀60年代,當化學開始介入神經生物學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研究金魚的記憶能力了。

1965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金魚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金魚放在一個很長的魚缸里,然後在魚缸的一端射出一道亮光,20秒後,再在魚缸射出亮光的一端釋放電擊。很快,金魚就對電擊形成了記憶,當它們看到光的時候,不等電擊釋放到水裡就會迅速游到魚缸的另一頭,以躲避電擊。

設計實驗的科學家們發現,只要進行合理的訓練,這些金魚可以在至少1個月的時間裡一直記住躲避電擊的技巧。

4

老鷹的重生

老鷹的重生

老鷹的重生

你聽過的:

據說在鳥類世界中鷹的壽命最長,可以活到70歲。然而,並不是任何一隻鷹都能活這麼長時間。原來,鷹要想活到70歲,必須在它40歲時完成一次蛻變。因為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一切功能都已退化,遲鈍的爪子已經抓不住獵物,過長的喙也啄不住食物,笨拙的翅膀更難以載動自己沉重的身體。

在這個時刻,鷹的選擇只有兩種:要麼等死,要麼重生。如果選擇重生,它要飛到人跡罕至的山頂,用喙猛力擊打岩石,直到脫落,等到新的喙長出來,再用它把爪上的指甲一根根拔出來,等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再把身體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這一殘忍的重生過程歷時150天,只要熬過150天,獲得新生的鷹又可以再活三十年,重新稱霸藍天了。

事實是:餓150天?!老鷹又不冬眠

鷹科里有60多種鳥,平均壽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鷲或神鷹科鳥類可以活到六七十歲。但不管怎麼樣,更換喙、爪和羽毛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喙是頭骨的一部分,如果敲掉,就相當於砸掉人類的上下頜,連骨頭帶肉,血肉橫飛,腦漿不流出來就不錯了,還涅什麼槃。何況這5個月,爪子、嘴和羽毛都不能用,如何進食?早就餓死啦!鷹類最長壽命有記錄的是一隻安第斯神鷹,人工飼養了73年。

5

老鼠制服大象

老鼠制服大象

老鼠制服大象

你聽過的:

大象是陸地上最龐大的動物,它不害怕任何猛禽巨獸,唯獨害怕弱小的老鼠,因為老鼠能在短時間內鑽到大象耳朵和鼻子裡,從內部化解敵人。

大象雖龐大面對自己的敵人都是以身體的龐大而取勝,但在老鼠身上就失效很多。當兩個極端的東西放一塊時,就會出現勢均力敵的現象。最終誰會取勝,得看智慧。

事實是:這個螳臂擋車!

完全沒有這回事。

無論是圈養的還是野生的大象,對老鼠都沒有半點懼怕的意思。除了人之外,健康的成年大象面臨的敵人很少,他們只會對不熟悉的情景和聲音感到害怕。

在羅馬時期大象曾被送上戰場,它們因懼怕豬的嚎叫聲而逃走,這才產生了關於大象害怕老鼠的傳說。在動物園裡,老鼠是大象的好室友,不過大象根本不搭理它們。如果真有哪只缺心眼的老鼠膽敢鑽到大象的鼻孔里,一個噴嚏就能送它見上帝。

6

神秘的墓地

神秘的墓地

神秘的墓地

你聽過的:

如果你忘了自己從哪裡來,至少得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大象就是這樣。當大象感到自己時日不多的時候,會在本能的指引下脫離群體,來到一個神秘的地方,孤獨地等待死亡降臨。這個地點很神聖又很隱秘,大象自己能找而人類卻怎麼也找不到,這就是大象墓地,墓地里埋藏了千百年來的大象骨骸。

事實是:嗯,又是我們可憐的大象

在解釋事實前我就問一句,你相信在衛星定位技術這麼發達的今天有什麼地方是大象能找到而人找不到的?

其實大象體型巨大,需要攝取大量能量來撐起巨大身軀的正常運作,但是它們又天生運行着一套效率低下的消化系統,食品中60%的營養都只是在腸胃打了個轉就被排出了體外。於是乎,大象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吃東西,一隻成年象每天要吃掉上百斤的植物,也因此他們特別容易受到食物短缺的影響。

一旦食物匱乏,它們會退到永久水源附近,然後飢餓的大象因營養不良導致低血糖,繼而誘發酮症(酮症表現為嗜睡)。大象開始睏倦、昏迷,不再有力量離開水源探尋新路。終於有一天,它們站不起來了,先後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水源附近才成為大象屍骨聚集的地方。

延伸閱讀

從心靈雞湯管窺社會文化的變遷

一個青年懷揣理想去見禪師,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和指點。

青年:『我有一個理想,如果實現了,世界將不再有紛爭。但是,實現這個理想需要很多錢,大師能幫我嗎?』

禪師聽完,拿出一雙小孩的手套和一頂小孩的帽子讓青年戴上,問:『你有什麼感覺?』

青年:『手、頭有點緊。』

禪師:『我也是。』

[/quote]

這些年,諸如此類『青年VS禪師』的反雞湯小故事在網絡上極為流行,它們的出現並非偶然,反應出的普遍公眾心理,是對心靈雞湯的警惕、反感乃至詬病。

回顧國人被雞湯『熬』這二三十年,可以管中窺豹,一瞥社會文化之變遷。

熬湯者的『封神時代』

『80年代末90年代初,心靈雞湯的興起是有時代原因的,「文革」結束後,禁錮少了,經濟發展很快。「衣食足而知榮辱」嘛,有的人富起來了,有的人下海經商賺了錢,但在精神層面,是空虛的,對於未來也是迷茫的,這時,就需要一些心靈上的慰藉和指引。』知名民營出版家賀雄飛這樣告訴廉政瞭望記者。

當年,就讀於北京經濟學院的賀雄飛與同齡人一樣,抱着單純的理想與期望。後來他埋身圖書館,藉助大量文字忘卻傷痕、尋找未來的出路。這時,汪國真的詩歌『像一道光』映入眼帘,打動了他。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汪國真詩歌【熱愛生命】)』優美的措詞與勇敢的氣魄,對於賀雄飛那一代年輕人來說,不僅是雞湯,還是加了冬蟲夏草和各路大補藥的雞湯,專治萎靡迷茫、不知所從,真有令人盪氣迴腸、茅塞頓開的藥效。

賀雄飛隨即與人合編了一本【年輕的瀟灑:與汪國真對白】,當時,還沒大學畢業的他編這本書,只是出於慰藉心靈的目的,沒想到1991年初此書一出版,立即熱銷40多萬冊。汪國真迅速成為『精神領袖』和『青年導師』,北京的高校甚至定期召開汪國真的讀詩會,其熱度絲毫不亞於『四大天王』。

從心靈雞湯管窺社會文化的變遷

從心靈雞湯管窺社會文化的變遷

一名女讀者這樣評價汪國真和他的詩歌:『說句很花痴卻也很實在的話,我一直是把汪國真當理想男友一樣看待……他默默無聞時的靦腆而張揚和爆炸成功後的自戀而放肆,都是那麼本真的顏色,像蘆葦盪里的茫茫白穗,純潔飄揚。』

『「汪國真熱」掀起了心靈雞湯體的寫作,因為有讀者和市場,自然有生產者。』賀雄飛說。尤其是以【讀者】為代表的雜誌,其中的名人軼事或勵志故事濃濃的雞湯味,伴隨着無數少男少女度過了懵懂的青春期。

各路演講『大師』也趁勢勃興,備受青年學生歡迎的李燕傑便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李燕傑的演講主要圍繞青年面臨的問題展開,如理想、成才、婚戀、家庭、自我修養……中心思想無非勵志、人性、真善美。

一時間,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山寨李燕傑的演講者,自稱『紡織李燕傑』『遼寧李燕傑』『煤炭李燕傑』等,他們可謂中國第一批『雞湯大師』,所到之處,受到青年學生、商業精英等擁躉的熱烈歡迎。彼時,稍微有點手藝的雞湯熬製者,經過商業包裝,都容易『封神』。

『那時候,改革開放才剛被提出來,人們的內心仍很封閉,整個社會還處於革命的語境當中。在那種形勢下,忽然有人跟你說,要自我奮鬥、要成才;敢於提出來要追求真善美,我們聽了以後,內心都很激動、非常受啟發、受鼓舞。』一位聽過李燕傑演講的人回憶說。

個性時代,一碗雞湯治不了所有『疑難雜症』

2015年4月26日凌晨,汪國真先生因病去世,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汪國真詩歌的爭議。

支持者認為,汪國真的詩歌影響了一個時代,在90年代初『開放』的關鍵時期,汪國真讓年輕人回到了個體的感受。

反對者則將汪國真封為『雞湯鼻祖』,認為他的詩歌是一劑麻醉針,是文化貧瘠的年代趁虛而入的產物,『很多人看似紀念汪,只因汪是他們青春期的酵母,他們在玩青春自戀而非青春紀念。汪的送葬隊伍里固然沒有敵人,但有很多最後一次消費他的消費者。』

詩人、評論家朱大可對『雞湯』說法表示認同,並感嘆『文化貧瘠時代的中國人,對雞湯的記憶、嗜好與依賴,已經到了令人心痛的程度。』

此時,距離『雞湯大師』的『封神年代』,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年。世界,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雞湯大師』一呼百應從者雲集的狂熱世界。

伴隨着文化的日益開放和網絡的普及,信息量不斷增加乃至爆炸,個人自治的時代已然來臨。公眾不需要誰來手把手地教自己做人,也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心靈按摩』。浩如煙海的資訊和APP,讓自由選擇和個性定製成為了大眾特別是年輕群體的首選。

一碗雞湯治不了所有『疑難雜症』,個性化而帶着娛樂氣質的文本,反諷、幽默、調侃的文風才是令消費者傾心的主流,這是羅振宇、咪蒙、六神磊磊們大行其道的世界。他們總是與讀者平等對話,分享體驗和知識,不再有打雞血的引導與被引導關係。畢竟,這個時代裝『導師』模樣的人,不太討人喜歡。

一名網友坦言:『我是初中開始看【讀者】【青年文摘】這類雜誌的,剛開始感覺這些文章很奇妙,充滿正能量,可以緩解學習的壓力。但是到了高中,我便像躲我最不喜歡吃的肥肉一樣不看那些雜誌了。』

年齡與閱歷的增長,認知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意識的增強,都在衰減對心靈雞湯的依賴心理。說到底,傳統的雞湯怎麼也繞不開『引導』、『撫慰』、『鼓勵』等主題。當一個人心智趨於成熟,閱歷趨於豐富,再回頭去看曾經喝過的雞湯,難免會發現它們不切實際甚至牛頭不對馬嘴。

雞湯體是最入世的體裁,認為整個世界是可知可預測的,一篇雞湯文猶如一次自我宣告勝利的盲目自戀和自我崇拜,也是對歸納法的嚴重蔑視,而在個性化訴求的時代,這種方法論顯然行不通。

有的勵志雞湯顯得無比廉價,尤其在堅固的現實壁壘面前;有的心靈雞湯提倡快樂哲學,刻意迴避導致痛苦的根源,把痛苦看作自己內心的事物,在客觀上是為不合理的現實辯護。這套理論和認知邏輯,對改進社會和制度建設,有害無利。

有人就用這樣的故事表達對某些『假大空』雞湯的諷刺。黃鼠狼在養雞場的山崖邊立了塊碑,上面寫着:『拋棄傳統的禁錮,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一隻鷹!』接下來這幾天,這畜生每天都在崖底吃着摔下來的雞。

好的心靈雞湯是什麼配方?

如今,那些充滿了正能量、勵志成功學的小段子,還在不同年齡、不同知識層面的群體中廣泛傳播。漁夫和企業家的故事就不用說了,各種掉下來的天使、善良好運氣的年輕人也隔三差五地出來給你心靈安撫和人生指導。

雖飽受爭議,心靈雞湯卻仍受一些人歡迎,那是因為這些小故事通過有趣乃至離奇的情節,詮釋一個道理或一個法則,是一些人喜愛的智慧快餐。

當然,對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心靈雞湯在他們的青春歲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對雞湯體的偏愛,有一種情懷在裡面。

但是不可否認,在具有消費活力的年輕人群體中,這類心靈雞湯基本失去了生存市場。豆瓣知乎上的各種反雞湯聯盟、網絡上見雞湯便吐槽的輿論調子,便是證明。難道,雞湯真的走到窮途末路了嗎?

追溯『心靈雞湯』的源頭,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93年由美國人傑克·坎菲爾德編寫的【心靈雞湯】叢書中。始作俑者也沒遮掩,大意就是說我們這個心靈雞湯就是一些哲學思辯和心靈勵志,每天來一點兒,雖不頂餓,但能祛祛寒暖暖身。

從廣義上來講,心靈雞湯一直存在於人類文明史中。【道德經】中的『知足常樂』、『天長地久』、『上善若水』;【菜根譚】中的『從靜中觀物動,向閒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不也是雞湯嗎?

由此看來,從古至今、國內國外雞湯一直都在,在可預見的未來,也還將繼續存在。只是,大眾的審美標準在進化,好的心靈雞湯,更需要用心熬。

有一部電影叫【127小時】,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2003年5月他在猶他州一座峽谷攀岩時,因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5天5夜,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以短刀自行將右臂手肘以下切斷而脫困。當大家都在為他惋惜時,10個月後,他卻開始繼續未完成的計劃,追尋登山夢。

這不正是當年【讀者】上諸如『斷臂保命』之類的心靈雞湯嗎?同樣是講一個道理,有的雞湯成了雞肋,只能永遠沉睡在老朽的時光中任人遺忘;有的卻散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在綿長的時間裡令人歡欣鼓舞又令人暗自垂淚。

這種美味的雞湯還有很多,如【光輝歲月】【光榮之路】【心靈捕手】【靈魂衝浪】【弱點】……它們之所以能讓人銘記,是因為它們都不缺乏這些元素:經得起推敲的現實邏輯、經得起玩味的美學細節和經得起考驗的普世情懷。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李浩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