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小徑紅稀 【宋】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踏莎行·小徑紅稀】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注釋 紅稀:花兒稀少、凋謝。意思是到了晚春時節。紅:指花。 高台:高高的樓台,這裡指高樓。 陰陰見:暗暗顯露。陰陰:隱隱約約。不解:不懂得。 蒙蒙:形容細雨。這裡形容楊花飛散的樣子。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意謂鶯燕都深藏不見。這裡的鶯燕暗喻『伊人』。 遊絲轉:煙霧旋轉上升,像遊動的青絲一般。 譯文 小路邊的紅花日漸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占遍,綠樹成蔭高樓台榭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濛蒙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里藏着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面,靜靜的爐香像遊絲般裊裊升騰。醉酒後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賞析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景,最後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樹色陰陰』,標誌着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進程和動態。從『小徑』『芳郊』『高台』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裡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蒙蒙』『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着『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閒靜之狀。 『爐香靜逐遊絲轉』寫如此閒靜的室內,香爐里的香煙,裊裊上升,和飄蕩的遊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一起,分不清孰為香煙,孰為遊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着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着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裡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賀鑄【薄倖】詞『人間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