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7|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僅憑一個字,就能讓無數人傾倒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2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春光明媚,王羲之聚友蘭亭,曲水流觴,極盡雅事。一場微醉,一篇【蘭亭序】,傳唱千年。最迷人的是【蘭亭序】有13個重字,字字不同,尤其是『之』字竟出現20種不同寫法,各逞美態,風流雋永,迷倒無數人。

一場微醉,一篇【蘭亭序】,傳唱千年。

一場微醉,一篇【蘭亭序】,傳唱千年。

看到上圖紅圈處,對應的是20個『之』字。到底這些『之』字有怎樣的魔力呢?我們逐字賞析:

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位置: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寫法:這是第一個之字, 相對穩健,起筆輕盈,前呼後應,撇捺使轉,頓筆回收,方圓共生。

位置:會於山陰之蘭亭

位置:會於山陰之蘭亭

位置:會於山陰之蘭亭

寫法橫撇重合一線,注意接捺筆使轉;重心偏左,上緊下松,十分舒展。

位置: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位置: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位置: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寫法點似鵝頭(也可能與筆毫有關),橫撇轉折注意頓筆,反捺內收,溫潤含蓄。

位置:仰觀宇宙之大

位置:仰觀宇宙之大

位置:仰觀宇宙之大寫法注意橫撇處理,轉折處頓筆明顯,捺筆出筆方拙。

位置:俯察品類之盛

位置:俯察品類之盛

位置俯察品類之盛寫法此字意韻生動,筆斷意連。點、橫、折、撇運筆輕而快,至捺筆漸趨穩重,頓筆穩收。上快下慢,起筆輕盈與收筆圓潤飽滿,形成明顯對比。

位置:足以極視聽之娛。

位置:足以極視聽之娛。

位置:足以極視聽之娛。寫法此字寫速較快,矯若游龍,連貫一氣。收筆穩健,布白均勻且美觀。

位置:夫人之相與

位置:夫人之相與

位置:夫人之相與寫法此字一筆完成,點橫連綿,重撇轉折,捺筆直截,頓筆出鋒呼應下字,連貫一氣,翻轉生動,布白平衡,氣息流暢,盡顯險勁之姿態。

位置:悟言一室之內

位置:悟言一室之內

位置:悟言一室之內寫法這字難度較高,點如鳥啄,橫的變化大,起筆重,牽絲未盡撇筆勁掃,反捺迅捷收筆,中間布白虛靈。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

位置:放浪形骸之外寫法這個『之』字,是全作中唯一與後字草法相連者。寫法和布局與上字相當,行筆迅捷,靈動虛空,如春風拂面,氣息流暢。

位置:不知老之將至

位置:不知老之將至

位置:不知老之將至寫法整體布局敦厚,收放明朗,捺筆內斂成三角狀,截鋒頓收,沉着痛快。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位置:及其所之既惓

寫法點、橫全部是典型的露鋒起筆,注意撇與捺筆之連接處有明顯頓筆,一曲三唱,意韻悠長。

位置: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位置: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位置: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寫法點出鋒落筆略提起,橫與撇之連接轉折處順勢而下,捺筆變化為點且以散鋒輕出,整個字如踈柳寒鴉,悠然戲水,得散淡之趣。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位置: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寫法因為需要遮蓋錯字,故此『之』在全篇中體量最大,以粗筆為之,多用楷法。

位置:俛仰之間,以為陳跡

位置:俛仰之間,以為陳跡

位置俛仰之間,以為陳跡

寫法此字結體均勻,落筆爽勁,捺筆以圓頭而收,給人恬然之感。

位置: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位置: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位置: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寫法點、橫、撇、反捺四筆,以牽絲連之,如玉匣滾珠,戛戛聆音。

位置:每攬昔人興感之由

位置:每攬昔人興感之由

位置:每攬昔人興感之由寫法結體上松下緊,用筆沉重有力,如萬鈞之弓蓄勢待發。

位置:不能喻之於懷

位置:不能喻之於懷

位置:不能喻之於懷

寫法珠圓玉潤,無需贅言矣。

位置:後之視今

位置:後之視今

位置:後之視今

寫法此為最開張的『之』,橫畫中間提起,至轉折處又極力按下,復以輕盈之筆提起撇出,最後之捺筆平出。整個行筆過程如船出三峽,有灩澦堆之橫亙驚險,有巫峽之煙雲浩渺,亦有出西陵峽之豁然頓開。中國書法用筆之妙境,能悟此一字足矣。

位置:今之視昔

位置:今之視昔

位置:今之視昔寫法很漂亮的一個之,橫撇轉折處如金鐵煙雲,力透紙背。至捺處急轉而收,如聽【廣陵散】。

位置: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位置: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位置: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寫法此為【蘭亭序】最後一句話。『之』字落筆沉穩,橫畫起筆處頓筆非常肯定,轉折處不激不厲,捺畫以反捺收束。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有什麼想說的,留言告訴自學君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