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25|回覆: 0

[中國正能量] 詩禮傳家的書香門第,中國的貴族

[複製鏈接]
生民無疆 發表於 2018-8-7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的地位高於一切。儒家的一整套理論,都是圍繞家庭展開的。儒家認為,每個家庭父慈子孝、長幼有序,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

但是,一個家庭,僅僅父慈子孝(父子)、舉案齊眉(夫妻)、長幼有序(兄弟),是遠遠不夠的。

詩禮傳家的書香門第,中國的貴族

【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餘殃。』

這是說,多做好事的的家庭,福及子孫;做壞事的家庭,禍及子孫。所以,一個家庭必須對社會有所貢獻,多做好事,至少是不做壞事,才能人丁興旺,福壽綿長。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答案是:家長要修身,成為家庭的楷模,約束好自己的家庭成員。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以詩禮傳家。所謂『詩』,就是文化;所謂『禮』,就是教養。合在一起,大致可以解釋為德才。

6d97920a3bc823b7bc7a63024171626e.jpg

近些年來,『貴族』一詞,很流行。貴族,是歐洲的特產,指的是由國王授予世代繼承的爵位和財產的特殊家族,比如公爵侯爵之類,便是爵位;一塊領地及其領地上百姓,都是這個家族的世襲財產。

春秋戰國以前,中國也是有貴族的。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以流官制代替世襲制以來,中國便沒有了所謂的『貴族』。除了太子世襲皇位,其他皇室成員,也僅可以獲得相應俸祿,近乎取締了世襲制。

從漢朝開始,朝廷採用察舉制選拔人才,通過鄉舉里選德才之士,然後逐級考察後送到朝廷,朝廷組織考試後,選出優秀人才任命官職。到了隋唐,創建了一種更加規範的模式,固定並傳承到清朝末年,這就是科舉制。

這樣的人才選拔制度,和義務教育的普及,使中國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書香門第。這些家族的成員,無論男女老少,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溫文爾雅,對家族高度忠誠。這些人家,未必很富裕,但是極有品味,男人旺家,女人旺夫。

在唐朝,就有不少這樣的家族。唐人柳芳【姓系論】:

『(從中原遷徙江南)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

唐代的著名文人、高級官員,相當一部分出自這些家族。比如崔氏,誕生了23名大唐宰相。據【新唐書·宰相世系】,唐朝宰相共369人,崔氏一門占6%強,不能不說崔氏強大無比。

不屬於這些姓氏的官員,哪怕是當上宰相了,也要想方設法與這些家族聯姻。其實,人們熱衷於與這些大姓聯姻,大姓熱衷於相互結親,原因很簡單:娶這些人家的女兒進門後,可以傳承好的家風;女兒嫁到這樣的人家,未來便有了指望。

近百年來,有些專家用西方式的庸俗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進而胡亂解釋唐代政治,是十分錯誤,甚至是荒唐的。根據【唐代墓誌匯編】中一組墓誌,結合有關史料,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博陵崔氏、宰相崔祐甫家族的基本情況。

崔祐甫的祖父,名叫崔皚。崔皚十八歲入太學讀書,明經及第而做官。因為知識淵博,受到宰相李敬玄、郝處俊的賞識,調任京官。當此之時,他的弟弟、姐姐先後去世,他把他們的孩子接過來撫養,因此經濟十分困難,好不容易把孩子們撫育成人。他一輩子好學不倦,臨終遺言是讓兩個兒子幫他完成未竟的書稿。他的最高官職是汝州長史。

崔祐甫的祖母是王媛(太原王氏),勤勞樸素,博學多才,『精陰陽曆算之術』。

崔祐甫的伯伯崔渾去世時不到三十歲,時任監察御史。根據這一職務,完全可以肯定,崔渾必是明經或進士及第,甚至曾制舉及第。

崔祐甫的伯母,崔渾之妻盧梵兒(范陽盧氏),丈夫去世後,誓不改嫁,含辛茹苦將二子一女撫育成人。她很有學養,品行極佳。

崔祐甫的兩個堂兄弟,即崔渾的兩個兒子,大的叫做崔眾甫,十六歲明經及第;小的叫崔夷甫,近二十歲時踏入仕途。

崔祐甫的父親,名叫崔沔。到當時著名的大學者李善門下讀書。二十四歲那年,進士及第。【據舊唐書·崔沔傳】,起初崔沔只是考中了,因為落榜者舉報有人作弊,武則天下令重考,結果,崔沔『為天下第一,』成了狀元。先後擔任中書舍人、秘書少監、掌吏部選事、判國子祭酒。

崔祐甫的母親,名叫王方大,精通歷史,生活簡樸。

崔祐甫有一個哥哥,名叫崔成甫。與李白之間有唱和。根據他起家職務為校書郎,可以斷定應是進士及第,至少是明經及第者。

崔祐甫本人,二十五歲時進士及第,因其文武才幹,得到了古往今來的人臣的一切榮譽:宰相、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常山縣開國子;死後獲贈太傅。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特徵:

1、博陵崔氏,並非今人心目中的『大戶』,他們沒有萬貫家財,恰恰相反,他們經常生活頗為艱難,甚至不時為衣食發愁。當此之時,他們憑着對家族高度的責任心,相互扶持,共度難關。

2、家族重視教育,崔祐甫家族長盛不衰,靠的是讀書。與之相反的是,唐太宗的二十四位凌煙閣功臣中,儘管不少與皇室聯姻,但是,持續三五代活躍於朝廷、文壇的家族,寥若晨星。

3、崔家的女主人,不是王氏,就是盧氏,均為『五姓女』。她們個個有文化、有教養,對家庭極其忠誠,對子女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犧牲精神。當男主人去世後,她們能以自己纖弱的身軀,排除萬難,確保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崔家的女主人,是確保這一家族不衰的最堅強的後盾。

我們都知道,韓愈幼年成為孤兒,靠哥嫂養育。不久哥哥去世,是嫂子含辛茹苦,排除萬難,把韓愈養大,給他進行啟蒙教育,再送韓愈去讀書。因此,韓愈得以進士及第,成為千古名士。韓愈的嫂嫂,就是鄭氏。

任何家族,只要始終不渝地重視家教,都可以成為長盛不衰的書香門第。

樂安孫氏家族的崛起,就很具有代表性。

孫家四代單傳。孫嘉之四歲時成了孤兒,在外婆家長大。顯然,他沒有什麼強大的家族力量。在武則天時期,他44歲時,進士及第,一輩子也就做縣令之類的小官。由於夫妻倆教子有方,四個兒子全是科舉場上的勝利者,成為開元天寶年間天下美談。

孫逖是四個兒子中最有出息的。唐玄宗時期,孫逖因其才華橫溢,一踏入官場,到處是鮮花與掌聲。宰相張說,讓兩個兒子拜孫逖為師;宰相張九齡,對他敬佩有加;為李白、杜甫所崇拜的李邕,出差京城時,專門帶來作品向他請教;顏真卿、李華、蕭穎士等名士,是他的門生。他擔任中書舍人,即唐玄宗的秘書,達八年之久。

從此,高門大戶、朝廷重臣們紛紛主動與孫家聯姻。直到唐末,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這個家族因為保持良好的家風,一直十分顯赫。

79af664c6658fbad11ef6229521bf512.jpg
c68764adf4109313dc36b4c0144a65d5.jpg
中國民間無處不在的牌匾

無論科舉取士的古代,還是知識就是力量的今天,一個家族,無論是務農、經商,還是做官,如果能保持不衰,必是『詩禮傳家』的書香門第。

這一傳統傳承至今。比如,眾所周知的江南錢家,是古代出進士,今天出院士的家族。據說,這是中國出院士最多的家族。

這些家族有一個優良傳統:對家庭成員實行近乎苛刻的詩禮教育。全體家族成員在家孝慈,在朝忠君,在官愛民,在民耕讀,甘守清貧,好學不倦,言行恭謹,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他們是社會的楷模,文化的傳承者。這種文化,就是中國的士大夫文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