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論語》裡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有個成語叫安土重遷,表示留戀故鄉,不願意輕易遷居異地。在農耕時代的中國,人們大多不願背井離鄉,『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論語》裡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說的是君子小人的品格有所不同,所思所懷也有所不同,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也就是說小人安土重遷,安於所居住的地方。安土重遷,人之常情,小民於其鄉土,豈無桑梓之念?所以孔子此言,也只是為了表示君子與小人見識不同,追求不同而已。
安土重遷的重,讀作zhòng,意思是不輕易
安土重遷的重,讀作zhòng,意思是不輕易。重的金文字形,左邊是一個人的形象(壬),右邊是囊袋的樣子(東), 好像一個人站着,身後背着滿滿一囊袋東西,看上去就很重,以此來表示沉重的含義,本義是分量大、沉重,與『輕』相對。【說文解字】言:『重,厚也。從壬東聲。』徐鍇說:『壬者,人在土上,故為厚也。』厚重,意思也是說分量重。後來字形演變,人形與囊袋相合併為一體,逐漸演變為今天的重字。
重,以此來表示沉重的含義,本義是分量大、沉重,與『輕』相對
【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用秤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麼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是如此。這是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也是對內心世界的認識。所以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凡事只能親身經歷,才能有更深的體會,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生活中我們說話也好、做事也好,都要懂得分寸,要知輕重,用度量衡來比擬我們的人生,這恰恰是前人從生活中悟到的智慧,從身邊的小事中看到的大道。權然後知輕重,過多過少,過輕過重,都不合適,唯有在生活中豐富了閱歷,在實踐中掌握了材料,才能把握好度,才能知輕重明得失。
【說文解字】言:『重,厚也。從壬東聲。』
重也可以用來指質地濃厚或者行動莊重,與『薄』相對。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重,厚重,威,威嚴,固,堅固。朱熹對此解釋說『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故不厚重則無威嚴,而所學亦不堅固也。』人不厚重,既無威嚴,所學也不能固守勿失。所以君子啊,還是要厚重。這個重不是說人多胖分量多重,而是說品德要厚重,厚德載物,德不厚重,怎麼載萬物呢?這個重也表達着這樣一種意思: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能沉下心來做事,能穩住身子前行。因此君子要『重』,要端正品行、厚其道德,才能學正道、走正路、做正事。 引申後,重可以表示重要、貴重等意思,用以形容事物價值高或者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用或影響,乃至於程度深都可以用其表示,於是有了重視、尊重等意思。
徐鍇說:『壬者,人在土上,故為厚也。』
凡沉重之物必繁多,因此由本義,重又引申為重疊,這個意義讀作chóng,可以用來表示重複、重逢、重合、重新等意思。提起商代宮殿,我們很容易就能想起『四阿重屋』這個詞,四阿重屋,是古代殿堂建築的一種形式,四阿指屋宇或棺槨四邊的檐霤,可使水從四面流下;重屋指重檐之屋,有兩重屋檐。這種建築風格是為了保護夯土台基和檐柱、土牆,同時不影響通風和日照及屋蓋高聳而形成的。而恰恰是這種重疊巍峨的造型,能產生一種崇高莊重的效果。好像在這裡,作為重疊的重和作為莊重的重以一種莫名的聯繫結合了起來。
厚重,意思也是說分量重
古詩中的重(chóng)好像比重(zhòng)更多,大概重疊總是更容易產生一種詩意的美感。王安石說『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邊,隱隱重重,似近實遠,是山水畫一筆一筆的墨,勾勒出數重山;陸遊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重,流水潺潺,行走在山水間,山水無窮變化,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而杜甫說『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再次相見不知何年何月,大抵是見不到了;文徵明說『攜壺更醉湖山上,白髮重逢又一年。』再次相逢白髮蒼蒼,則是重疊之外的另一種滄桑了。 人無重見日,樹有每年花。說到底,還是珍惜當下,珍重眼前人。(申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