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4|回覆: 0

[漢學資訊] 『中荷文化交流:文學、美學與歷史』論壇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3-28 0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荷蘭萊頓大學文化學院(Institute for Cultural Disciplines, Leiden University)共同舉辦的『中荷文化交流:文學、美學與歷史』全英文論壇,於2011年8月27日、28日在北京香山飯店順利召開。在歡迎詞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說,『明末清初,中荷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對雙方的文化也產生了影響……但貿易不能打開心靈的窗戶,……我們必須轉向人文藝術,轉向關於價值的討論。……願對話的精神永在。』點出了本次大會的主旨。接下來的分組討論時間,中荷兩國的學者就漢學、荷蘭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命題展開了精彩的發言。
萊頓大學的恩斯特·凡·阿爾芬(Ernst Van Alphen)在Exoticism or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中,討論了謝閣蘭(Segalen)的Exote概念,從而試圖打破歐美學者和批評家將非西方藝術家視作『須待之以禮貌的客人』,而非『文化場景中自主的、羽翼豐滿的行動者』的僵局。利斯貝斯·敏娜德(Liesbeth Minnaard)則在Illegitimate Love, or the Troubles of Interculturality中,集中討論了荷蘭作家路德維希·范·戴賽爾(Lodewijk Van Deyssel)寫的小說【白與黃】(Blank en Geel,1894),探討在小說中,致力於維持種族等級制度和保證資產階級『常態』穩定性的欲望,如何與一種對異域的『他者』的異端的、不合乎道德的欲望相搏鬥的過程,並由此得出人們對『他者』既迷戀又恐懼的心情和世紀末讀者矛盾與搖擺不定的心理狀態。此外,杰倫·德·克洛伊特(Jereon de Kloet)就北京建築物的某種『超歐洲』的、『誇張的巴洛克』風格傾向,結合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家林美雅的作品【蜃城】(Mirage City),質疑今日中國超歐洲的現身以及持續的繁殖,試圖對中國巨型城市興起的建築政策充當一種批評性介入。其他荷蘭學者還就卡夫卡的小說【中國萬裏長城】、電影作品【幽靈】等作出了精彩的發言。
而中方學者的發言則包含了文學批評、中國民間文學研究、中國古代文論、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多個層面。陸建德在【人類精神的遠行】中,將現代中國文學的產生、荷蘭文學在中國的譯介、世界文學的理念以及當代中國文學的多樣性等話題交織在一起,指出了文學為人類精神遠行提供的必備養料。葉舒憲在【『世界文學』與『文學人類學』——三論當代文學觀的人類學轉向】中,揭示出民族文學時代的文學觀到後人類學時代文學觀之轉型。劉寧在【『復古』與韓愈的古文】中,探討了對『復古』的不同理解呈現出古典作家面對藝術傳統的複雜的態度,比較了韓愈、李白、杜甫、歐陽修等人對『復古』的不同追求。陳君在【漢代宮廷文學被忽略的一環】中,探討了『蘭台文人』及其文學活動。高建平通過比較歐洲古書【構造:命運之輪】與中國古代的【芥子園畫傳】,對歐洲與中國傳統繪畫進行了比較研究。金惠敏在【麥克盧漢的命題『媒介即信息』與莊子的技術觀】中,分析了麥克盧漢【古登堡星漢】與【理解媒介】中對莊子『抱瓮出灌』故事的援引和理解,呼籲將中國思想維度加諸媒介生態學,結合法蘭克福學派的媒介批判理論,創立媒介生態學的『北京學派』。王柯平則比較了孔子與柏拉圖論樂的功能,揭示兩位代表中西傳統的思想家在運思與判斷中的某些異同之處。此外,與會學者還就網絡文學、民間信仰、馬克思主義批判、後現代主義與中國電影等命題作出了精彩的發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