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9|回覆: 0

陝西富縣秦直道遺址(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2-15 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考古網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發掘領隊:張在明
簡介:
    秦直道是中國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選線的國家級交通大道,始於今陝西淳化,止於內蒙古包頭,目前全程已發現道路遺蹟約750公裏。
    陝西境內已發現秦直道遺蹟498公裏,其中富縣段長125公裏,是直道全程中路段最長、遺存最典型的地區。樺溝口段直道位於陝甘交界處,呈西北~東南走向。
    在2009年發掘中心區揭露出道路路面總長71米。路面車轍均呈放射狀分佈,下方有11―13道車轍轍梁,隨着上坡,路面變窄,車轍轍梁合併減少。為了加強路面的強度,一些轍樑上還鋪墊有經過加工的礓石碎塊。不少轍樑上還殘存有類似馬、牛的蹄印,以及用金屬工具鏟挖的痕跡。
 
2012216105124396..jpg

 

    從成組或對稱的車轍印判斷,當時的車輛輪距有1.1米、1.3米和1.4米3種。
    多處路面上疊壓有秦代和西漢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兩處路面上還出土了銅鏃和銅幣,為道路的絕對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據。在發掘中心區直道最狹窄處兩側的建築基址,可能是秦直道上規格較高的關卡性質的遺址。
    在發掘區內還發現了與直道平行、且規格很高的夯土護坡,以及5條上山的之字形盤山道。對盤山道勘探發掘印證了直道道路的三要素:路土(包括車轍)、夯土護坡和排水溝。
此次發掘至少發現三處明顯的人為破壞直道路面的現象。由於處在黃土高原地帶,山水對地貌的沖刷帶有強烈的加速度特徵。在不長的時間裏,人工溝引發了大面積的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形成了最寬近100米,最深達30多米的深溝。發掘者推測,道路的破壞者,很可能是中原一方。因為兩漢至南北朝的數百年間,他們基本處於被動的守勢,另外,作為修路和道路養護的一方,他們更了解直道的弱點。根據出土文物,樺溝口段直道及其附屬建築應始建於秦代,沿用至兩漢之間或稍晚,隨後廢棄。
 
2012216105134167..jpg

 
專家點評:
    王子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秦始皇時代修築的秦直道,是由秦王朝執政中樞城方直通北邊長城防線的高速道路。工程的完成體現出秦王朝的高效率的行政機能。司馬遷就『塹山堙谷』的施工難度,曾經有『固輕百姓力矣』的感嘆。但是另一方面,直道的開通又標誌着建築規劃和工程組織,勞動管理和行政效率的突出的歷史性進步。可以看作秦政紀念的這條古代道路,是交通史遺蹟值得珍視的存留。
    交通史學者、歷史地理學者和考古學者以秦直道為對象的考察歷時多年,對於某些路段的走向尚存在明顯的分歧意見。對於秦直道的具體形制的認識,亦並不明朗。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秦直道富縣樺溝口段進行的考古發掘,是對這條重要的古代道路第一次科學發掘。發掘收穫以斷代明確的出土資料,否定了以為秦直道並非南北筆直,而推斷其路線向西北迂迴至於華池、定邊,再東北折向烏審旗的意見。發掘者對於路基結構、路面狀況、護坡形式、排水系統以及規模可觀的很可能性質為關卡的高等級道路附屬建築遺存進行了全面的揭露和分析,充實了我們對於秦漢交通建設成就的認識。秦直道富縣樺溝口段跨越葫蘆河。發掘工地位置正在直道由高嶺向平川盤折而下的路段,發掘收穫對於說明這條古代道路通行山區的形式,也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路面遺存車轍和腳印的發現,為認識古代交通形式披露了生動的資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