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1956年2月20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了【漢語拼音文字方案(草案)】,這是第一個『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後來人們把它稱為『原草案』。『原草案』中明確指出:『擬定漢語拼音文字方案』的目的,是要設計一套拼音字母和寫法規則,來拼寫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這個以拉丁字母為結構的【漢語拼音文字方案】,重蹈了『利、金方案』復轍,經過多次實驗證明,根本行不通。所以,周恩來在一九五八年【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講話:『……漢字在歷史上有過不可磨滅的功績,在這一點上我們大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至於漢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萬歲永遠不變呢?還是要變呢?它是向着漢字自己的形體變化呢?還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還是為另一種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不忙做出結論。但是文字總是要變化的:拿漢字過去的變化就可以證明。……』
1957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角號碼新詞典】,把這個【方案】叫做『拉丁化新文字北方話方案』。
1957年在正式公佈這個『方案』時,原稿標題【漢語拼音文字方案(草案)】中的『文字』二字被刪掉了,變為【漢語拼音方案】了。
實際上 ,從1892年盧贛章提倡『漢字羅馬字母化』(又稱『漢字拉丁字母化』)以來,經過60多年的實踐證明,根本行不通。行不通的根本原因就是,羅馬字母化的『漢字』,根本不能區分漢語中的大量的『同音異意』詞,根本就不能作為表示漢語單詞的文字。所以在正式發佈時,就刪掉了『文字』二字。
按理說,既然【漢語拼音方案(草案)】不能作為組建文字的『方案』了,留着這個【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有什麼用?不如把它直接改為【漢字注音方案】更合適。
為什麼要保留呢?這不是『疏忽』,這是『漢字羅馬』派『暗度陳倉』,繼續推行『漢字羅馬字母化』的一個障眼法。標題雖然刪去了『文字』二字,但是,裏面的『規則』,還是『組字規則』而不是『注音規則』。中國把這個【漢語拼音方案】編入初級教育課本,在全國普及教育【漢語拼音方案】,也就是在全國推行『漢字羅馬字母化』。
這個羅馬字母化的『漢語拼音方案』,頂替了原先的楷字筆畫的『老國音注音方案』。這個『漢語拼音方案』,其實就是黎錦熙在擔任民國商務印書館的館長時,以教育部的名義出版的他在1926年完成而不被教育部承認的『國語羅馬字新國音』方案的翻版。這個方案,砍掉『國音』的尖音、舌面鼻音、入聲和一些合成音型等語音成分。完全違背了漢語、漢字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種強制漢語、漢字退化變質的錯誤的方案。
與此同時,又把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又在1936年『暫緩推行』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略加修訂和補充,作為人民政府的『漢字簡化字一表』在1956年公佈了。並且在編纂『新華字典』時,按【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規則,砍掉了漢語中的入聲、『zi』、『ci』、『xi』三個『尖音』和一些音型,從而大量地增多了『同音異意』字。
後來,又在楷體系統內不斷增加『簡化字』,但是又不造新的漢字,又提倡多音合成詞,又提倡『音譯』多音節外來單詞,等等,這些做法,也都是違背漢語、漢字發展規律的。
這些做法,在主張『漢字羅馬化(或叫「漢字拉丁化」)』的人們看來,實現了在『清』末至『民國』時期沒有實現的兩個目標:一是『國語羅馬字新國音』方案的實行。二是『楷體簡化字』的推行。
從1956年以後,主張『漢字羅馬化』的一派就佔了上風,他們加大了推行簡化漢字和『漢字羅馬化』的『理論』宣傳。並不斷擴大『簡化楷字』的數量,停止創造新的漢字,合併同音異意字,擴大合成多音詞,支持對外語多音節單詞實行『音譯』、等等,以引導漢語朝多音節詞語言的方向退化,為最終實現『漢字羅馬化』奠定語言基礎。他們全盤接受了西方語言文字『學者』的片面的錯誤的『理論』和觀點,把這些錯誤的理論和觀點,充斥在『字典』、『教科書』和各種公文和報刊、雜誌等宣傳媒體裏。以此達到最終實現『漢字羅馬化』的目的。
『漢字羅馬化』不但違反了漢字發展的客觀規律,脫離漢語實際情況,沒有『實用價值』,而且給人們的造成很多麻煩,於是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漢字保守派,更是打着『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幌子,起勁地反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