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此外,文獻記載南方沿海還有一種果實紅色、象徵『相思』的植物『紅豆』,與嶺南頻婆果頗有近似之處。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名篇。唐李匡V【資暇集】卷下『相思子』條:
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為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其木,斜斫之則有文,可為彈博局及琵琶槽。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其花與皂莢花無殊。其子若H豆,處於甲中,通身皆紅。李善云:『其實赤如珊瑚』,是也。
清人趙殿成作【王右丞集箋注】,即引此條以釋王維【相思】詩。所謂『李善雲』,見於【文選】卷五左思【吳都賦】注。賦中有句『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其注曰:
相思,大樹也。材理堅,邪斫之則文可作器。其實如珊瑚,曆年不變。東冶有之。
按東冶在今福建閩侯東北。據此,這種紅豆或『相思子』,果實生於莢中,紅色,與頻婆果非常相似。兩者是否為一物,或有近屬關係,尚待有關專家指教。
以上有關嶺南頻婆果的材料,與中國古代的蘋果本來關係不大,但因涉及『頻婆』之名,故附帶一併述及。
四 柰『梵言謂之頻婆』說考辨
當代果樹學著作在敘述中國古代蘋果栽培歷史時,大都已經注意到頻婆果這一古名,但其具體解釋與本文不同。它們認為,中國古代的柰,別名(外來語原文)即為頻婆果,後來演變為蘋果一詞。這個說法似乎值得重新討論。
根據果樹分類學的闡述,蘋果有中國蘋果、西洋蘋果兩大種類。現在我們日常食用的蘋果,屬於近代引進的西洋蘋果。此前中國本土栽培的蘋果,品種不如西洋蘋果之佳,果質綿軟,故又稱綿蘋果。這種蘋果的原生地在新疆,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通西域以後傳入內地,史書稱之為柰。古代柰的栽培範圍十分廣泛,自漢代以下,歷魏晉隋唐宋元明清,記載不絕。但從文獻材料來看,柰的果實特徵不要說與今天的蘋果相去甚遠,就是與元末以後的頻婆果也有明顯差別。其具體種類很複雜,果形或大或小,成熟期有夏熟、冬熟,外觀有白、黃、青、紅、紫等不同顏色。有關柰『梵言謂之頻婆』的說法,較早見於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果之二】『柰』條。其根據是一條引自郭義恭【廣志】的材料[36]:
西方例多柰。密密切暴干為脯,數十百斛以為蓄積,謂之頻婆糧。
此後王象晉【群芳譜】、徐光啟【農政全書】、清敕撰【廣群芳譜】、【授時通考】、陳元龍【格致鏡原】、陳B子【花鏡】諸書都同樣引用了【廣志】的這條材料(有的並未註明出處),文字小有異同,均有『西方多柰……謂之頻婆糧』文句。然而,這句話是有疑點的。
【廣志】一書,舊題西晉郭義恭撰,最近有學者認為其成書年代當在北魏前、中期[37]。此書見於【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著錄,皆入子部雜家類。以下諸家書目皆未載,則最晚至南宋已亡佚。清儒馬國翰廣采群籍,輯得260餘條,厘為上下卷,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觀其所載,多奇聞逸事,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以為『蓋廣(張華)【博物志】之書』。在馬氏輯本下卷中,可以找到有關柰的這段記載,但卻沒有『謂之頻婆糧』一語。其文如下:
柰有白、青、赤三種。張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為脯,數十百斛以為畜積,如收藏棗栗。若柰汁黑,其方作羹,以為豉用也。
馬氏注稱此條輯自【太平御覽】卷九七○,核以【御覽】原書,所輯無誤。按【廣志】此條除【御覽】外,尚見於北朝唐宋多家著作徵引,計有【齊民要術】、【藝文類聚】、【初學記】、【文選注】(潘安【閒居賦】注)、【白孔六帖】、【廣韻】、【事類賦】等,所引文字皆不超出【御覽】,也就是說,均無『謂之頻婆糧』五字。今人王利華也對【廣志】中有關果品的材料進行了輯佚。據其自述,輯文『全部抄自南宋以前(包括南宋)的各類文獻,元及元以後的文獻所引一概不予收錄,僅偶作校勘參考』。他的輯佚結果,同樣沒有這五個字[38]。據此似可推斷,柰脯『謂之頻婆糧』一語,並非【廣志】原文所有。清人全祖望已對王象晉【群芳譜】根據【廣志】所作出的『柰一名蘋婆』說表示了懷疑。【鮚瓮ぜ】外編卷四八【說蘋婆果】:
蘋婆果、來禽(引者按:即林檎),皆柰之屬,特其產少異耳。蘋婆果雄於北,來禽貴於南,柰盛於西。其風味則以蘋婆為上,柰次之,來禽又次之。新城王氏【群芳譜】尚考之未晰。佛書所謂蘋婆果,肖如來之唇,正指北方之種而言,非柰也。王氏因【廣志】而誤耳。
柰與頻婆之名發生聯繫,大約是在唐朝。【太平廣記】卷四一○【果上】『文林果』條:
唐永徽中,魏郡臨黃王國村人王方言,嘗於河中攤上拾得一小樹,栽埋之,及長,乃林檎也。實大如小黃瓠,色白如玉。間以珠點,亦不多,三數而已。有如纈,實為奇果,光明瑩目,又非常美。紀王慎為曹州刺史,有得之獻王,王貢於高宗,以為朱柰,又名五色林檎,或謂之聯珠果。種於苑中,西域老僧見之雲,是奇果,亦名林檎。上大重之,賜王方言文林郎,亦號此果為文林郎果,俗雲頻婆果。河東亦多林檎,秦中亦不少,河西諸郡亦有林檎,皆小於文林果。
【太平廣記】載此條出處為鄭常(或題鄭遂,唐肅宗、代宗時人)【洽聞記】。今宛委山堂本【說郛】收有【洽聞記】一卷,中有此條,較【廣記】所引簡略,而確有『俗雲頻婆果』一語。據此,唐朝時曾有某種品種優良的林檎被稱為頻婆果。林檎今稱花紅,與柰形狀、品種相近,古人時常將二者混稱,故上面這種『俗雲頻婆果』的文林郎果又被稱為『朱柰』[39]。或有某一品種優良的紅色柰被呼為頻婆果,也不無可能。柰脯進而被喻為『頻婆糧』,並在後人摘抄【廣志】時由附註孱入正文。【本草綱目】諸書引【廣志】多出『謂之頻婆糧』五字,可能就是這樣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