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3|回覆: 0

[漢語教育] 語文學習中的記性、韌性、悟性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09-11-6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浪
『記性、韌性、悟性』這六個字是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李成良贈給我的,這是他二十年來治學經驗的總結,我也一直視若珍寶,把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我想,如果考『狀元』有什麼秘訣的話,那麼有這六個字就是了。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這『六字真言』尤其有價值。


一.記性


大家都反對死記硬背,這是對的。僅僅從應試的角度來看,光靠一點背死書的功夫也肯定沒戲。讀書就是要把書讀活,要能讀出書裏邊和書背後的道理。可惜有時候我們『矯枉』太『過正』了,就出現問題。我知道很多中學生壓根兒就不去背書,要背的話也就背背數理化公式和英文單詞,對那麼多的唐詩宋詞、絕妙好文是不願意去理睬的,這樣怎麼行呢?腦子裏沒有足夠的積累,一提筆寫文章就是滿篇的空話,或者乾脆咬一個鐘頭筆桿,這不僅在考場上要吃大虧,就是平時談吐之中也會讓人瞧不起的。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僧』,我們只有努力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才可能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的經驗就是多背一些書。我們的高中語文課本裏邊就有很多文章值得終身銘記。比如【涉江】,這是選人中學語文課本的一篇騷體詩,讀起來真是有妙不可言的感受。我不僅是記住了許多精美的句子和傳世的箴言,而且在精神上受到了陶冶,因為這詩篇之中,不僅有語言的美,還有音樂的美,更有人格的美!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人的記憶能力是有差別的,有的同學記性好,過目不忘,有的則要笨一點,常常腦筋短路,我就屬於後者。比如背【琵琶行】和【長恨歌】這樣的長詩,就感到吃不消。但只要自己肯老老實實地下苦工夫,一天念它個十遍二十遍,那就功到自然成了。大家看【射鵰英雄傳】,裏邊有一個情節就是老頑童逼郭靖背【九陰真經】,郭靖是個笨人,可念了八九十次之後也能成誦,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每天早晨有40分鐘左右的『早自習』時間,這個時間千萬要抓住,晨讀效果是最好的。這段時間不要拿來做題,要拿來背書。


    還有一點要提出的是,很多同學不喜歡朗讀,總是抱着書本埋着頭默默地讀或念。我則更喜歡找個僻靜的地方大聲朗讀,聲音越大越好,感情越充沛越好。我現在還記得高考第一天的早晨,因為太緊張,6號夜裏沒有睡好(這其實很正常,大家都會緊張,關鍵的是你不要因為自己的緊張而背上什麼包袱),所以頭昏得要命。這時候才6點過一點,天還沒有完全亮開,我就拿了一本上海古籍社的【古文選讀】到陽台上去高聲朗讀,從【報任安書】、【報孫會宗書】到【出師表】,越讀越覺得精神振奮,那麼多古人高大的形象都在眼前浮現,自己也禁不住覺得『高大』了起來(笑)。最後讀了一個多鐘頭,大汗淋漓,剛起床的抑鬱、焦躁一掃而光。以這樣的狀態來參加高考,應該是很不錯的。


    『記性』二字在我看來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要廣泛的涉獵,要向『博聞強記』努力。僅僅局限於課堂上的一點點東西是絕對不夠的,現在的高考也要求我們知識面要廣一些。我們應該多讀一點,多記一點。


    二.韌性


    『韌』字裏邊是有無數文章可作的。1998年的高考作文題就是『我選擇了堅強』或者『我戰勝了脆弱』,這也就有『韌』的意思。我認為任何人想要成功,都絕不能離開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韌勁。


    『韌性』特別體現在學習持之以恆上。我覺得學習上最好要有一個比較細緻的計劃,每天該幹什麼,要達到怎樣的目標,自己都應該有數。比如課外閱讀,很多同學都知道其重要性,可往往不能堅持,把大好時光白白的丟掉了。我在高二時訂了一個讀書計劃,每天臨睡前用30一60分鐘讀課外書,即使除夕之夜也沒有中斷。結果兩年下來,我把【史記】的『列傳』『本紀』『世家』讀完了,把朱東潤先生編的【歷代文學作品選】和翁伯贊先生編的【中國史綱要】讀完了,還讀了【福爾摩斯探案集】(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讀偵探小說真是最好的休息)等一大堆『閒書』,這個『成績』的得來不是靠廢寢忘食,而是靠每天那雷打不動的半點鐘!所以鄭振鐸先生就講,『不怕做得少,只要天天堅持做,最終一定有成績』!


    韌性的另一種表現是不服輸,不怕跌倒,失敗了絕不氣餒。大家讀書考試難免有許多挫折,有時甚至遇到很大的失敗。有的同學基礎不是太好,成績老是考不上去,或者在一個不太讓人滿意的中學讀書,各方面都不如別人,於是就失去信心了。其實逆境往往更能鍛煉人,所謂『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多半都是起於艱難困苦的,讀書也一樣。一定要有信心,一定不能放棄努力!


    三.悟性


    所謂『悟性』似乎不大好捉摸。王國維先生講的『古今成就大學問大事業者』經歷的『三境界』中,第三境界即『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就是講的『悟性』。我以為一個學生,如果有比較紮實的基本功,有比較廣寬的知識面,又肯動腦筋想問題,那麼他肯定會處在更高一些的『境界』中,他也往往可以有那種豁然開朗的感受。這大約即是有悟性了。


    『悟性』的得來,除了勤奮苦讀之外,還要培養懷疑精神,要善於結交學習上的朋友,後兩點是非常要緊的。


    『懷疑精神』說白一點就是要多提問題。『提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能夠提出問題,尤其是有價值的問題是了不起的,這需要有一定的知識準備,有比較縝密的思維,並且對問題已有了相當的領悟。舉個例子,【論語"微子】裏寫子路問荷丈人:『子見夫子乎?』丈人回答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這句答語一般都被理解為對孔子的批評,可仔細一想,老先生和子路剛一見面:怎麼一開口就斥責別人的老師呢?果他極為鄙夷孔子,又怎麼會對萍水相逢的孔門弟子禮敬有加,又是殺雞備酒,又是留宿呢?這個矛盾之處該怎麼解釋,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猜想可能是中間有脫漏的句子。但為了找答案,我仔細讀了好幾種【論語】的注本,收穫是很大的。


     再舉一個例子。1999年高考歷史試卷中有一個題是關於『洋務運動』評價(這個題出得好極了),我從報紙上看到以後,馬上想起自己高中時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當時我對歷史課本上的有關論述感到疑惑,比如都說中法、中日兩次戰爭之後,『洋務運動』就『破產』了,可我認為僅僅損失兩支艦隊並不意味着滿盤皆輸,『洋務運動』給中國造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近代工業佈局,引進了無數的新思想、新技術、培育了兩個全新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怎麼能說『破產』了呢?我帶着疑問讀了陳旭麓先生的有關著作,讀了【近代史研究】、【歷史研究】上的相關論文,結果也獲益匪淺。我想如果讓我來答1999年的高考歷史題,應該也能拿一個不錯的分數。


    學習上交一些朋友是很有好處的。中國古代的大學者非常注重與朋友交流切磋,因為如果獨學無友的話,只能導致孤陋寡聞。我在這點上也有切身的體會。我有幾個很好的朋友,他們要麼以文采見長,要麼數理化特別好,還有的和我一樣酷愛文史哲,和他們在一起往往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大家互相交流信息、啟發思想,而且互相鼓勵、開展競爭,這樣學習上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一個脫離於群體之外,光是埋頭死讀書的做法並不可取,讀書也需要『對外開放』。


    作者簡介:


    任羽中,1980年1月生於四川資陽。1998年四川高考文科第一名(總分626,其中語文138分,)四川省三好學生。現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學習,北大『明德』獎學金獲得者。
                                    原載【北京教育報】2000。7。19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