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7|回覆: 2

[道家人物] 【洛陽老子學會】老子歸隱史實可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3-25 15: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馮進寶

      老子是一位智者,有史書記載他博覽群書,通曉歷史,熟悉禮制,了解社會,善於縱觀歷史禍福成敗,精研各種學問和自然物象規律,形成了常人無法達到的深奧、玄妙的、豐富深深邃的智慧,被西方稱為『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

關於老子歸隱,自西漢司馬遷大作問世,『老子居周之久,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余而去,莫知其所終』。於是至漢以後,老子歸隱,史無定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那麼老子出關後究竟哪裏去了,老子辭官離去其原因司馬遷說的再清楚不過了,說老子隱君子也,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說明老子志在修道歸隱,必擇宜於修煉的清靜之所專心修煉,『致虛極,守靜篤』排除外界干擾,高度致虛守靜是他的本意,但是老子後來所為,並非辭官之後一下子形成的歸隱理念。老子出函谷關一直往西,原意再也明白不過了,一個大徹大悟的智者,不但熟悉中國歷史而且通曉世界,更何況他是一個非凡的思想家呢?在老子看來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已到了一個較高的階段,必須擴大眼界,必須往西,因為老子知道在遙遠的西方有一個文明和諧的稱之為天竺的樂園,有一位超俗脫凡的人,就這樣老子上路了,行至周至縣尹喜的家鄉,但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老子停下來歇息,在山神廟前講經佈道數日而又繼續騎着青牛西行。行至大散關,老子猶豫了,大散關茫茫沙漠,千裏戈壁,況且天氣變化無常,氣候惡劣,年邁之人不能硬撐,老子通曉此理。

      老子想了很多很多……

      中國有一句名言,開弓沒有回頭箭,泛指一個有作為有志氣的人認準一個目標搭上生命也要到達目的地,老子能這樣想和這樣做嗎?試想一個年邁之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能一頭撞在南牆上嗎?老子—聰穎的天資,達練的睿智,使他對人生、對大自然等等都有深層次的對照、思考,研究和總結,他的一舉一動都包含着道法自然,他不可能天馬行空,隨心所欲。他的修身、修真、修德、修善和慈、儉,不為天下先時時刻刻都浮現在腦海中。

返回中原,修煉養生,選擇一片淨土是老子最早深思熟慮過的問題。當然再回京都洛陽固然可以,但又萬萬不能,走時同僚們的勸說,全家老小的挽留,都不曾動搖他辭官西行的決心,既然走了,何必再回首。中原大地、厚道民風,伊水之上,有元聖生地,先哲之威,時有影響。老子在官場幾十年,工作之餘博覽群書,從元始社會到夏商王朝的衰落又到周王朝的衰落,老子深刻地記住了賢相伊尹,晚年能在伊尹的出生地歸隱修煉實乃幸事,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裏必要重提一下伊尹這個人,【史記•殷本記】載伊尹生於伊水上游,清代『耕莘古地』石碑至今尤存。伊尹作為一個陪嫁品到商都,後來商湯王很器重他,伊尹以滋味說湯而論治國之策。【呂氏春秋•本味】還提到伊尹在與湯王的對話中曾以湯為喻,『有其新,棄其陳』,後來影響到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哲理形成。【資治通鑑】中還提到伊尹『閔生民疾苦,作湯液本草,……』,可以看出中藥湯劑的創始人也是伊尹,難怪老子精通中草藥,在老君山留下了那麼多土單驗方。

      可以斷言,老子千裏迢迢到欒川景室山尋跡歸隱,其實質應該是修身養性和進一步研究伊尹文化。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1-3-25 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欒川景室山因老子歸隱修煉而更名為老君山。從【道德經】中我們可以得知,老子非常重視生活環境,他強調擇善地而居,在求學無望西渡難成之時,選擇什麼樣的善地才適宜修道養生,老子必然要認真地斟酌,反覆地思考。

      景室山是靈氣凝結之福地,自古就被稱為伏牛山主峯,老子當然對景室山了如指掌。景室山有萬峯朝聖之狀,氣勢磅礴,氣脈源遠,氣象祥和,古有元聖伊尹誕生,其風水寶地正是擇居修煉的最佳場所。老子選擇景室山歸隱,雖然不是最早所想,但在大散關思考回程時他已胸有成竹,決非偶然。老子西行不成選擇歸隱對外守口如瓶,外人皆知老子出關而去,最後結局世人難以猜測,就連大名鼎鼎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老子歸隱後四百餘年才寫出【史記•老子列傳】,喟嘆『莫知其所終』,今天看來,司馬遷是局限於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也只有如此交待而已,豈知由於他的偏見造成了普天下眾多的名山都稱之為老君山。中原乃至秦邑地域有老君山謂稱,與老子足行千裏,出函谷尋跡歸隱關係密切,事出有因,無可置疑,而遠居中原的雲南、四川等地,老子無論如何也不能到達,按古時體制及社會風情而論,則可認為是自唐以後朝廷官員為官一任尊老子為貴,威震一方起名紀念罷了。唐王敬奉老子,天下為官者當然也不敢怠慢。

      民間傳說老君山頂老君廟始建於北魏年間。從東周末期老子歸隱至南北朝北魏時歷經七百餘年民間才在老君山給老子蓋廟,足以說明古時欒川在中原地理位置的偏僻,其實在漢朝時民間就有老君廟出現,只不過大都在京城修建。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開元盛世時,賜封欒川老君山為天下名山,委派大臣蔚遲敬德監工重修老君廟,是因老子歸隱之故。在歷史上對老子最為崇拜的皇帝是唐高宗李治,他曾親臨鹿邑縣太清宮拜謁老子,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老子之母為『先天太后』,封老子之父為『先天太皇』,並下詔書改鹿邑縣為真源縣,寓意鹿邑為真理的發源地。武則天稱帝後更是對老子崇拜萬分,誠信之極,又下召改真源縣為仙源縣,把老子封為得道成仙之人,而老子出生地則為仙之源,以表明武氏王朝比前朝更加捍衛和尊敬老子,其實也是和他人一樣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和鞏固其統治地位而已。

      老子歸隱景室山從歷代藏書中難以有專著尋跡,只有至唐以後碑文和地方志上記述其歸隱史實。從老君山現存殘碑上可以得知,老君廟始建於北魏年間,有老子隱居的朝陽洞(又稱老君洞)修煉遺蹟;隋朝確認景室山為老子歸隱地更名景室山為老君山;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尊老子為『帝室先系』,派重臣監修老君山道觀,鐵瓦蓋頂,石牆漿砌並鑄老君銅牛像,至此登山朝拜者人流如潮,絡繹不絕,尤其每年夏曆四月八廟會通往老君山頂的四十裏山路行人如龍,名噪天下,五步一跪,三步一叩和封口朝拜者大有人在,成為一景。

      現在老君山留下來最多的文物是明朝時期,萬曆皇帝軟弱多病,仰慕老子修道養生而健康長壽,把生命與帝業寄托在老君山老君爺神靈之上,鑄造大鐵鐘,虔誠保佑,『皇帝萬歲,太子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鍾文清晰可辨;老君山詔諭碑祈禱『朕躬康泰,無疆福壽,民安國泰,天下太平』;萬曆三十一年,朝廷印造【道大藏經】頒發老君山,史有記載。除此以外最為珍貴的文物六丁六甲護法神將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清【南陽府志•校注】嘉靖本卷二載:『老君山,在內鄉縣北250裏處,突峯懸崖,隱現雲表。世傳老子學道於此,藥灶、丹爐遺蹟俱存』。

清【盧氏縣誌•碑誌】載:『北魏時,為作紀念,在山上建有老君廟,到唐太宗時重修,由大臣蔚遲敬德監修』。

      清【盧氏縣誌•文藝志】載:『老子修煉於景室山。在治東南200裏處,老君仙山是也,蟠踞中南之首,太和嵩少為副,絕頂巍峨際天』。

      從以上錄抄的各府、縣誌可知,在老君山隱居修道的老子即【史記】中司馬遷所述的出函谷『不知其所終』的老子,那麼欒川老君山理所當然就是老子歸隱地了。

      清靜無為,虛無飄渺。老子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演變成老君爺—一個受人尊敬的神,於是人們就蓋廟紀念他,供奉他。無論是人,抑或是神,都充分展示着老子的不朽和豐功偉績,一部五千餘言的傑作,被稱為古代最偉大的哲學思想,可以說他既有當時的歷史高度,又有當時的科學發展的深度,老子對社會、人生等方面的重大問題的觀點、分析、論述和實踐都達到別人尚難達到的境界。迄今為止的許多社會發展事實又都證明了這種思想的科學性和真理價值。

      老子是不朽的,為尋找真理求治國之道,從東至西,又轉輾千裏沿虢國古道到欒川登景室山,可見其精神力量之強。老子隱居景室山修道養生獲得長壽,為後人留下了幾多神密。老子的為人處事重厚道而不薄情,重實在而不虛偽,在景室山傳授知識,丹藥劑世,積德行善,廣做好事,歷代皆有口啤。

      老子避開世俗,隱名埋姓,在景室山專心修煉,但他煉丹濟世,攝生渡人,其蹤跡最終難免使人不知,久而久之被神化抬高由人到神,以至後來歷朝各代在老君山都出現過老子顯靈救助蒼生的神化故事,繼而出現物象神化迷離撲朔的老君台、老君杯、老君鑽、老君磨、仙人橋、悟道石、煮人鍋、飲牛池、老君丹、老君拴牛樁等,就連明太子火慈烺逃亡欒川深山也不忘藏身老君山,夢想托老君爺之福,保佑江山恢復。

      在欒川民間,自古以來流傳着一個老君散丹救人的『平安節』。傳說老君來到景室山隱居修煉,有一年瘟疫流行,人死大半,老君心急如焚,大發慈悲,於正月二十三日來民間散發金丹靈藥,防疫救人,果見成效,人們為了紀念老君,把正月二十三定為平安節,至今在欒川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焚香祈拜老君,祈禱平安,並用金鉑和黃裱剪成老君騎牛散丹剪貼畫,貼在大門之上。『正月二十三,老君來散丹,門上貼金牛,四季保平安』,村村落落大人小孩都會唱頌,廣為流傳。

      無獨有偶,在老君山老子騎神牛像前,大人小孩皆知『摸摸神年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神牛項,一輩子不生病;從頭摸到尾,一生無懊悔』。如此等等民間傳說一代一代傳,不教自會。

神話歸神話,老君丹在欒川流傳已久確是事實,老君山下方圓百十裏上年歲的人大都能說出幾個老君丹的土單驗方來,也許是受了老子的影響吧。

      老子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源文化,對中國、對世界、對人類產生了不可比喻的作用,作為老子歸隱地我堅信堅定不移地開發研究和弘揚傳承老子文化,必將給社會和諧發展帶來生機。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3-25 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考史寫得像小說一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