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8|回覆: 0

[漢語詞典] 淺析語言學中排斥形式並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1)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2-24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近年在國內興起的『中國文化語言學』主要分為三大流派:「雙向交際文化語言學派』、『社會交際語言學派』、『全面認同文化語言學派』。這三個學派在觀點上有一定的差異,有的甚至是對立的。例如『雙向交際文化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游汝傑認為應該從生物、物理、信息、人文這幾個方面來研究語言的性質。雖然『人文』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得從生物、物理、信息這幾個方面找尋客觀依據。而『全面認同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申小龍的觀點則恰恰相反,他在漢語語法研究中特別重視『意合』,也就是特別重視語言中的文化因素,而對百年來的漢語語法研究持否定態度,基本排斥以【馬氏文通】為代表的對現代漢語的形式的分析。  
    由於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形式為依據,因此在高一虹的【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差異與理解】這本書中,申小龍的專著的英文譯本受到了奈達先生的激烈抨擊。  
    一、形式、社會和心理  
    『系統語言學從社會角度研究語言,不重視語言的心理基礎;轉換生成語法從心理學角度研究語言,不過問語言與社會的緊密關係。』儘管如此,兩者都是以對語言的形式進行分析為基礎。而申小龍則更加重視從心理學角度和社會學角度去研究語言,基本拋棄『形式』的研究。因此引起了衝突。  
    例如這段話:  
  『這種以邏輯事理顯示語法結構和脈絡的意合方法和以人的主觀感覺來體驗認同語言組織的『神攝,,方法,都說明漢語語法是一種需要人的主體意識積極參與的語法,而不是像西方形態語言的語法那樣可以對之進行客觀、冷靜的形式標記分析的語法。漢語的這種主體性強、人的因素突出的特點,我們稱之為漢語的人文性。』  
    奈達先生的評價是:  
  『什麼是邏輯事理的「脈絡」?無法讓人理解。』  
    奈達先生無法理解邏輯事理的『脈絡』,這是因為這個『脈絡』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體,無法從形式上進行分析,所以讓人感覺無從着手。在西方語言發展史上,馬泰修斯證實並發展了法國古典學者亨利・維爾(Henri Weil)於1844年完成的【古代語言與現代語言的詞序比較】的啟發,發現了句子中的三種成分:主位、過渡、述位。並且,他認為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是所談論的對象』,『是已知信息,至少是在特定情境中十分明顯的信息。』述位是『話語的核心,是說話人對主位要講的話,或與主位有關的話。"如果說主位、過渡與述位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個『脈絡』。那麼不同的人對這種『脈絡』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韓禮德在分析成人話語中的語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時,也採用了『主位』和,」述位』這兩組概念。但是認為主位所表述的是已知信息,述位主要表述新信息,有時也可以表述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組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