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7|回覆: 0

[漢語詞典] 如何推斷文言實詞詞義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09-11-6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絡
(一)以形析義法。漢字是表意文字,一個漢字的形體構造常常與這個漢字初始所表示的詞義有或近或遠的關係。漢字中的形聲字佔80%以上,其義符也為我們領悟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漢字的形體結構特別是義符來探求、解說實詞詞義。如:『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賈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滄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義應與水有關,聯繫後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滄溟』為『大海』的意思;『輟』字,口旁,與吃、喝、叫有關,聯繫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斷其含義是『吃』或『嘗』。再如:『(先軫)免胄入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兒』指人,上部『二』指明字義所指部位在人體頂部。故『元』是表示『人頭』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頭上。『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擊人頭部,因而『寇』指『盜賊』。『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頭。

    (二)以音猜義法。古代漢語中,語音和語義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可以運用聲訓(訓詁學術語)原理,找到通假關係,用本義去解釋借義。如:『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句中『頓』與『鈍』字形相似,讀音相近,『鈍』的含義是『不鋒利』,『甲兵頓弊』就是『甲弊兵鈍』,意即長期放棄戰備,鎧甲破弊,兵器也不鋒利了。『頓』通『鈍』。又如:昌期少年,不閒吏事,(閒:空閒)(04年湖北卷試題)。句中『閒』與『嫻』通假,『熟悉』的意思,『嫻於辭令』即為明證,『不閒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試題把『閒』理解為『空閒』就是錯誤的。

    (三)溫故知新法。對於某些詞義不明,就要回憶它在哪些已學過的課文中出現過,是什麼意思,哪種含義與這個語言環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處的含義。如:『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艱。』句中『及』已知學過的義項有『趕上』『到達』等意思,『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淵明【陶花源記】)即是依據。這裏用法與『到達』相接近,但不確切。『到達』可引伸為『接觸』,由此再引伸為『實踐』。該句中『及』即為『實踐』的意思。『履』字,已知學過的有『鞋子』之義。如『鄭人買履』,接觸過的成語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講,這是『履』的本義。此句中的『履』應是在本義的基礎上引伸為『走過』、『經過』或『實行』的意思。再如:富人不佔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質:質問)(05年重慶高考試題)『質』字,已學過的有『做人質』『做抵押品』的意思(『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即為明證),全句意為『有富人不佔有田籍卻以別人的田券作抵押霸佔土地萬畝』。又如,高考題判斷下列選項的正誤:A、諷帝大征四方寄技諷:勸告。B、咸私哂其矯飾焉 哂:譏笑。C、恐為身禮品,每遇人盡禮遇:優待。D、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務:致力。本題考查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所考查的這幾個實詞確實是在古詩文中十分常見的,或曾在課文中見過,或在常見成語中使用,我們完全可以比照相關的句子去理解:A項中的『諷』比照『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諷齊王納諫】),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C項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竊符救趙】),D項中『務』比照『除惡務盡』等等。它們各自與課文中的這些句子或成語相同的詞意思一樣,然而,畢竟本題有一定難度。C項中的『遇』解釋為『優待』似乎也正確,無論是『遇臣甚厚』還是『每遇人盡禮』,『遇』句都有『優待』之意,但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決:一是『遇』這個詞本身不含『優』的意思,只是對待;二是聯繫原文段上下文來看,後半句『遇……盡禮』合在一起為『以禮善待』之意。所以『遇』應為『對待』的意思,故C項解釋是不正確的。

    (四)以今推古法,即以現代漢語中的合成詞,成語語素意義來推斷該語素在古漢語中的含義。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現代漢語中組成的合成詞有『疏通』『疏導』『疏浚』等詞,這些詞中的語素『疏』,與『通、導、浚』都是同義並列,因此,『疏』解釋為『通』,這樣『疏八珍之譜』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可以喻大(喻:比喻)(2005年遼寧卷高考題選項)現代漢語有成語『家喻戶曉』、『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選項文句意為『(我陳述的事情雖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故選項解釋是錯誤的。

    (五)互文見義法。古人常在並列短語、對偶句、排比句的對應位置是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只要知道其中一個詞的含義,就可以推斷出另一個詞的含義。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彼竭我盈』是由兩個主謂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處於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兩個意義相對的詞(由彼、此相對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盈』是『充盈』。再如『求全責備』、『化險為夷』兩個成語中,『責』與『求』相對,『責』與『備』相對,而且可以判斷它們是同義關係;『夷』與『險』相對,而且是反義關係,『夷』就是『不險』,就是『平坦、平安』之意。又如『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句中講『春』『秋』兩季之事,『春耕』對『秋斂』,可推出『斂』即『收割』;『補不足』與『助不給』相對,『助』即『補』,『給』即『足』,成語『家給人足』可資佐證。

    (六)隨文斷義法。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通常會有不同的意義,推斷詞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把詞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據已知條件加以仔細研釋。如【項脊軒志】說:『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句中『借』字,教材註解為『借閱』,就大為不妥。因為,借閱一本幾本書尚可,哪有『借』滿架書之理呢?況且,歸有光是書香門第,所讀之書又不會是什麼珍本秘書,一般是用不着去『借』的,此處『借』當理解為『堆疊』之意為妥。再說『偃即嘯歌』也決不是教材編者所說的什麼『悠然自得』『豪放高歌』,因為這太不合情理了。滿架之書,不好好讀,還要搞什麼『自得』『高歌』,豈不是心浮氣躁,用心不專?其實這四個字是描寫他讀書非常『投入』的情景,『偃仰者』,頭之低昂也;『嘯歌者』,放聲吟誦也。又如『彼非不欲多負,力不贍也。贍:贍養(2005年北京春招題)』,原文是講一個相貌奇特而力大無比的漢子,不怕毒蛇猛虎,常在夜間打柴,而且獨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一般人只能背一百斤,他把柴賣給別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錢,人們不解其中緣故而問他,他說了上面這句話,意為,他們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沒有我大,沒有辦法。句中把『贍』誤解為『贍養』毫無語境依據,應解釋為『足夠、充足』之類的意思才對。

    (七)成分分析法。根據詞語在句子中的語法位置、功能、作用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這種方法叫『成分分析法』。如,同樣一個『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中,它做謂語,而且帶有賓語,釋為『藏匿』;在『微行入古詩』中,它做狀語,修飾『行』,釋為『暗暗地,隱蔽地』;在『微風鼓浪』中,它做定語,限定『風』,釋為『微小、微弱』。又如『(優孟)多辯,常以談笑諷諫辯:辯駁『(2005年全國Ⅲ卷試題)句中『辯』作『多』的賓語,顯然只能翻譯為名詞『辯才』,還有『庭除甚蕪,堂屋甚殘除:廢棄』(2005年浙江卷)』,句中『庭除』『堂屋』均作句子主語,『除』翻譯為動詞『廢棄』顯然不對,應譯為『台階』才講得通。

    (八)邏輯分折法。如『陳勝、吳廣乃謀曰:「今王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這句話中的『亡』與『舉大計』並舉,而其結果都是『死』,可見它決不會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兩個『亦死』而來,意思是『同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