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60|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中華一體』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由來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3-15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日報
近二三十年來,有兩個重要理論命題,即『中華一體』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先後提出,並為學術界所認同。其實,它們可視為一個命題的前世和今生。
  『中華一體』
  凝聚於華夏――漢民族
  『中華一體』論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著名遼金史學者張博泉教授首倡的。他的【『中華一體』論】一文刊載於【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6年第5期。他認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先後經歷了『前天下一體』、『天下一體』及『前中華一體』、『中華一體』這樣兩個時期四個階段。『前天下一體』是指秦以前,『天下一體』是指秦漢到隋唐;『前中華一體』是指遼宋金,『中華一體』是指元明清。不管是『天下一體』,還是『中華一體』,都包括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在內。此文標誌『中華一體』思想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和確立。
  1988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學發表題為『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的長篇演講,全文近3萬字。次年,在此基礎上出版費孝通等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除費孝通的講演外,該書還收入其他幾位學者的相關論文。費孝通概括論述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認為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在這個多元統一的格局中,華夏――漢民族是各民族凝聚的核心,把多元結合成一體。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的提出,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並逐漸為學界所認同和接受。
  『中華一體』側重歷史學的論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則依據民族學、人類學的考察,兩者可視為這個命題的前世和今生。
  檢討『正閏觀』
  回應『征服王朝論』
  『中華一體』、『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命題的形成和問世,既有其歷史原因,又有其時代背景。
  所謂歷史原因,是因為這個命題並非憑空出現的,是論者對幾千年中國歷史發展過程的總結和概括,也是對歷史上所謂『正閏觀』、『夷夏之辨』的檢討和批判。『中華一體』的提出,尤其如此。
  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結果。歷史上傳統的『正閏觀』,即正統和非正統的觀念,是以漢族為正統,以中原建立的政權為中國,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貴中華,賤夷狄』的理論。不過,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聲音。如唐太宗就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打破了強調華夷畛域的民族偏見。遼金以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傳統的『正閏觀』、華夷觀發生很大的變化。遼代中期以後,摒棄了那種以漢族為中心的『嚴華夷之辨』、『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觀念。金代把傳統的正統觀批判地接受過來,繼承和發展了以前那些否定和淡化華夷之別、區域之分的主張,形成同其他朝代既有共性又有特點的正統觀。到元朝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傳統『正閏觀』更顯過時。元人在修遼宋金三史時,經過多年的激烈爭論,最後決定遼宋金三史『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儘管當時有人反對,甚至到明朝還有人舊話重提,也都無法改變遼金元的正統地位。清朝也是漢族以外的北方民族為統治民族的政權。從秦統一中國到清代的兩千多年發展進程中,經歷了一次次民族大遷徙、大融合,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民族,包括各民族在內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就是『中華一體』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命題的歷史依據。
  『中華一體』論的出現也有其時代背景,它是針對海外中國史研究中的一些理論而提出的。
  在海外中國史研究(主要是北魏、遼、金、元、清史研究)中,長期流行一種所謂『征服王朝論』,它是相關研究中的主流理論和指導思想。
  『征服王朝論』是美籍德裔學者魏特夫在1949年出版的【中國社會史――遼(907―1125)】中提出的。他把所謂『帝制中國史』劃分為兩個類型。第一類是典型的中國社會,以秦朝、漢朝,以及隋朝、唐朝、宋朝和明朝為代表;第二類是征服和滲入王朝,指中國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其中又分為以北魏為典型代表的『滲透王朝』或『滲入王朝』,以及遼、金、元、清四個王朝所組成的『征服王朝』。
  『征服王朝論』直接借鑑和承襲了20世紀初以來日本中國史研究者的某些觀點,『征服王朝論』以及其前後出現的類似理論,如『南北對立論』、『異民族統治中國論』、『騎馬民族國家論』等,儘管其內涵不盡相同,但都過分地強調我國南北地區差異、漢族與非漢族的對立,淡化、否認漢族對非漢族的深遠影響,肢解、分裂歷史上的中國,等等。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儘管已被廣泛認同,但是作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尚待進一步充實、發展和完善。
  關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命題,目前還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為了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有必要對『中華一體』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進行長期深入的探討,從而使之更臻科學和完備,在開展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中發揮更大作用。(宋德金文,徐水涯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3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