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1|回覆: 0

[論史] 戰國君主論探析(6)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12-6 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二、法家:人性的悲歌


    『關於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的、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當你對他們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是整個屬於你的。當危險還很遙遠的時候,他們表示願意為你流血,奉獻自己的財產、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這種需要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們就背棄你了。』55
    馬基雅維裏這句被廣為稱引的名言揭示了人類本性中卑劣的一面。『Great man thinks alike/英雄所見略同』,比他早了近兩千年的中國先秦時期的法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通觀法家諸派,他們關於人性的認識,可以簡單地歸結為一個『利』字。【管子】中說:『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惡死,莫不欲利而惡害』56;【商君書】中說:『民之於利也,若水於下也』57;韓非也講:『人臣之情非必能愛其君也,為重利之故也』58,等等。荀子的性惡論還為人性的後天改造留下餘地,主張在『聖人』、『大儒』的帶領下『化性而起偽』。但在法家這裏,這種改造純屬多餘:人性本利,無需改造,也不可能被改造。對君主而言,他要做的只是用什麼樣的手段把人追逐利益的本能納入到可以有效掌控的軌道上來,為自己的統治服務。這也正是理解法家君主論的訣竅。
    在法家筆下,人性被貶抑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韓非說,生了兒子,父親歡欣鼓舞;生了女兒,就把她殺掉59。這樣做,是因為從長遠來看,兒子要比女兒更有利於家庭。作為儒家政治出發點的個體家庭內部的親情被徹底否定了。儒家從家庭推衍出的君主以仁愛治理天下的結論,在韓非看來更是荒謬:『母不能以愛持家,君安能以愛持國?』60君主和臣民之間就是一場赤裸裸的交易。『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61好一個『市』字,點出了政治的交易的本質。但這場交易又不能放任自流。因為,如果任憑個人去追逐自身利益,就勢必損害現實的政治秩序,從而進一步加深社會的動盪不安。春秋戰國長期的混亂正是缺乏有效的中央控制機制而完全放任個人對利慾的追求的惡果。所以這場交易不可能是『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它的展開必須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規範。法家君主論的任務就是完成這一制度建設。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62。這位『中央聖人』是所有制度的起點和歸宿。
    儒家的君主是一位方成的(becoming)道德神,引領子民回歸到已經消亡的堯舜禹時代的治世當中,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法家的君主則是隨着歷史的發展而產生的。儒法兩家的歷史觀是迥異的。在儒家眼中,歷史的發展是一場回歸,是『後向的』(back-ward);法家的則是『前進的』(forward)63。【商君書】中有『上世』、『中世』和『近世』的三分法64;韓非更有『上古』、『中古』、『近世』和『當今』的四分法65。總之,歷史是向前演化的。在演化的特定階段,原始社會的和諧被打破了,為了取得對有限生存資源的最大佔有而引發了各種鬥爭;在這些鬥爭中產生了最初的帝王。這些帝王又逐步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君主。帝王君主的功能就是『救群生之亂,去天下之禍』。法家的這些認識是現實主義的;關於君主產生的歷史推理更有着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法家的君主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再不必為自己身份的合法性和確定性所困擾。
    君主的絕對性需要歷史的證明,更需要的哲學的證明。為此,法家提出了『君道同體說』66。許多學者認為法家的本原在於黃老學說,但對其間具體內容的傳承多有爭論。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法家君主論中『道』的觀念顯然受到了老子學派的影響。『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67。道是萬事萬物的本源,是一切運動變化的總規律;這是道法兩家都秉持的觀點。從道出發,兩家都提出了『無為』的政治主張。道家的無為是根據道本靜的特點而設計的一套治國術,主張儘可能的息欲寧神,不去擾民,最終達到全性葆真,天下大治。這是道面向人心的消極的上揚。法家的道包含了兩層含義。首先,『無為』指君主不必為證明自己的身份而有所作為。『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68;『明君貴度道之容』69。君與道是完全一致的;這一點容不得任何懷疑。孔孟君主論對君主的哲學論證實際上否定了君主的絕對性,從而把君主置於時刻都危如累卵的境地。稍有不慎,君主就有可能招致自身的被拋棄。在現實中,他們只好每時每刻都謹慎從事。而法家的論述則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法家的君主是所有君主中最從容不迫的。再者,法家的『無為』還是君主實施統治的具體手段。由於道無形無色,無從把握,而君道同體,所以君主的統治也應與此類似。『寂乎其無位而處,x乎莫得其所。明君無為於上,君臣竦懼乎下』70;『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71,……君主這種無形的控制讓人不寒而慄。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一種在冥冥之中行施生殺予奪大權的神秘力量。處在其下的臣民不知道要承受多麼大的精神壓力!這哪裏是人間的統治術,簡直是令人恐怖的魔法!
    通過對君主地位的歷史與哲學的雙重論證,法家完成了對君主的絕對化和神秘化。劉澤華先生把這一過程稱之為對君主的『聖化』。在我看來,『聖化』遠不如『魔化』更為貼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