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8|回覆: 0

[論史] 貴妃作秀:萬曆皇帝被迫封宮女之子為太子(2)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12-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浪讀書
第二,抨擊為【閨範圖說】作序的鄭貴妃。說你鄭貴妃作序重刊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要在天下人面前亮相,在天下人面前作秀嗎?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表現你有才華,你和東漢明帝的皇后馬氏同樣的賢德嗎?你把皇后放在什麼位置?這不是為自己做皇后、為兒子做太子做輿論準備嗎?
第三,抨擊一批在國本問題上態度曖昧的官員。【憂危f議】指名道姓地說,呂坤與鄭貴妃的伯父鄭承恩以及其他多個官員已經結成了同盟。這個同盟的宗旨,就是要干廢長立幼的勾當,就是要立鄭貴妃的兒子皇三子為太子。
有鑑於此,這個名為【憂危f議】的『妖書』號召全體正直的官員和民眾聯合起來,共同揭穿、共同挫敗鄭貴妃的陰謀。
這可以說是自國本爭議以來的十多年間,火力最為猛烈、影響最為深遠的對鄭貴妃的攻擊。文官們有關國本的奏疏,只有皇帝看得到,只有內閣大學士和司禮監太監們看得到,如果皇帝『留中不發』,甚至內閣首輔也看不到。而這個『妖書』就不一樣了,幾天之間,全北京都知道了,幾個月之間,可以傳遍大明王朝的城市與鄉村,甚至可能傳到蒙古、朝鮮。這個影響太大了。
萬曆皇帝對這個『妖書』的出現極為惱怒,但錦衣衛和東廠卻沒有查到關於『妖書』炮製者的任何蛛絲馬跡。『妖書』的作者署名是朱東吉,這是一個化名,誰也不知道這個朱東吉是誰。
萬曆皇帝只好『夜半傳旨』,命廠衛逮捕並拷訊吏科給事中戴士衡及全椒知縣樊玉衡,因為這兩人在貴妃作序印書之後曾經首先跳出來,對貴妃進行攻擊。以萬曆皇帝的聰明,他其實很清楚,戴士衡和樊玉衡二人與這個『妖書』不可能有關係,但他氣不過這二人出風頭,於是借着這個『妖書』的機會,將戴士衡『永戍』廣西廉州,樊玉衡『永戍』廣東雷州,另外有一批官員也因為這件事情受到牽連。
但處置歸處置,卻抵制不了『妖書』的巨大殺傷力。無論是內閣還是部院、科道,無論是外廷還是內廷,無論以前對國本的態度如何,在【憂危f議】也就是這個『妖書』出現後,幾乎都要求早日冊立皇長子朱常洛,以斷貴妃的圖謀,也免得人們再生懷疑,致使人心浮動。
這個『妖書』也對整個鄭氏家族產生了強大的壓迫力。鄭貴妃再也沒有了作秀的心情,她帶着皇三子朱常洵,在萬曆皇帝面前哭訴不已。哭訴什麼?可能是哭訴自己的善良好意受到歪曲,請求皇帝為她做主。鄭貴妃的伯父鄭承恩是鄭氏家族實際的首腦,見到『妖書』之後 『大懼』,連夜進宮為自己辯解。還有鄭貴妃的哥哥鄭國泰,一再上疏,請求皇帝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對於鄭貴妃和鄭承恩的反應,萬曆皇帝可以理解,但鄭國泰的上疏,則完全出乎萬曆皇帝的意料。大舅子,你這個時候來湊什麼熱鬧?他下了一道諭旨給內閣說,關於立太子的問題,朕早說過自有主張,任何人不得再來騷擾,鄭國泰此時上疏,是何道理?
這時的內閣首輔已經不是蘇州的申時行,而是浙江寧波的沈一貫。沈一貫在給皇帝的答覆中趁機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他說,鄭國泰此次雖然是違旨,卻可以看出他的小心謹慎和顧全大局,應該給予嘉獎。他又接着說:『國泰之意,一則欲闡揚皇妃之賢名,使無訛言;一則欲促使己家之福祥,使無後患。』(【明神宗實錄】卷539)
內閣首輔沈一貫的這番話十分老到,他在暗示皇帝,也在暗示貴妃,立皇長子為太子,乃大勢所趨。如果想要保全鄭貴妃、保全鄭氏家族,唯一的辦法是早立皇長子為太子,既斷了鄭氏的念想,也可以平息人們對鄭氏的譴責。拖得越久,對鄭氏越不利。當然,也許有一句話沈一貫不能說,什麼話不能說?皇上在世的時候固然可以保全鄭氏,一旦皇上不在了,這鄭氏還不像西漢時期的呂氏一樣被人收拾嗎?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萬曆皇帝也沒有辦法。經過與朝臣的反覆討價還價,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也就是這個名為【憂危f議】的『妖書』流傳三年之後,萬曆皇帝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折騰萬曆皇帝、折騰明朝近二十年的國本之爭,終於有了結果。
三、樹欲靜而風不止
但是,卻塵埃未定。因為人們仍然在擔心,擔心鄭貴妃及其子福王朱常洵,乃至皇帝本人,時刻都在謀求翻盤。因為在封朱常洛為太子的同時,還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而這個福王一直賴在京師,不去封地洛陽。在一些地方,還時不時發現讚頌所謂『皇三太子』的碑刻。有人認為,這或許就是鄭氏家族及其追隨者在製造更換太子的『圖讖』。
怎麼辦?『妖書』【憂危f議】已經有了成功的範例,所以,鄭貴妃作秀的舊事重新被人拿出來說事。
萬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清晨,內閣的一位大學士朱賡便誠惶誠恐地來到內閣的值房。這位朱賡是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萬曆十七年,因為母親去世,時任禮部尚書的朱賡回鄉守制,從此退居林下。但到萬曆二十九年九月,內閣員缺,六部的多位尚書翹首以待,但萬曆皇帝一概不用,命已經退出政壇十多年的朱賡入閣任職。耳根清淨的朱賡早已厭煩仕途,打算安安靜靜度過晚年,所以一再推辭。但經不住聖旨一下再下,第二年的四月,年過古稀的朱賡萬般無奈來到了北京。
才到北京一年多,一件看似完全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就找上門來。
原來這天天還沒亮,家人就呈上一個小冊子,說是門子一開門,便發現了它,不敢細看。朱賡開始或許並沒有在意,因為這年頭無奇不有,各種各樣的傳單時時會出現。但一看這個傳單,朱賡不由得大吃一驚,腦子『轟』地炸開了,又是一篇政治謠言,一篇『妖書』,一篇關於國本的『妖書』。
這個『妖書』的題目是【國本攸關】,副題則是【續憂危f議】。也就是說,這個『妖書』自稱是鄭貴妃作序的【閨範圖說】的又一個跋,針對的還是鄭貴妃的序。幾年前的那個【憂危f議】,作者用的是化名,叫朱東吉,是一份化名傳單。如今的這個【續憂危f議】,作者則是冒名,冒一個御史、一個給事中的名,是一份冒名傳單,說明『妖書』的作者更加肆無忌憚。而且,不僅是朱賡的住處,在北京的部院大臣住處及各衙門,都發現了『妖書』。
那麼,這個『妖書』說了些什麼呢?
第一,雖然太子已經冊立,但鄭貴妃和她的同夥們人還在、心不死,抱團抱得更緊了,蠢蠢欲動,圖謀更換太子。
第二,這個集團的核心共有十人,包括兵部尚書在內的四位高級文官和包括錦衣衛都督在內的四位高級武官,都是有名有姓。而更著名的是另外兩位:一位是提督東廠司禮監太監陳矩,這是個能量通天的人物;還一位便是內閣大學士朱賡。
第三,這個朱賡其實沒有什麼本領,他退居林下十多年後還能以七十歲高齡進入內閣,只是因為他的這個姓名。姓『朱』,這是國姓,大明朝的皇帝就姓朱。更重要的是他的名,『賡』,朱賡的『賡』字和更換的『更』諧音,皇帝讓朱賡入閣,就是暗喻要更換太子。
前面兩條無疑是捕風捉影,最後一條更是牽強附會,但你也沒有任何理由來解釋朱賡的入閣。比他資歷深、比他年紀輕、比他更能幹、比他威望高的大有人在,為何就選了這一個?
什麼叫『妖書』?這就叫『妖書』,讓你將信將疑,讓你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否則就不是『妖書』,就無法『妖言惑眾』了。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萬曆皇帝本以為立了太子可以清靜一些日子,沒想到還是有人如此搗蛋,就命廠衛大索京師,必欲得此製造『妖書』之人。更嚴重的是,無論是樂新爐的飛語,還是這兩次的『妖書』,都指名道姓地抨擊一些官員,又指名道姓地褒揚一些官員,在官員之中進行列隊、分類。這就造成了官員之間的互相猜測、互相懷疑,一些實權派的官員開始以追查『妖書』為由打擊政敵。一時之間,人人自危。
幸虧此時有一位名叫生光的山人落網,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派別鬥爭。
生光是北直隸文安縣縣學的學生,但他並沒有好好在縣學讀書,而是走南闖北,多次遊歷塞外,屬於我們說到過的到處謀生的那一類山人。
【續憂危f議】『妖書』案發生時,生光因為造另一『妖書』,對鄭貴妃的哥哥進行訛詐,被東廠拘捕。東廠的首領如獲至寶,希望在生光身上找到破案的契機,至少也得讓他供出幾個不順眼的官員,置其於死地。但是沒有想到,這位生光雖然是個江湖騙子,卻是一條真正的『光棍』,有一身錚錚鐵骨。任憑東廠校尉軟硬兼施、刑具用盡,生光只承認自己訛詐了鄭氏,雖死無怨,但決不誣陷他人。
於是案子僵在那裏,移交給了北京的巡城御史。這位御史靈機一動,生光的死罪是免不了的,不如趁機給他一個栽贓。栽什麼贓?把【續憂危f議】這個案子也栽在生光身上,快速結案,以免株連多人。但是,如此大的案子,光靠一個巡城御史是擔當不起的,甚至光靠刑部也擔當不起。一旦皇帝問罪,一旦有人揭露出去,誰敢承擔責任?
這個時候,不能不說到陳矩,就是那位提督東廠的司禮監太監陳矩。他是個手眼通天的人物,雖然是宦官,但在『妖書』問題的處理上,卻表現得比士大夫、比內閣首輔更有擔待,更加高風亮節。雖然他被『妖書』說成是鄭氏陰謀集團的核心中的核心,卻對幾位可能被牽連的清流派領袖十分敬重,特別是對事態的發展表現出深深的憂慮。他不希望因為這個『妖書』而濫及無辜。
巡城御史張冠李戴的栽贓方案提醒了陳矩。陳矩大喜,反正這個生光是要死的,不如把所有的事情都堆在他身上。於是,都察院、刑部、東廠聯合欺騙皇帝,說『妖書』案已經告破,一切都是這個名叫生光的光棍在搗蛋,沒有團伙、沒有脅從。於是,生光被處死,『妖書』案了結。
諸位可能又要問,這麼簡單就結了案?
世界上許多複雜的事情,其實是可以被人們簡單地進行處理的。比如我們這一講所說的由於鄭貴妃的作秀而引發的連續兩起『妖書』案。那麼,那些心存報復的實權派官員就這樣罷手了?不罷手怎麼辦?第一,陳矩的權威在這裏,你得罪得起他?第二,你說生光不是案主,那東廠撤出,你接着破案,你破得了嗎?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第三,陳矩一個宦官,挺身而出保護文人,你科舉出身的文官,敢繼續殘害同類嗎?
世界上許多簡單的事情,也可以被人們弄得很複雜。比如我們連續在說的這個國本問題。如果萬曆皇帝沒有對鄭貴妃那麼偏愛,如果李太后對自己的宮女沒有那麼袒護,如果士大夫們能夠站在人性的立場上對皇帝多一些理解,這個事情也不至於折騰明朝二十年,而其後遺症更經久不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長時間沒完沒了地折騰,沒完沒了地翻來覆去,人心往往就在這沒完沒了的折騰、沒完沒了的翻來覆去中渙散。如果有人問我,明朝的滅亡從何時開始,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因為導致明朝滅亡的因素很多,但至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這個國本之爭,是諸多因素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文章摘自 【萬曆興亡錄】 作者:方志遠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體",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