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自行代入【妖貓傳】中的長安盛景,此時興許春光明媚,興許尚春寒料峭。
一位面容模糊,看不清年歲的人正跪坐於案前,一筆一畫地寫着字。
一位面容模糊,看不清年歲的人正跪坐於案前,一筆一畫地寫着字。 最終,他寫下:『開元廿六年(738)二月,玉真長公主奉敕檢校書』後,擱筆,臉上可能還有些許笑容。
開元廿六年(738)二月,玉真長公主奉敕檢校書
公元738年。 這年是唐玄宗開元26年,此時唐玄宗53歲,楊玉環19歲,李白37歲。 這一年在歷史上並非濃墨重彩,但在書法史上卻誕生了一部未見作者名款的傳奇小楷——【靈飛經】。千年後,道家秘法被腦補成了無數洋洋灑灑的霸屏玄幻修真小說,而這篇記述道家存思法的【靈飛經】也成為網紅,成為『天下第一小楷』,被無數人引為小楷必學教材。 然鵝~ 市面上【靈飛經】版本辣麼多,你的選擇標準是啥? 練字是個技術活,沒搞懂背後的故事,你可能練了假的【靈飛經】! 壹這麼有名的小楷,居然作者不詳! 【靈飛經】最末有『玉真長公主奉敕檢校書』的落款,翻譯過來,大概就按Boss要求定製的意思。 就像歷代名瓷、精美的宮廷畫作都未署名一樣,如此經典的小楷,居然不知是何人所寫。 當然,這也為後人八卦提供了條件! 【靈飛經】全名【靈飛六甲經】,分為【上清瓊公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瓊宮靈飛六甲籙】。 【漢武內傳】謂此經用於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眾靈、役使鬼神。 在元之前,這本經書大多時候都被深藏宮廷中,宋徽宗和宋高宗都曾是它的主人。
宋徽宗:『除了收藏【靈飛經】,我還寫瘦金體。嗯。』
宋徽宗:『除了收藏【靈飛經】,我還寫瘦金體。嗯。』 到了元代,當它流落民間之後,八卦者們才開始追究起真實作者來。 關於作者的爭論迄今分為兩派,一派以元代藏書家袁桷、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為代表,這派認為作者就是鍾紹京;
關於作者的爭論迄今分為兩派,一派以元代藏書家袁桷、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為代表,這派認為作者就是鍾紹京 ... ...
另一派則以清代書法家王澍、錢泳及當代書法家啟功為代表,這派堅持作者不詳,但無一例外認為這是一件『傑出藝術品』。
另一派則以清代書法家王澍、錢泳及當代書法家啟功為代表,這派堅持作者不詳,但無一例外認為這是一件『傑出 ...
由於『鍾紹京為作者說』出現時間早,支持者名氣大,所以一直處於優勢。 來了解一下鍾紹京的人設:鍾紹京(659-746),字可大,三國著名書法家鍾繇十七世孫。 相傳他師承初唐四家之一的薛稷,也有眾多史料記載他的確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元豐類稿】記載:『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 當時人記載,『鍾紹京,以善書直鳳閣。武后時題諸宮殿、明堂,及銘九鼎,皆其筆也。』 簡單地說,這位鍾大大能在書家雲集的盛唐留下姓名,絕對名副其實。
無論【靈飛經】作者是誰,作品的靈巧飛動、流暢飄逸和井然有序的特點都不妨礙它成為公認的小楷學習典範。 . ...
無論【靈飛經】作者是誰,作品的靈巧飛動、流暢飄逸和井然有序的特點都不妨礙它成為公認的小楷學習典範。 貳一本書居然5個版本,內容還不同! 練字大神們都在推薦【靈飛經】,很多人也在買【靈飛經】,可為什麼練出的字卻千差萬別? 版本!版本!版本! 『取法乎上』就是選取精良的法帖學習。 【靈飛經】共有5個版本:原帖墨跡、渤海刻本、望雲樓本、滋蕙堂本、哈佛燕京學社藏本。 其中渤海本是明末從墨跡刻成,望雲樓是清嘉慶年間從墨跡刻成,而哈佛燕京本和滋蕙堂本均為翻刻。
【靈飛經】共有5個版本:原帖墨跡、渤海刻本、望雲樓本、滋蕙堂本、哈佛燕京學社藏本。 ... ...
令人唏噓的43行原帖墨跡殘本目前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之所以真跡變為殘本,是因為在明代,墨跡真品落入董其昌之手後,他曾將其抵押在海寧陳家,渤海刻本即在此時由陳家刻成。 與原墨跡相比,刻本落了12行。 戲劇化的是,當董其昌讓兒子拿錢贖回時,陳家卻暗中扣留了其中的43行真跡。 這不怎麼光榮的舉措卻『挽救』了【靈飛經】,因為墨跡本回到董其昌手裏後,竟然不翼而飛了。 到了清代,墨跡本輾轉傳到翁同龢父親手中,並由此有瞭望雲樓本。 版本到底有多重要? 拋開學習者個體差異,來看看清代書法家們用不同版本練字的差別:
清代書法家們用不同版本練字的差別
版本到底有多重要
從清代四位書法家的臨摹字來看,很明顯前兩位的字更靈動流暢,這大概跟這兩位見過真跡有很大關係。 當然,除了版本,還有清晰度和印刷效果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