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0|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軍閥政治的傳統文化根源(3)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3-16 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二、傳統倫理道德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個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倫理道德觀,它在中國歷史上從未間斷,保持着兩千多年的延續。儒家所提倡的綱常學說,其核心在於不同地位之間要保持絕對的不對等關係。子對父,妻對夫,臣對君,均要樹立牢固的服從理念,中國人以家國天下為己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以家庭為紐帶的,從而使家長制管理模式從單個家庭擴展到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領域。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中國的家庭模式很容易產生專制主義。……有些學者指出,為了治理黃河,修建排水和灌溉系統,需要大量人力的協作,這也是中國產生集權政體的一個原因。(註:費正清著:【中國:傳統與變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33、34頁。)國家有一個受之於『天命』的家長,其他人是這個大家庭中的成員,森嚴的等級制度保證家長的意志能夠向下傳達並加以實行,自皇帝以下的各級官僚有個頗為好聽的名字――父母官,但是『父母』之意的真正內涵是下對上負責,百姓要像服從自己的家長一樣絕對服從地方官員,而各級官員又絕對效忠於君主的統治,這就是『君父』一詞的由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家長在擁有極大的主宰權的同時,對下不過是體恤下情,施捨一點『恩典』罷了。

嚴格的等級制度猶如家庭中父親與子女的關係,不可擅自變更與破壞,更加談不上背叛了,這樣整個國家自上而下進行着良好有序的管理和運行。對上級命令的遵從表面上是依靠制度的約束,但究其根源則是源於對個人的敬畏和服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制度遭到破壞的時候,統治者還能擁有權威。

在等級制度下,傳統道德中忠君關係的具體體現在上下級之間的服從上。一般認為,戰國時代為官僚政治制度的產生時期。由軍功逐漸取代世襲身份,政治體制也由貴族制向官僚制轉化。皇權始終依託於當時最有勢力的集團或階層,總是依靠他們來進行統治,讓他們擔任宰相和高官。(註: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2頁。)因此,官僚集團內部以及官僚和受管理的百姓之間是一種具體而直接的服從關係,而官僚與皇權之間的關係不過是一個信念,一個傳統的忠誠理念在維繫,這種效忠關係是間接的和非具體的。向上盡忠的傳統倫理規則遠不如直接的上下級服從關係來得有效,在皇權強大時,中央的威懾足以保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同時應當注意到,這種倫理規則在政權建立和鞏固階段,主要依賴於對軍事實力的鞏固,依賴於軍隊對國家的效忠。問題在於,軍隊首先是效忠和服從長官,然後才是向國家效忠。軍權成為掌握政權的柱石,成為各個政權力量依靠的對象,軍事集團的首領也就會因為地位的重要性而逐漸轉變成為軍閥了。

『軍而成閥,總是成串成團,單獨存在不能稱閥,它上有源,下有根,上上下下自成系統。系統內下級要服從效忠上級』。(註:來新夏著:【關於軍閥史研究】,載【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三),第4頁。)在古代軍隊中講求『愛兵如子』的上下級關係,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士用命』發揮戰鬥力。近代軍閥政治的鼻祖曾國藩就是深曉箇中道理的人物。曾國藩在對士兵訓練方面特別注重把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同尊卑等級觀念融合在一起,將軍法與家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用父子、兄弟、師生、友朋、同鄉等親誼關係掩飾、調劑以至彌補上下尊卑之間的關係,極大地減少了湘軍內部將帥之間、士兵之間的摩擦和牴觸情緒,使士兵或下級易於尊敬官長、服從官長、維護官長,為官長出生入死、賣命捐軀也在所不惜。(註:劉江船著:【論民初軍閥割據的文化原因】,載【民國檔案】1994年第3期。)由此可見,在傳統文化模式下要獲得軍隊的效忠,就必須用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去影響和束縛軍隊。同樣的道理,一旦軍閥成為了政權的掌握者,它也必然用這種傳統的模式去構建政權體系。由軍而成閥,進而主宰政局形成軍閥政治就順勢而成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