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7|回覆: 0

[史學] 明清時期手工業技術的進步和產量的增長(1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11-19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千年
明清兩代一些手工業品的製作技術又有了新的提高。  


    瓷業,尤其是景德鎮瓷業的生產技術,在唐宋已經達到的技術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一是,制瓷時,不僅有拉坯車,而且使用了旋坯車。旋坯車的使用,代替了竹刀旋坯,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使旋出的瓷坯更為精細和規格化。其二是,施釉的方法有了進步。元朝時,瓷器施釉採用刷釉方法。刷釉法,常使釉汁不夠均衡,影響瓷器的美觀。入明以後,逐漸採用了吹釉法,使施釉更加均勻光澤。其三是,彩色瓷器已經發展。瓷器製作技術的改進,並不只是瓷器製作本身的進步,同時也是其它手工業部門的進步,並相互配合的結果。  


    玻璃製造在明清時候有較大的進步。如前所述,早在西周初期我國已能生產玻璃,戰國、秦、漢時又有發展。但後來三國、兩晉和隋、唐、五代出土的玻璃製品卻很少。宋元時候,根據文獻記載,這一手工業應尚稱發達,而出土物也不多。明清時期玻璃的生產中心在山東淄川縣、廣州和清宮玻璃廠。後者能生產透明玻璃和顏色多達十五種以上的單色不透明玻璃。所制器物種類很多,造型也豐腴美觀。  


    絲織技巧也有了新的提高。從漢代發明了提花織機以後,至明代時,提花織機的用途已日漸推廣。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記載着花機、腰機、結花等各種技術,特別指出綾絹上的提花技巧,織時要一梭一提使縱綜浮起;紗羅上的提花技巧,織時要來梭提、往梭不提地使橫綜紋結而成。又說明了織羅法裏的軟綜、硬綜、桄綜,以及五梭、三梭、兩扇、八扇等技巧。當時提花機的花樓高一丈五尺,織匠能手兩人共同提織花樣,織好了幾寸就要換送到另一提花機上。衣服上的各色花形,是經過各個機房巧妙地配合而成,分工非常細密。  


    清初,蘇州手工絲織提花的技術更為提高,出產的重要提花品種有妝花紗、妝花緞、妝花絹等,其中有用十多種顏色織制的,色彩繁富。妝花紗是在透明的紗底上,織出五彩加金的花紋。所謂『妝花』,就是多彩絲綢織花的專門術語。織制的方法,有的是用十幾把大梭子同時織;有的是用一把大梭子織底紋,用十幾把小梭子各穿不同彩色的絲絨和金銀線織花。織花的小梭子,並不是穿過整個幅面,而是根據花紋的邊界,在花紋輪廓線內來回盤織。使用這種方法織出的花紋,就像是從幅面上挖出來的一樣,所以稱為『挖花』。上等的錦緞,敷色自然,暈色和用線都可以與工筆繪畫媲美。明清時代絲織技巧上的顯著成就,還表現在妝花絲布及改機兩種絲織品上。妝花絲布是用棉紗作為經線、蠶絲作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用緯絲顯花,看起來花明地暗。這種絲布,是明清兩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產,傣族及僮族等婦女,善於織制花色優美的絲布。改機是一種高級絲織品,是明代弘治年間福建漳州絲織工匠林洪創製的一種薄錦。他把用五層經絲織制的織品,改為四層經絲織制,織出了比較細薄實用的新品種。這種織品的花紋,正反如一,但是正面的花紋及地色恰好與反面的相反。這種絲織品除作為衣料外,還可以供裝飾之用。它在明代曾風行全國,至清代前期又有改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