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5|回覆: 0

[史學] 讀【資治通鑑】:當道德遭遇利益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0-11-3 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浪
昔R桓公不背曹沫之盟,x文公不伐原之利,魏文侯不虞人之期,秦孝公不U徙木之p。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Q刻薄,又鴯ブ世,天下於p力,q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r樗暮V紋街政者哉!
  
  上兩天看到了一封信,看完以後很是沉重,真不知道如何去評價,如何去面對。這封信是一個學生家長寫來的,說她的孩子在一次外出時看到了無償獻血車,孩子很善良,就跑去獻血了。可是過了沒有兩天,學校裏又組織獻血,按說獻過一次,是不能再獻第二次了,也可以不獻第二次了。可是學校的規定是,鮮血可以評優秀學生幹部,可以在班級綜合排比中加分。於是,這個善良的孩子很苦惱,家長也很無奈?我們不禁疑惑:自願獻血的目的何在?學生獻血的動機何在?一切都不再是目的,而是淪為手段。一些東西我們在現實中無法分清,以至於出現了太多的無奈、尷尬和難題。  
  司馬光上面舉的幾個例子無一不是如此。R桓公不背曹沫之盟,【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齊桓公伐魯,魯莊公請平,桓公許之,與盟於柯。將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請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曹沫去匕首而就臣位。桓公後悔,欲殺曹沫,管仲不可,遂反所侵地於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齊桓公攻打魯國,魯國連續三次都打敗了,於是獻遂邑以求和。可是齊桓公和魯莊公在壇上剛剛結盟以後,魯國的大將曹沫手持匕首挾持齊桓公,齊桓公左右的人沒有一個敢動。齊桓公於是問曹沫:『你想要幹什麼?』曹沫說:『齊國強大而魯國弱小,可是你們強大的齊國侵略魯國也已經太過分了。現在魯國都城(的城牆)倒下來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可見齊國侵佔魯國地方之多。您還是好好考慮一下該怎麼做吧。』齊桓公被逼無奈,只好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國土。齊桓公說完以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壇,面朝北方坐在群臣的位置,臉色沒有改變,說話跟原來一樣若無其事。齊桓公很生氣,想違背約定。管仲說:『不能這樣做。如果為了貪圖小利來使自己痛快,就會在諸侯間失去信義,最終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給他們。』

  在這裏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沒有違背與曹沫的約定,原因不在於其境界高,演出必行,而在於其在『小利』和『大利』之間作了權衡,是為了得到援助採取的權益之計。這裏,遵守約定或者承諾已經蛻變成了赤裸裸的工具。

  這種將『品質』功利化的傾向在中國古代社會表現的極為明顯,一方面是對道德品質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將這種品質工具化,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數之不盡的『偽道德』。在普通民眾那裏,這種『偽道德』成為了壓抑人的工具,演變成了『吃人的禮教』。但在權謀家那裏,這種『偽道德』蛻化成了工具或者手段,難怪莊子子發出了『竊鈎者誅,竊國者諸侯』的慨嘆。

  孝公和商鞅不廢徒木之賞,目的在於順利地推行新法,而非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儒雅的『君子型』管理者。商鞅其人,好刑名之學,一切手法都在於追求外在的效果,而非執着地追求什麼品質。只要有利可圖,他馬上就會換一張面孔:
  
  軍既相距,衛鞅遺公子昂書曰:『吾始與公子O;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昂以為然,乃相與會;盟已,飲,而衛鞅伏甲士,襲虜公子昂,因攻魏師,大破之。
商鞅在這裏露出的是一副出爾反爾的流氓嘴臉,他守信嗎?如果不守信能夠帶來更大的利益,他立即就會將『誠信』拋之腦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